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國家的變革 擺脫「不合時宜」污名
過去一百多年,「社會主義國家」由於普遍生產力低下、經濟不發達,總是給人不合時宜的觀感,尤其當這些國家本身也摒棄或大幅修改原先帶有烏托邦色彩的綱領時。古巴和朝鮮便是兩個新近的例子,她們連同「先走一步」的越南,都在不斷調整自身經濟路線,務求在保留一黨執政前提下,適應新的時代要求。
自1959年古巴革命以來,長期執政的卡斯特羅家族基於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一直禁止私有產權,現行憲法僅承認國家、合作社以及合資企業的財產。然而,古巴最近一次修憲卻在維持國家對「基本生產資料」的掌控和實行中央計劃經濟以外,迎來重大突破──承認私有產權,同時容許自由市場存在。
與此同時,新憲法亦嘗試把政治規範化,包括規定總統任期為5年,只可連任一次,同時設立總理一職,與總統分享權力,而古巴共產黨作為全國主導力量的基本原則,則未有因修憲而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古巴的變革並非始於今日。已故革命領袖卡斯特羅(Fidel Castro)胞弟勞爾(Raúl Castro)於2011年上台執政後,這個加勒比海島國便開始推行經濟改革,引入市場經濟元素。數年來,當地轉變相當明顯,單是私營餐廳數量便由2010年約100家,飆升至現時逾2,000家;勞動人口當中的13%、即大約60萬人受聘於私人企業,顯示私營經濟日漸蓬勃。某程度上,今次修憲只是確認既定事實。
確立私有產權 惟限制仍多
古巴確認私有產權後,理論上外來投資者和私人企業會獲得以前缺乏的法律保障,有助刺激經濟。問題是,當局上周初卻頒布一則看起來自相矛盾的新規定──可能對自僱人士施以充公財產的懲罰,引來不少批評。
不得不提的是,今年4月起出任國務委員會主席、預料2021年接替勞爾擔任古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的迪亞斯卡內爾(Miguel Díaz-Canel)較早前表明:「古巴容不下那些追求恢復資本主義的人。」未來,哈瓦那當局如何既反對資本主義,同時給予投資者足夠信心,令後者相信她會保障私有產權,是一大挑戰。
另一方面,就像1970年代末百廢待興的中國一樣,經濟改革少不了外資帶動,問題是,以國家來說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目前卻與古巴關係不佳,成為古巴推行改革的一大阻力。
自從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2016年初歷史性訪問古巴後,美古關係確實有所改善,但特朗普上台後,雙邊關係急轉直下:先是取消前朝與古巴修好的計劃,禁止美國人到古巴自由行,後來更發生所謂「聲波襲擊使館事件」,導致華府撤回駐古巴的外交人員。
理論上,古巴可透過與中國、歐盟等大型經濟體加強聯繫,平衡美古關係變差的負面影響,但古巴目前在旅遊和外匯收入上過度依賴美國,卻是難以在短期內改變的事實。不難想像,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很難因為一紙修憲,減少對古巴的敵視,遑論鼓勵美資投資古巴。
歷史早就證明,法律條文重寫後,人們固有的想法未必能跟上,反過來成為改革障礙。不少社會主義國家在開展經濟改革後,時而受到政府官員、軍方,以及社會中的保守勢力牽扯,古巴自然難以避免。
勞爾執政期間,改革節奏曾經頗快,卻在2016年後放緩,以致能做小生意的行業被規限至大約200個,每個家庭也只能做一檔生意,限制多多。經過今次修憲,市場元素在當地經濟中的作用理論上獲得強化,但它能否在長期欠缺私有產權、自由市場的古巴落地生根,仍然有待觀察。
古巴通過修憲確認私有產權並承認自由市場,位處地球另一端的朝鮮也在做類似的事。
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先是在今年4月下旬舉行的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中,宣布停止核試和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改為集中全黨全國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繼而透過6月12日在新加坡上演的美朝峰會,與特朗普坐而論道,爭取到較佳的外部環境,為國內改革掃除障礙。
領袖取態開明 改革仍荊棘滿途
一直以來,許多人質疑平壤進行經濟改革的決心,但種種迹象顯示,金正恩是來真的。上周二(17日),朝中社一口氣發放八篇金正恩視察咸鏡北道經濟民生項目的報道,他視察了發電站、酒店、療養所、皮包廠、機械廠和造船廠等設施,批評大搞形式主義、沒有認真落實政策的地方官員。一般相信,朝鮮官媒密集式發放相關報道,旨在顯示金正恩放棄核武、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心。
金正恩對經濟改革態度較開明,亦非始於近期。早在2011年底繼位後,他便展現出與父親金正日不同的治國思維,包括在2012年和2013年,實施若干有關經濟管理的重要規條,容許並鼓勵國有企業透過市場原則運作,令當地出現消費文化和企業家精神。平壤房地產今年來更是蓬勃發展,樓價接連上漲。
「特金會」上演前一晚,金正恩在夜遊「獅城」時甚至有更加明確的宣示,表明「深深感受到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潛力,對他回國後有幫助」,這番言論與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1978年訪問新加坡時所說、敬佩這個東南亞小國經濟成就的話大為相似。
當然,縱使金正恩懷有改革經濟的雄心壯志,但改革難度亦不宜低估。這是因為,朝鮮仍然處於工業化初級階段,長時間受國際制裁導致國外技術設備欠奉,已經老化的本地設備亦難以更新,廠房停產時有發生,這正是金正恩一直爭取緩和外部壓力的一大原因。
歷史性的「特金會」後,美朝關係顯著改善,美、日、韓等亦表明有意幫助平壤發展經濟,如此則外部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引入不成問題。當然,朝鮮能否像昔日的韓國般創造「漢江奇蹟」,或者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所指成為另一個越南,走上快速增長的道路,暫仍言之尚早,關鍵還看無核化進程,以及國際社會是否放寬甚至取消制裁。
先走一步 越南飛躍發展
蓬佩奧把朝鮮和越南簡單地相提並論,是希望平壤效法後者,由昔日宿敵變成合作夥伴。撇開蓬佩奧的動機不論,越南近年的經濟成就不容忽視,發展經驗亦值得平壤借鑑。自1986 年起,越南實施「革新政策」,憑藉一黨制下的政治穩定、勞動成本低廉等「傳統優勢」,經濟快速發展。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當地1986年GDP增幅僅為3.58%,但往後所有年份的增幅都高於此數,其中峰值是1995年的9.54%,去年增幅亦有6.81%。
不過,越南經濟模式亦呈現出社會主義國家的主要特徵──欠缺強大私人企業,由國企壟斷信貸、投資等市場。另外,出口導向的外來投資亦無意與本地供應商和服務提供者建立聯繫,無助本地企業茁壯成長。這種情況是古巴和朝鮮必須留意的。
不難看出,由共產主義政權執政的國家在推行改革時,縱然有着頗高的推進效率和資源調配能力,然而也必須理順政府應該管多少、對外資應該抱着何種態度等問題。與此同時,必須指出,儘管古巴、朝鮮和越南三國有較為相似的政治背景,但具體情況畢竟千差萬別,改革時雖然可以互相分享經驗,但只能是摸着石頭過河,在實踐時作出適當調整。
我們今天應看到的是,這些國家都意識到過去的治國路線實在僵化,調整勢在必行,而事實上,這些國家的改革都已經開始。?
上文節錄自第12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7月23日)《社會主義小國變革 擺脫「不合時宜」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