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訪華】美國或比日本更難「適應」中國崛起

撰文:吳迪 唐宇廉
出版:更新:

近代以來,似乎沒有其他國家像日本一樣,與中國有著那麼多圍繞歷史、領土和國家安全的糾結,但隨著中國崛起,日本還是由原先的排拒,勉為其難地逐漸「適應」這個事實。
而更值得憂慮的是,在面對中國時,日本盟友美國的「適應」過程,也許會艱辛得多。

「二次國力逆轉」

隋唐以來,日本一直以中國為師,但自從19世紀的明治維新,特別是甲午戰爭以來,兩國國力逆轉,日本在東亞獨領風騷一百年。踏入21世紀,中國重新崛起已成定局,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甚至在2010年超越並開始拋離日本,完成「二次國力逆轉」。

對曾經在1980年威風八面、「差點買下美國」的日本而言,被中國趕超的過程是不容易適應的。對此,心理學的「庫伯勒-羅絲模型」,便頗有參考價值:

日本在面對中國崛起時,首先是否認和憤怒,採取了一系列包括排拒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等措施;接著是討價還價,包括拉攏緬甸、澳洲、菲律賓等國,試圖「圍堵中國」;最後是抑鬱和接受,其標誌性事件是在安倍訪華前夕,日本決定停止向已躍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提供「政府開發援助」(ODA),變相承認中國當下的地位和實力。

安倍晉三晤習近平。(視覺中國)

改變中的「息息相關的國家」

對日本來說,如何處理與「對自身國運息息相關的國家」的關係,無疑是最重要的。二戰結束以來,這個國家一直是美國,現在以至到未來一段時間,仍然還會是美國。不過,在中日去年雙邊貿易額已接近3,300億美元,以及中國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的大背景下,儘管雙方仍然有著領土、歷史之類難以頃刻解決的矛盾,日本已愈發認識到,那個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國家,正在無可避免地逐漸重新變成中國。

中美關係的挑戰

不得不提的是,中日之間發生的事,以後也許會在美國身上發生,而激烈程度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眾所周知,相比日本昔日對中國的領先幅度,美國目前在經濟、科技以及軍事等領域對中國的優勢更大。面對中國發展和追趕,美國的焦慮和反彈肯定會比日本的更厲害。

連繫上美國在《國家安全戰略》內把中國列為「競爭對手」、中美貿易戰沒有止息跡象,以及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早前的反華「檄文」,上述對美國焦慮和反彈的預估和判斷,顯然不是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