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投資中巴經濟走廊 一帶一路轉型初見成效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周四表示,沙特阿拉伯已加入投資中巴經濟走廊,成為中、巴兩國外第三個參與國家。今年7月的中阿合作論壇上,阿拉伯聯盟同意同中國共建一帶一路計劃;但出乎不少人意料的是,政策的落實速度竟如此之快。
根據巴基斯坦當地媒體報導,這項協議是伊姆蘭汗早前出訪沙特時期達成的。沙特許諾投資100億美元在巴基斯坦境內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包括發電廠、新建公路及公路升級等項目。沙特方面將於10月派出代表團前往巴基斯坦,商討政策細節。
早前,巴基斯坦陷入財政危機,國家外匯儲備僅剩下90億美元,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救援,然而此舉卻受到美國反對。後者認為,IMF不應為巴基斯坦的過渡借貸買單,除非其願意緊縮開支,中止部分「一帶一路」項目。沙特此時的救援可謂是雪中送炭,不僅令巴基斯坦鬆一口氣,也保住了中國高度重視的中巴經濟走廊。
沙特此舉既有其經濟意義,也有相當的政治考量。經濟方面,沙特正推行其「2035宏願計劃」,旨在進一步減少石油在經濟中的份額。過去,沙特主權基金更多投資於發達國家和成熟項目;如今,選擇部分有潛力的發展中國家試點,也屬平衡商業模式的舉措。更何況,中東國家在投資基建項目上已有相當經驗,選擇一個有中國做「雙保險」的項目,更降低了投資風險。
另一方面,作為美國在中東的最主要盟友,沙特阿拉伯「救援」一帶一路項目也有顯著政治意義。早前,美國發動「債務攻勢」,渲染中國製造債務陷阱,以求控制周邊國家核心基建設施;更以其IMF大股東身份,在中巴走廊問題上設置障礙,旨在抗衡中國「一帶一路」計劃;未曾想,會被盟友「在背後捅上一刀」。然而,結合沙特王儲薩勒曼早前同俄羅斯走近,甚至有意購買S400防空導彈的往事,這樣的決策也不難理解。
對中國而言,沙特阿拉伯的投資也意義匪淺。早前中國同阿拉伯聯盟簽訂行動宣言,希望後者更多參與一帶一路投資,意在令「一帶一路」國際化,削弱中國主導意味。唯有各方共同承擔成本與風險,成為利益密切相關方,才能更為妥當而高效地推進目標。而中巴經濟走廊正是這種轉型的第一塊試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