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貪腐、貨幣貶值下的伊朗式生活
美國在當地時間8月6日午夜(香港時間8月7日中午12時),重啟對伊朗制裁,首輪制裁措施涉及黃金、礦產、汽車等買賣,並禁止伊朗購入美元等。美國的制裁使伊朗原本已千瘡百孔的經濟貿易市場百上加斤。
有分析認為,經濟蕭條引發的民怨,為德黑蘭政府潛藏被顛覆危機。伊朗人的生活現況又怎樣?
過往德黑蘭的市場向以「超長」人龍聞名,因為很多人每一次都會以批發優惠價大手購入日常生活用品及食物,以致排隊付款的時間都變得很長。但最近幾天的德黑蘭市面冷冷清清,皆因美國對伊制裁即將到來,加劇伊朗國內的通貨膨脹。收入較低的家庭現在只可以買僅能支撐一兩日的食糧,生活捉襟見肘。
伊朗的經濟危機不是這一兩個月的事情。早在特朗普5月8日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之前,伊朗各處都已經出現大小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抗議政府對於金融危機的處理不當和官員貪污瀆職。經濟結構失衡在當地已經逐漸演變成威脅政權穩定性的局面,政教合一的的德黑蘭政府面對的內耗,似乎比美國的制裁來得更具致命性。
智庫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行政總裁Mark Dubowitz看到伊朗這兩年民間示威的轉變:「這兩年伊朗國內示威民眾竟會拿起『反對哈梅內伊』、『反對魯哈尼』的標語,甚至企圖推翻伊斯蘭共和國等。這些直接挑戰政權的行動,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都前所未有。」
今年1月,被外泄的伊朗政府內部會議文件顯示,伊朗的宗教領袖及政府官員都對持續以久的反政府示威表示極度憂慮,指示威的危急形勢遠超想像。
事實上,示威者對於政府的不滿,主要源於政商界既得利益者的互相勾結,貪污瀆職。伊朗司法部上月就查處了數名商界人士,涉嫌以權謀私,非法進口外國汽車及智能電話。其中一單案件中,有人以低價進口超過10,000部電話,然後再以高價傾銷國內市場,賺取差價。亦有部分商人通過政府的貨幣調控措施,低價兌換歐元入口外國貨品,再賣到市場獲利。
雖然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上月解除被指挽救金融危機不力的中央銀行主席的職務,以示政府改革經濟決心。周日政府亦指會放寬兌換外幣限制和重開貨幣市場。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伊朗國內民怨對政府的不信任非一兩日就可完全消解。
據伊朗官方數據指出,現在伊朗的蔬菜和水果物價,比起今年初的時候高出50%,加上伊朗貨幣里亞爾今年內已貶值超過一半,伊朗人處於水深火熱的環境可想而知。有商販表示:「之前,人們負擔不起買肉的,至少可以吃麵包和乳酪。但現在有些家庭連乳酪也負擔不起。」
當較富裕的伊朗人在美國經濟制裁到來之前已大手買入黃金、汽車保值,其他的清貧人口面對國外的經濟施壓,亦只能「餐搵餐食」,隨遇而安。美國的制裁表面上是希望扼緊伊朗經濟發展咽喉,但背後反映出的是伊朗國內貧富階層間的生活環境落差。窮困人口會視自己為不公義制度下的受害者,當他們受壓迫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對管治階層的反彈或會超乎預期,成為動搖政權的火藥庫。
19歲的阿里在德黑蘭北部一間攤檔賣蔬果,他說:「我每天從早上八時工作到晚上十二時,每個月只賺到一百萬托曼(伊朗貨幣的民間說法,約227美元)。但這間鋪的業主不用工作,每月可以收到九千萬托曼(約20,430美元)的租金,這是一個公平的制度嗎?」
他並說:「如果我在街上見到有示威者,我必定會加入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