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多國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風波 歐美撐英世界盃勢冷清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俄羅斯前特工中毒案回應升級,繼英國後,美國、歐洲等20多個國家合共驅逐近百名俄羅斯外交人員出國。
到底英國憑什麼成功游說各國,歐盟突然齊心撐場,背後有什麼重要意義?而今年6月舉行的俄羅斯世界盃,或會成為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最新外交角力場。

多名工作人員正離開俄羅斯駐美國紐約領事館,總統特朗普宣布跟隨英國,驅逐國內60名俄羅斯外交人員。(視覺中國)

發生什麼事?

被指為雙重特務的俄羅斯前特工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今年3月4日在英國遭化武襲擊,英國確認使用的是前蘇聯於上世紀70和80年代研製,名為「諾維喬克」(Novichok)的神經毒劑,因此判斷極有可能是俄羅斯政府所為。

俄羅斯極力否認相關指控,更暗示神經毒劑可能來自英國。

2017年俄羅斯宣布已銷毀國內最後庫存的化學武器,並稱呼這是「歷史事件」。(視覺中國)

為何觸發全球大規模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風波?

俄羅斯與英國同屬《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協約國,由於英國認為俄方違反有關規定,遂在上周決定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人員出境。

文翠珊在國會上表示:「我們的行動,是要向俄羅斯釋出不可藐視國際法的強烈訊號。」她指出,「作為歐洲主權民主國家,英國與歐盟、北約肩並肩同行,面對威脅。」

一星期後,歐美各國陸續響應英國做法。美國一口氣驅逐60名俄羅斯外交人員出境,德國、法國、意大利、波蘭、丹麥等16個歐盟國家亦先後宣布驅逐國內俄羅斯外交人員,非歐盟國的烏克蘭、挪威、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亦積極響應。英聯邦國家加拿大和澳洲亦先後跟隨,全球23個國家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行動。

俄羅斯未有完全銷毀化武?

俄羅斯在1997年加入國際《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承諾銷毀國內過去曾生產的大量化學武器,去年9月俄羅斯聲稱已銷毀最後庫存的化學武器。由於美國表示要到2023年才會全數銷毀國內化武,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年借機諷刺美國未有兌現承諾,多次以資金短缺為由推遲銷毀限期。

若然事件確實是俄羅斯所為,意味俄羅斯實際仍秘密保留並使用化武,除違反國際公約,更是自打嘴巴,同時亦為普京剛勝選連任形象造成打擊。

歐盟撐英國的象徵意義

歐盟跟隨英國行動亦具象徵意義,英國上周在歐盟會議中成功遊說歐盟各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在會後記者會上說道:「我個人對結果感到滿意。儘管今天歐盟與英國在脫歐談判上不太順暢,但仍證明了我們面對如此攻擊時可以團結一致。」,並表示,「歐盟理事會同意英國政府,即有極大可能俄羅斯要為襲擊負責。」

美國公共政策研究組織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駐柏林政治分析員特曉(Jan Techau)表示,現在並非歐洲各國各執己見的時候:「即使英國決定脫歐,事件證明歐洲各國有着共同理念,在任何事情上均可一同緊密合作。」

俄羅斯世界盃還有不足3個月就舉行,事件或令這項體壇盛事成為政治角力場。(視覺中國)

俄羅斯世界盃蒙陰影

俄羅斯將在今年6月舉行世界盃這項全球觸目的體壇盛事,今次事件勢為賽事添上不明朗政治因素。

繼英國後,冰島周二(27日)宣布延後所有與俄羅斯舉行的高層次雙邊對話,政府官員亦將全數缺席俄羅斯世界盃。

文翠珊兩周前已表示,英國將降低前往俄羅斯世界盃代表團的級別,英國王室及政府官員均不會出席俄羅斯世界盃。英國威廉王子是英格蘭足球總會主席,他的缺席將對俄羅斯世界盃形象帶來打擊。英國《每日快報》報道,波蘭、瑞典、澳洲、日本等國家正考慮跟隨。

俄羅斯批評:為俄歐關係埋下「計時炸彈」

俄羅斯批評英國指控毫無根據,令歐洲敵視莫斯科,揚言將會報復。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接受俄羅斯電視台訪問時,批評美國和英國是事件背後的主謀者。她諷刺英國脫歐後仍要求歐洲各國團結一致,並稱這是在為俄歐關係埋下「計時炸彈」。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