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小讓步後民主黨急謀策略 單靠「反Trump」牌難成大事
美國政府對待入境者刻薄寡恩,成為全國以至全球眾矢之的。總統特朗普在壓力下簽署指令,作出小讓步換來掌聲。接下來要思量對策的,是民主黨人。
美國政府今年4月起嚴厲執法,對南部墨西哥邊境的入境者採取強硬措施,不但扣查非法入境及申請庇護者,甚至將成人及孩童分開扣押,務求起阻嚇作用。
這極端手段衍生出大量孩童與父母失散,淚流稚面的畫面引起廣泛關注,美國社會非常反感,國際社會亦紛紛譴責。雖然共和黨主張拒收入法非境者,但在輿論壓力之下部份國會議員亦希望特朗普政府收回成命。在周三(6月20日),特朗普簽署行政指令,雖然沒有叫停「零容忍」政策,但指示邊防人員盡可能將成人及孩童一同扣留,而非分開處置。
消息公布後,不少人鬆一口氣,但開始要思量對策的是民主黨人。
在移民問題上,民主黨向來採取包容態度,希望政府能制定路線藍圖,讓非法入境者可逐步申請成為美國公民;共和黨則希望堵塞漏洞,不要讓中南美洲人再非法入境;特朗普是最進取的一種,不惜建牆或拆散家庭來阻嚇非法入境者。
特朗普周三公布的只是容許家庭一同扣押,而非取消「零容忍」政策。那麼民主黨人應否「收貨」?傳媒問過部份國會議員,他們都說要再商討,從長計議。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可能會提倡扣查無時間上限,即可以無了期扣留非法入境者,民主黨人必須提出他們的立場,對於扣查非法入境者的時間上限怎樣看。
更廣泛而言,他們是否要反對「零容忍」政策也是一大考驗。特朗普政府強調的一點是,扣查非法入境者是法律規定,他們應該依法辦事。民主黨會否要乾脆反駁這一點,主張法律不外乎人情之類?而種種考慮背後,最主要看的是11月國會選舉。
11月國會選舉,全體眾議院和參議院三份一議席改選,移民政策的立場顯然為選民關心。美國社會普遍覺得非法入境者太多,問題必須解決,只是對解決方法有不同。彭博社評論員伯恩斯坦(Jonathan Bernstein)指出,美國選民大多立場含糊,是「印象派」居多。如果事情看起來爭議不大,或者覺得社會主流都接受得到,他們其實不會反感強烈。
以今次的「零容忍」政策為例,分開扣留孩童固然引起社會不滿,但取消這個指示後反感情緒會大幅緩和,社會還有多少聲音不滿「零容忍」政策是一個疑問。民主黨再一味攻擊總統特朗普及共和黨,或許能夠賺得的民意不會很多。
更重要的是,正如媒體Vox的評論員馬修斯(Dylan Matthews)指出,民主黨近年多以反共和黨政策為主,例如在小布殊年代的反戰主張等,都是對準執政共和黨人。移民問題再成一例,但如果特朗普政府在移民政策上讓步,能消弭選民不滿情緒的話,那麼民主黨可以打甚麼攻擊牌呢?甚至如果讓他們在11月取下國會主導權的話,他們還有甚麼策略?
距離國會選舉已經不足5個月,隨兩黨初選陸續舉行,社會上氣氛開始熾熱。紐約市前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周三率先宣布,將向民主黨捐款8000萬美元(6.24億港元),助他們重奪眾議院控制權。
彭博表示,雖然自己向來是中間派,視乎議題有時支持部份共和黨人,有時支持部份民主黨人。但過去一年多,美國政府全面由共和黨控制,包括總統之位及參眾兩院的主導權,但種種施政令到彭博感到相當失望。所以他希望11月國會選舉能讓民主黨重振聲威,寄望他們能扭轉管治之風。
有錢固然好辦事,但民主黨想爭氣的話,總要有勝人一籌的施政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