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美國對俄制裁背後的「逼宮」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昨日(8日),美國國務院宣佈將於本月23日向俄羅斯實施制裁,禁止美國向俄國出口有可能用作敏感軍事用途的科技產品。華府指制裁是回應俄國被指在3月時企圖以神經藥物毒殺一名居於英國的俄國反間諜。
此時才提出制裁,時機之巧合,令人難以不懷疑背後有政治動機,以放毒事件為藉口,目的是要阻撓特朗普的親俄路線。

調查數月 無確證卻指控俄國

3月4日,曾為英國軍情六處(MI6)服務而被判入獄的俄國前間謀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及其女兒,在其居住的英國索爾茲伯里(Salisbury),因接觸神經毒劑昏倒,一度命危。英方隨即指事件為俄國所為。

國際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介入調查,結果在4月12日公佈,指有關的神經毒劑是諾維喬克(Novichok),而一直有傳俄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有生產諾維喬克。然而,單憑化學驗證,無法證實事件背後主腦是俄國,而俄方亦一直否認責任。

OPEW人員在英國進行調查 (視覺中國)

然而,一眾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為表示支持英國的指控,將國內的俄國人員驅逐出境。在沒有確鑿證據,就採取行動,固然違反了西方「無罪推定」的法律精神,不過在國際政治上,要擺姿態對付一個國家,法律精神當然可以不顧。法律精神放開後,要找藉口,當然是輕而易舉。

事件似乎就此不了了之。雖然在6月底有普通平民在索爾茲伯里附近接觸相同毒劑而喪命,而本周亦有傳聞指英國已查出執行毒殺行動的俄國人員,但具體證據在4月時已周詳公開,各國當時就事件對俄國亦作出了回應,何以美國的制裁會遲到數個月後的今天才計劃實施?

觀乎國際及美國國內時局,很難相信這制裁背後並無政治動機。

俄國在3月底亦決定將美國駐聖彼得堡使館關閉,以回應美國驅逐俄方人員。(視覺中國)

國內不滿親路俄線 傳統派以制裁「逼宮」

7月16日在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的「特普會」,震驚美國政壇。特朗普在會後處處向普京示好,甚至不惜說他「看不到有理由使俄國干預美國選舉」,暗示他相信俄國總統普京,多於美國國內情報機構的一致判斷,惹來黨內外言討筆伐。不少共和黨人就說要透過各種方法,繞過特朗普去制裁俄國,以維持眾議院議長賴恩(Paul Ryan)所說「俄國不是美國盟友」的傳統美國對俄立場。

決定不再參選的賴恩,現年48歲,屬共和黨傳統勢力。(視覺中國)

今次制裁正是美國傳統共和黨人對特朗普的回應。制裁公佈後,共和黨眾議院外務委員會主席萊斯(Ed Royce)就立刻發言警告俄國:「普京要知道我們不會容忍其謀殺行為,亦不會容忍他攻擊我們的民主程序。」

萊斯把英國放毒事件與俄國被指干預美國選舉扯在一起,可見今次制裁的真正動機,是要推翻特朗普的親俄路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雖然事隔數月而且證據不足,放毒事件卻被用作政治操作的藉口。

美國國防部的一名前官員史馬哥基(Mark Simakovsky),就指出「(華府)幾個月前就可以(實施制裁)。他們現在才這樣做,可見他們是受了政治壓力要去針對俄國。」

對於是次制裁,特朗普則保持緘默,不同其一貫作風。

制裁純屬表態 要看特朗普回應

制裁由國務院根據1991年的生化武器控管條例(CBW Act)而實施,任何國家若被「證實」有使用生化武器,國務院就有權「自行」啟動條例,只需要提前15日通知國會。

今次制裁所針對的科技產品,其實本來每次交易也要向美國政府申請,制裁只是將這些交易「一刀切」禁止而已。國防部前官員史馬哥基就指出其實際影響不大。

今次對俄制裁的決定,國務卿蓬佩奧有否主力參與,仍未可知。(視覺中國)

制裁要求俄國在90日內提供可靠證據,證明它再也不會使用生化武器,並容許外國人員進入俄國調查,否則將對俄實施真有實效的進一步制裁,其中包括禁止俄國飛機入境等。

如此要求,俄國絕不會首肯。不過,史馬哥基就指,他不太相信華府在三個月後會有進一步行動。誠然,今次制裁的本質是一個政治表態,目的是要逼特朗普政府維持「俄國作為美國敵人」的形象,不求實際結果。

面對國內視俄為敵的傳統勢力「逼宮」,特朗普會如何反應,才是最值得留意的發展。

惹起美國朝野震盪的「特普會」(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