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言論自由 竟難容RT的俄國視角?
4月1日起,RT美國台(RT America)在華盛頓地區遭停播,總編輯西蒙尼揚(Margarita Simonyan)批評,自從去年11月按照美國司法部要求,根據1938年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登記為「外國代理人」後,該台在美國的播放開始受到限制。另有報道指,RT作出登記後,該台記者便失去國會報道許可權,現時更被迫停播。
接二連三的針對
事實上,西方針對RT並非始於今日。例如在2016年10月,它在英國的所有帳戶遭到凍結;同年年底,歐洲議會通過《歐盟反擊第三方宣傳的戰略傳播》決議案,指控RT是「最危險的俄國媒體」,挑戰民主價值、企圖分化歐洲;去年年初,facebook關閉RT電視台帳戶除文字以外的功能,使其無法轉播美國總統就職典禮。
RT甚至進入美國情報部門的視線。去年年初一份情報報告聲稱,RT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是莫斯科的傳聲筒,「克宮為RT配置人員,密切監督報道內容,聘用能夠傳播俄國戰略訊息的人員。」
RT美國台的遭遇難免令人聯想到,這或許是華府刻意打壓。箇中關鍵不難理解──莫斯科與西方長期關係不佳,而打正旗號以俄國角度報道新聞的RT,自然負有「原罪」。
RT的「建台偉業」可以追溯至「媒體沙皇」列辛(Mikhail Lesin)。他在1990年代初成立廣告公司,並在1996年協助葉利欽(Boris Yeltsin)連任俄國總統,繼而成為總統公關主管。普京(Vladimir Putin)上台後,列辛繼續受到重用。
相比葉利欽,普京更不滿外國媒體報道俄羅斯的手法。2005年,他在一批年輕人面前,痛斥外媒報道偏頗,「他們只報道(俄國)危機和崩潰。」當年,國際油價高企,俄國經濟復蘇,列辛於是在資金充足及普京授意下,建立「Russia Today」,以英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播放節目,希望這個媒體能夠像CNN令世人認識美國一樣,協助世人認識俄羅斯。
助世人認識俄羅斯
成立頭三年,Russia Today主要報道俄國新聞,但很快便調整定位,更關注海外特別是美國的新聞。2009年,Russia Today聘用美國著名廣告公司McCann Erickson,在後者協助下,設計出新口號「Question More」(多提問),並把「Russia Today」縮寫為「RT」,作為正式名稱。
2010年,RT美國台成立。值得一提的是,不知刻意還是巧合,RT美國台辦公室所在大樓與白宮距離只有三個街口,報道美國政治新聞可謂近水樓台。
2005年開台時,RT只是國有企業俄新社的支部,但在2013年底,普京決定解散俄新社,並把轄下除了RT以外的支部撥歸新成立的「今日俄羅斯」(Rossíya Sevódnya)國際通訊社,由基謝廖夫(Dmitriy Kiselev)擔任「今日俄羅斯」總經理,西蒙尼揚則同時擔任「今日俄羅斯」和RT的總編輯。
由於RT具有官方背景,西方社會早就質疑這個媒體的公信力,而基謝廖夫一段在YouTube流傳的錄音,更加「證實」了這種質疑。他說:「若要探討編採政策,我希望RT與對俄羅斯的愛緊密相連。」
其實,RT根本沒有隱瞞自身意圖。2005年起出任總編輯、當時年僅25歲的西蒙尼揚曾說,RT的目標是反擊由BBC和CNN主導、全球電視新聞的英語霸權。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說得更明白:「為什麼你們總是批評我們在車臣做的事,看看你們美國如何處理黑人和白人的種族關係吧。RT會說:『住口,別再批評我們,我們會指出你們的問題。』」
西蒙尼揚和佩斯科夫說出了世人不得不正視的問題──作為當今世界主流聲音的西方媒體有其偏頗之處,這個情況並不理想。在面對俄羅斯、中國,乃至非洲、拉丁美洲等眾多發展中國家時,西方主流媒體往往未能摒棄自己的固有視角,設身處地展現該地區的實情。
提供非主流觀點
RT反其道而行,為觀眾提供有別於西方主流媒體的觀點,但卻引來非議,質疑莫斯科利用這個媒體作「打手」,干預美國政壇。面對種種批評,RT副總編輯兼傳訊主管貝爾基娜(Anna Belkina)卻有她的邏輯,而且頗能自圓其說:「我們希望有一個完整的描述,而不是附和主流媒體,那是我們獲得觀眾支持的方法。」她續指:「這是我們的存在理由,聽取另類觀點是非常重要的,你不一定同意那些觀點,但嘗試理解它們從何而來、為何出現也是很重要的。」
相比沉悶、極具說教意味的政治宣傳,RT的報道手法靈活得多,既有硬新聞,也有較為輕鬆的訪談。曾在RT節目亮相的名人包括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美國知名政論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為RT主持節目的則包括名嘴Larry King、曾獲普立茲獎的記者亨奇斯(Chris Hedges)等。
「登陸」美國以來,RT報道了不少相對受到主流媒體忽略的新聞,包括佔領華爾街運動、古巴關塔那摩灣囚犯絕食等事件,突顯美國體制及政策的弊端,表現備受肯定。因為這些報道,它成為首家五度入圍艾美獎最終名單的俄國電視頻道。
「不再充斥馬列主義邏輯和語言,明顯模仿西方新聞業……主播衣著醒目、(與嘉賓)交談及辯論的方式是蘇聯時代的記者所無,RT也聘用資深政治評論員主持節目,增強自身在美國的公信力。」在去年9月一篇評論文章中,美國主流報章《華盛頓郵報》雖然帶有偏見地批評RT「在全球散播謊言」,但也承認這家媒體有其過人之處。
RT影響力與日俱增,這可從觀眾人數持續增長得知。2017年年底,國際市場調查機構IPSOS進行一項有關電視新聞收視的調查,顯示相比2015年,在38個國家中,每周收看RT節目的人數激增36%,由7,000萬增至9,500萬。單是在美國,每周收看RT節目的人數增長逾三成,由800萬增至1,100萬。互聯網方面,RT在YouTube的訂閱人數多達245萬,數字相當可觀,雖然少於CNN的326萬,但多於BBC的224萬和彭博通訊社的不足90萬。
觀眾人數急增
目前,我們不能說RT已經或即將取代西方主流媒體,但它確實對西方媒體霸權構成若干程度的挑戰。面對這種有別於西方、代表俄羅斯視角的媒體的挑戰,西方媒體以至社會卻有點不適應,質疑對方只是普京的宣傳機器,是莫斯科的代理人。這種批評,是否站得住腳?
揭發美國「稜鏡計劃」的前《衛報》記者格林沃爾德(Glenn Greenwald)的觀點很值得參考。他在2012年一篇文章中指出,英美兩國政府分別擁有或控制BBC和美國之音,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亦是不少報章的掌舵人。在很多人眼中,記者為這些媒體效力根本不成問題,「但為俄羅斯政府旗下的媒體工作,卻是違反新聞操守,這準則是怎樣來的?」
歷史文化和國情不同,無可避免導致各國以自身視角看世界。當西方媒體以西方視角在全球各地報道新聞,並要求所在地政府保護言論自由時,為什麼卻排拒代表俄羅斯視角的RT?
雙重標準並不可取,更何況,西方媒體的報道亦不見得必然更具公信力。2012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學者柯察諾夫斯基(Ivan Katchanovski)發表一篇有關美國電視台如何報道東歐前共產國家的學術論文,他指出在1998年至2009年間,波蘭、匈牙利和捷克等美國盟友獲美國主要電視台較多正面報道,不是美國盟友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和烏茲別克等則被負面報道。這種「親疏有別」的報道手法,無可避免影響美國公眾的觀感,甚至影響美國外交政策。
「感謝我們忠誠的觀眾──美國司法部、英國政府,以及整個西方建制。由於它們的『努力』,愈來愈多人樂意傾聽RT的另類觀點。」西蒙尼揚得知IPSOS的調查結果後,不忘幽西方一默。
在博人一笑的幽默以外,卻是美俄之間的刀光劍影。從西方近期對RT實施的種種限制可見,很難相信今次RT美國台在華盛頓地區被停播一事,與美俄之間的政治博弈無關。或許,正因這個強勢的英語媒體直搗黃龍,美國如坐針氈,才導致RT接二連三被針對。
上文刊載於第106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9日)《西方言論自由 竟難容RT的俄國視角?》。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