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大變局 日本的尷尬有誰懂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金正恩周五(20日)在勞動黨七大三中全會上宣布:朝鮮將停止兩彈試驗,專心發展經濟,這也意味著朝核問題離徹底解決又邁進了一步。
然而,當韓、中、美各方都發表聲明為此感到欣慰時,另一邊的日本恐怕反而會感到更強的焦慮感。

特朗普周三(18日)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後,在記者會上承諾,美國將在美朝峰會上向金正恩提出朝鮮綁架日本公民問題,並再次重申美日在解決朝鮮問題上的立場一致:兩國將繼續向朝鮮最大限度施壓,直到朝鮮以「完全、可驗證、不可逆的方式」棄核。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7日接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透露,美國和朝鮮已經展開非常高級別的對話,令外界一度誤會他已經與領導人金正恩傾談。(美聯社)

重演基辛格訪華劇本

然而,儘管兩位領袖在溫暖的佛羅里達,達成了表面上的共識,安倍晉三卻難以放下戒心:僅僅兩個月前的平昌冬奧會上,美國副總統彭斯還堅持同朝鮮代表團零交流,向外放話稱美日韓將保持對朝鮮的一致強硬態度。兩個月後,「文金會」即將舉行,「特金會」似乎木已成舟。就連候任國務卿蓬佩奧都已到訪平壤。

這一幕不由讓人想起當年基辛格訪問北京後,那個不知所措的日本。當時的首相佐藤榮作,在基辛格早已歸國,美國公開訪華行程前半小時才收到通知。而在此之前,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還向日本承諾:「關於對華政策將來的發展,將繼續與貴國密切聯繫和協商。」然而當年的佐藤榮作,及其之後的田中角榮政府,尚且能調整戰略,搶在美國之前建交,以至造就改革開放後長達二十年之久的中日蜜月期。安倍晉三卻卻仍將希望放在「美日立場一致」,在同朝鮮的直接溝通上,遠遠落後區域其他國家。

1971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前排左一)訪華,登上長城。(視覺中國)

錯失與朝溝通先機

相對於其他西方國家,日本在同朝鮮溝通上有其先天優勢。目前日本境內尚居住十餘萬朝鮮僑民,並建立朝鮮在海外最大的非政府組織:在日朝鮮人總聯合會(朝總聯),他們在日本境內設立由幼稚園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並經營大量事業,是日本和平壤間極為重要的溝通平台。

另一方面,相對於時時保持武力威脅的美國;及隨執政派別變動,而導致對北政策並不穩定的韓國,朝鮮同日本並無明顯利益衝突,本可承擔如今韓國協調者的角色,促使朝鮮同各方對話。而日本強大的經濟能力及豐富的海外援助(ODA)經驗,亦可幫助日本在開放後的朝鮮搶佔先機。

安倍預期恐難達成

喪失談判主動權後,日本關心的中程導彈問題,及被綁架日本人問題便逃不過被邊緣化的命運。香港大學日本研究系助理教授張維良接受《香港01》採訪時表示:目前日本的訴求只能依靠美朝峰會來反映。但談判涉及雙方交易,即使美日是同盟關係,要美國犧牲自己利益,為日本爭取額外權益,似乎有些困難。

尤其是過去二十年間,綁架日本人問題皆通過日朝兩國雙邊會晤方取得進展,本世紀初更通過小泉純一郎同金正日的領導人峰會,令5名被害者回國。令人懷疑對朝強硬態度,是否對解決問題有所助益。

1980年,他在當地結識被綁架的19歲日本女子曾我瞳,被迫娶她。後來兩人相戀,育有兩名女兒(圖示)。直至2002年,朝鮮釋放了曾我瞳,她隨即回到日本。在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斡旋下,朝鮮終於在兩年後獲准詹金斯和兩名女兒與曾我瞳團聚。(視覺中國)

至於中程導彈問題,亦有前車之鑑可循。2015年伊朗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五國簽訂核協議時,遭到區域內國家,尤其是沙特和以色列的堅決反對:協議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器,卻容許其發展彈道導彈等其他進攻性武器,仍對其宿敵造成威脅。如今朝鮮核武器已屆開發完成,手握籌碼遠比當時伊朗為多,很難想像平壤可在棄核之後再退一步,在導彈領域讓步。

事實上,在朝鮮問題上,安倍晉三的政策選項已經極為有限:盡快同平壤間建立獨立溝通機制,改變依附於大國談判的策略。如果繼續堅持對抗思維,日本在朝鮮問題上恐怕再難有發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