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潮再起波瀾 意大利落閘、法國非議、西班牙出手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地中海上的難民船載浮載沉,世間早已麻木。載有629人的水瓶座號在歐洲引起關注,或許要多謝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合演的政治劇。

超過600名非洲難民在地中海獲救起,給安置在水瓶座號並尋求國家收留。(美聯社)

水瓶座號飄流地中海,擠得滿滿的629人有孕婦,有小孩。放眼茫茫大海,他們着落未卜。

這批膚色黝黑的難民來自非洲加納、尼日利亞等國家,乘坐的逃難充氣船打翻後浮在地中海,星期六(6月9日)在北非對開海域獲海上救援隊救起,安置水瓶座號。但接下來的問題卻非常棘手:應該送他們去哪裏?

意大利雖然拒絕讓非洲難民登陸,但派出海岸防衛隊協助他們安危。(路透社)

西班牙收難民 意大利呼勝利

地中海島國馬耳他說,水瓶座號位處海域由意大利管轄,所以應該送到意大利西西里島。意大利政府卻說,水瓶座號位置比較接近馬耳他,他們應該接收這批非洲難民。不但如此,新任內政部長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堅決關上港口,不讓水瓶座靠近停泊,名副其實拒諸門外。他認同各國政府有必要拯救生命,但意大利不是難民營。

在你推我讓之際,西班牙政府翌日打破僵局,讓水瓶座船前往他們東岸的港口城市華倫西亞,歡迎難民登陸上岸。首相府指出,他們要肩負國際義務,避免這場人道危機釀成災難。

消息公布後不久,薩爾維尼即高呼獲勝,形容目標達成。獲勝甚麼?普遍相信,他的意思是只要狠下心腸,就能逼使其他國家接收難民,而非一味送到站在地中海難民潮最前線的意大利。

但是意大利眼中的一次勝利,鄰國法國卻不是這樣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向內閣官員表示,意大利政府今次做法很不負責任,執政共和前進黨的發言人更直接批評說:「意大利的立場噁心。」

意大利右翼政客薩爾維尼早前勝出國會選舉,籌組聯合政府後成為內政部長,主管移民政策。(路透社)

救人有責 收留卻不一定

面對法國的批評,意大利政府絲毫沒有退讓。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暗批法國經常拒收難民,直斥他們在旁指指點點非常虛偽。周三(6月13日),意大利政府傳召法國大使,反映他們對馬克龍政府的不滿。

到底是意大利令人作嘔,抑或法國假惺惺?

在這次水瓶座號危機中,最先有人問的是,意大利是否可以這樣拒人於千里之外?例如德國之聲撰文,從國際法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根據國際法,只要有人在海上求救,不論國籍、背景,拯救生命人人有責。但水瓶座號的情況卻是,難民已經獲救起上船,意大利只是拒絕讓他們停泊港口。德國波恩大學的教授塔爾蒙(Stefan Talmon)指出,國際法只要求帶拯救生命到「安全地方」,沒有指明一定要送他們上岸登陸。在這一點上,意大利的確有爭論的空間。

但海上救人的責任以外,難民如何分配的問題更是這場風波的焦點。

目前的國際做法是,難民第一個進入的國家就義務讓他們申請難民資格,留下來居住和生活。這個準則近年的難民潮中備受批評,例如意大利位置歐洲南部,來自北非的難民經過地中海後,往往最先在意大利登陸。面對歐盟這個都柏林規定,意大利和不少邊陲國家大罵不公。包括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也參一腳說,意大利政府終於勇敢起來說「不」。

600多名非洲難民有孕婦和孩童,部份人因為流落地中海多時而不適。(路透社)

機制不公 右翼更受歡迎

難民分配機制存有漏洞的問題,過去幾年歐洲談了不少,但實際改善卻遲遲未見。在某個角度看,這個不公平現象亦造就右翼政客的崛起。除了匈牙利的歐爾班再次連任之外,意大利的內政部長薩爾維尼來自聯盟黨,正是以拒收難民為主要旗幟

再者,意大利現屆政府由聯盟黨和五星運動黨組成,一個反難民機制,一個在經濟政策上疑歐。他們能夠執政,本來已經引起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盟核心的憂慮。今次難民船危機演變成兩國政府的互相指罵,背後只怕早有積怨。

縱然,法國、德國政府等都說得非常對,每一顆難民生命都相當寶貴,值得各國政府盡力營救。但真正能夠抵抗右翼政客的號召力,讓歐盟成為一個更樂意款待難民的社群,大概沒有人比起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更加值得稱許。雖然他強調這是下不為例的一次,但「講多無謂,行動最實際」,629名難民的命運就因為他的果敢而改寫。

西班牙社會黨黨魁桑斯切6月出任首相,不久後即在難民危機中果敢出手,宣布開放華倫西亞港口供水瓶座號靠岸。(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