【新聞教室】美對伊朗第二批制裁 華府與德黑蘭持續交惡之路
美國政府周五宣布,下周一(11月5日)重啟對伊朗能源和銀行等領域制裁。這是美國5月宣布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後,重啟的第二批對伊制裁(第一批在8月7日推出)。下周一起美國將全面恢復因伊核協議而解除的對伊制裁。伊朗外交部周五(11月2日)發表聲明,表示並不在乎美國此舉。
伊朗核問題於2000年代初再引起國際關注,也因此讓德黑蘭政府與西方國際關係惡化。直到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掌權後,才開始與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談判上取得進展。惟特朗普上任後,形勢卻急轉直下。
伊朗核問題可追溯到1950年代,當時伊朗開始開發核能源,而美伊兩國仍是盟友關係,因此沒受到阻撓。其後伊朗在1979年發生伊斯蘭革命後,雙方在1980年斷交,華盛頓方面指伊朗秘密發展核武,並向德黑蘭政權實施經濟制裁。
到2003年左右,伊朗宣布擁有提煉濃縮鈾設施後,國際社會對於伊朗核計劃的作用表示關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調查報告指未能確認伊朗核計劃是否只用於和平目的,因此聯合國、美國和歐盟多次和伊朗實施軍事和經濟制裁,包括凍結伊朗在海外資產、限制相關人員出境等。
魯哈尼上場 改善與西方關係
直到2013年8月伊朗總統魯哈尼上任後,核問題談判才開始有突破的進展。魯哈尼當時承諾會推動與西方國家展開對話,並盡力推翻對伊朗核計劃「不合理」的制裁。同年9月,他先與法國時任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在聯合國會議上握手,幾天後更破天荒與奧巴馬通電話。美伊兩國領袖自1979年起便從未直接對話,該通電話也象徵美伊破冰。
其後,魯哈尼繼續推動與「五常加一」的談判,於2013年11月達成初步協議,限制伊朗核計劃,並解除部分制裁。2015年7月14日,美、英、法、德、俄、中六國與伊朗達成全面協議。根據協定,伊朗答應停止部分核設施運作,並將核元素大幅減產,以換取放寬制裁。
一意孤行 特朗普改寫協議命運
如果說魯哈尼是當初能夠緩和形勢的關鍵人物,那特朗普很大程度就是將問題推向另一個極端的因素。2016年3月,特朗普仍為總統候選人的時候,便揚言一旦上任後首要外交政策,便是要廢除美國與伊朗達成的核協議,也會剷除伊朗的全球恐怖網絡。
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正式就職後,他多次批評伊朗核協議「令美國蒙羞」,揚言要退出核協議,又形容伊朗為「流氓國家」。雖然特朗普拒絕確認伊朗遵守協議,並警告歐盟及國會要修補協議中災難性的漏洞,但他仍於2018年1月13日最後一次延長豁免制裁伊朗。
豁免期臨近屆滿之際,外界擔心特朗普會單方面退出協議,為中東甚至是世界局勢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法、德領袖以及英國時任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希望說服美國不要退出伊朗核協議。但特朗普最終也一意孤行,在5月8日宣布正式退出伊朗核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