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以色列終逼得伊朗出手 美國退出核協議後中東棋局變化

撰文:吳慕兒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不足48小時,以色列隨即宣稱伊朗部隊從戈蘭高地向他們發射20枚火箭,於是加以還擊。兩個敵對中東國家爆發全面戰爭危機,一觸即發。
從時間點來看,一切巧合得很難不從美國與以色列合謀「扯貓尾」,引伊朗入局的角度考慮。而這一切,似乎在重蹈波斯灣戰爭覆轍,幸好拙劣陷阱暫時未有令任何國家上當。

敘利亞官方電視台發布軍方防禦系統5月10日凌晨攔截以色列導彈的片段。(VCG)

義正辭嚴背後

以色列國防軍宣稱駐紮敘利亞的伊朗軍隊周四(10日)凌晨向以軍戈蘭高地前線發射約20枚導彈或火箭彈,當中不是被防禦系統成功攔截,便是未能命中目標,沒有任何一枚進入以色列境內,亦未造成任何傷亡。即使如此,以色列傳媒引述國防部官員指,今次是自1973年十月戰爭後簽署停火協議以來,以色列在敘利亞作出最大規模攻擊。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有如未卜先知,周三(9日)在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後,已義正辭嚴宣告:以色列「有權利和義務在敘利亞領土保護自己免受伊朗侵襲,他們企圖在當地部署軍隊和致命武器,以襲擊以色列為目標,因此以色列有權採取必要措施作出防衛。」

為什麼他好像知道伊朗必然會出手?因為正正是以色列首先挑釁,在美國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後數小時,以軍隨即對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設施發動攻擊。而在此之前,以軍亦曾多次作出類似舉動,只是今次似乎終於引到伊朗出手了。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一趟訪美之旅,為美國帶來過千億美元軍火生意。(VCG)

不滿伊朗核協議的還有……

特朗普曾無數次批評,由前總統奧巴馬牽頭談成的伊朗核協議是項很糟糕的協議。他無視伊朗未有違反協議內容,而且各方亦未有任何後援方案情況下,一意孤行單方面退出協議,表面看來魯莽得不可思議。然而從他的商人背景和保守立場出發,也許會有比較合理解釋。

事實上,對伊朗核協議最不滿的,正是美國在中東兩大盟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2015年當伊朗核協議落實之時,奧巴馬無視伊朗這兩大死敵大力反對,導致美國與兩國關係前所未有緊張。特朗普甫上任立刻「撥亂反正」,與兩國重修舊好,維持美國在中東原有設計部署。

畢竟以色列向來是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沙特則是最大客戶,單是2017年沙特已承諾向美國購買千億美元軍備,試問特朗普又怎會得失這個大客?

伊朗總統魯哈尼作風相對溫和,不易受美國或以色列挑釁輕易就範。(VCG)

製造敵人

伊朗循規蹈矩,沒有找碴的藉口,於是特朗普退出核協議企圖刺激伊朗。這招確實差點成功,伊朗一度宣稱美國退出後他們不會再遵守協議,但眼見其他協約國仍支持協議,才回心轉意。

伊朗當然不是省油的燈,亦在區內小動作不少,但以色列、美國和沙特繼續用上製造敵人這老掉牙招數,似乎難以再取信於人。

恰巧的是,內塔尼亞胡在國內正備受貪污醜聞纏身,特朗普更被通俄調查和AV女星婚外情兩大醜聞夾擊,借助伊朗這個「邪惡敵人」轉移公眾視線,也是一貫的慣常手段而已。

不存在的大殺傷力武器

2003年二次波斯灣戰爭中美國堅稱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而出兵,事後被發現指控根本不存在。事隔多年,再用上類似招數,各國早已看穿美國的路數,不會輕易取信,從協約諸國堅持維護伊朗核協議可見一斑。

而從今次衝突後,以色列極高調召開大型記者會對伊朗喊打喊殺,跟伊朗一直未為事件表態的強烈對比來看,伊朗顯然沒有忘記伊拉克血淋淋的慘例,看清形勢後盡量對以色列的挑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正所謂一隻手掌拍不響,若能繼續保持沉着,中東局勢暫時應不會有大變動。當然若美國持續在雞蛋裡挑骨頭,逼虎跳牆則另當別論。

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和女婿庫什納未來數天會抵達以色列,為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主持揭幕儀式,再次令人想起去年12月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引發的外交風波。

以色列認為戈蘭高地是他們的領土,惟一直未受國際社會承認。(VCG)

戈蘭高地

以色列的種種挑釁行為,源於對伊朗在敘利亞境內部署軍事力量的不滿,多次重申那是他們的底線。

今次涉及雙方衝突前線的戈蘭高地為敘利亞國土,1967年在六日戰爭中被以色列佔領,自1981年起實際由以色列控制,但多年來一直未得到國際社會承認,亦不時成為衝突的源頭。

戈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