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特通話為何安排在就職前而不是勝選後? 「大」字貫穿始終

習特通話為何安排在就職前而不是勝選後? 「大」字貫穿始終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北京時間1月17日晚同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通電話。這是特朗普勝選後中美官方首次同步公開證實習近平和特朗普通電話。

習近平在電話中說,祝賀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從時間上看,此次通話並不算早。1月20日特朗普即將就任,習近平在特朗普上台前三天同其通話,並沒有趕在特朗普勝選後第一時間和特朗普通電話。這和以往是不同的。特朗普第一任次勝選後不久習近平就同特朗普通了電話。

此次兩人通話的時間安排,別有一番深意。特朗普2024年11月剛勝選時,各國領導人的賀電通話蜂擁而至,還有的國家領導人比如加拿大前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親自前往海湖莊園(Mar-a-Lago)同特朗普會晤,也有的國家派出能夠和特朗普說得上話的得力人士進行溝通,比如日本首相石破茂讓安倍晉三的遺孀安倍昭惠前往美國會見特朗普。

圖為2024年11月29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親赴美國佛羅里達州,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會面及晚餐。(X@JustinTrudeau圖片)

但是特朗普勝選後習近平只是按照中國慣例發去了賀電,直到特朗普就之前夕兩人才通電話。中國不是美國的盟友,也不是美國的小弟,中國無需對美國曲意逢迎,也不懼怕特朗普發出的任何威脅。特朗普第一任期中國也希望儘可能認識特朗普這樣一位商人總統,但經過第一任期後,中國已經對特朗普有了充分的認識。美國的對華打壓政策不會因為總統的更迭就有根本性的區別。

中國出席特朗普就職典禮的是國家副主席韓正,和其他國家派出國家領導人或者外長不同,中國國家副主席出席他國領導人就職典禮是慣例。從習特通話安排在特朗普就職前而非特朗普勝選後到韓正出席特朗普就職典禮,都表明,中國不會因為美國總統是特朗普而有特別的安排,也不會因為特朗普對外政策非常強硬就希望通過討好特朗普來解決問題。

近年來,北京在處理兩國關係時尤其強調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北京希望美國認識到,中美兩國是平等的大國,兩國關係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這一點並沒有改變。

圖為2019年6月29日,日本大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Reuters)

習近平同特朗普的通話內容頻繁提到「大」這個字。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通話通稿,習近平提到,「願推動中美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進展」。「中美兩個偉大的國家都在追逐各自的夢想」。「作為兩個國情不同的大國」,「關鍵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多辦一些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 特朗普感謝習近平的祝賀,表示很珍視同習主席的偉大關係。通稿還提到「兩國元首就烏克蘭危機、以巴衝突等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大國,偉大國家,偉大關係,重大關切,更大進展,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一個大字幾乎貫穿整個通話通稿。

特朗普在勝選後的首場記者會中談及美中關係時曾表示,「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此次兩人通話時特朗普再次提到「美中是當今世界最重要國家」。特朗普的說法等於宣告中美G2。中美G2的提法並不是特朗普的發明,早在十多年前就在學界和媒體上頻繁出現過。以前就對中美G2、C2說法不認可的中國,致力於構建多極世界。

2018年,特朗普當局以保護國內產業的201條款關稅,對中國的大陽能模組實施30%稅額,每年遞減5個百分點至15%為止,同時為首2.5吉瓦的太陽能電池進口實施關稅豁免。(Getty Images)

但是無法否認的是中國的體量之大,中美關係的影響重大,世界越來越被中美較量影響。如何界定兩國以及兩國關係,一個「大」字顯然是不夠的。大國無法等閒視之,大國關係無法大而化之。中國如何做美國必須重視的獨特大國,又如何做新興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不會區別對待的大國,兩者兼得的難度是很大的。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