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做了一把低級紅 害了賀錦麗|美國大選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封面——美元作為火箭,一飛沖天:《The envy of the world》。當然,《經濟學人》是標準的立場先行的雜誌,一貫標榜支持經濟上的自由主義,而且《經濟學人》早就表態支持賀錦麗了,所以這篇文章也是表達對其的支持。且不說這篇文章裡面多處偷換概念,但真正有趣的是,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經濟數據好,百姓就會感受的到,根本不用《經濟學人》來教導。
文章這樣寫,反而就是表明了大部分美國群眾對經濟的現狀是不滿的。而事實上也是,自新冠疫情以來,美國經濟數據雖然看似很好,但是實情是很詭異。根據民調,大部分民眾沒有覺得經濟變好。
美國經濟究竟是好是壞?宏觀數字和微觀體感,存在非常明顯的温差。早在6月,ABC在一則報道中痛苦的發問:幾個月來,記者、經濟學家和拜登總統的競選團隊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在所有傳統指標都呈現積極態勢的情況下,美國人卻對經濟如此不滿?
美國經濟,從宏觀數字上來看,非常好。《經濟學家》此次專刊有七篇文章,文章的主題就是美國經濟不是小好,是大好,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比如《美國經濟已讓其他富裕國家望塵莫及》、《美國生產力仍然領先世界》、《頁岩革命助力美國經濟繁榮》、《現在什麼可以阻止美國經濟》……這幾篇文章雖然有點「彩虹屁」,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美國經濟的宏觀數字確實不錯,和歐洲日本相比,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確實一枝獨秀。
然而,普通人的體感截然不同。幾天前《紐約時報》出一篇報道《為什麼支持特朗普?錢就是硬道理》,《紐約時報》是親民主黨的,但報道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美國經濟,作者訪談了美國數十名工薪階層:
「今年夏末,我離開在紐約的家,與南部、中西部和西部的數十名工薪階層交談。我沒有任何議程,只想聽聽他們在說些什麼,試着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世界。我採訪了美髮師、退休的鋸木廠工人、麪包師、卡車司機、自助洗衣店經理、露天燒烤廚師、賭場荷官,甚至還有一位前職業牛仔競技騎手」。對於經濟,人們說得最多的詞是「可怕」。緊隨其後的是「太糟糕了」。
文章裡面,45歲的印第安納洲的工人,靠工廠的工資已經無法維持生計,目前靠每周兩次賣血來補貼家用;黑人女性對自己竟然在考慮特朗普感到驚訝。但2016年至2020年期間,她在經濟上更有安全感。「當特朗普擔任總統時,」她說,「那屬於我們最好的時候了。」,談到現在的經濟狀況,她說「食物、汽油——我覺得太糟糕了」;經營烘焙店的經營者因為利率上升,每個月必須多支付800美元的利息。「我們要採取行動,經濟、賬單、食品成本、我們的稅、買車的成本,有些東西必須改變,」她說,「我不喜歡這個人(特朗普)本身,但從職業的角度我喜歡他,他絕對有金融頭腦。」
為什麼這麼多美國人支持特朗普,支持賀錦麗的作者如是說:為什麼要求助於一個謊話連篇、濫用職權的億萬富翁來幫助他們解決經濟問題呢?他們的解釋很簡單。特朗普擔任總統時,大家的日子過得不錯。現在,雞蛋的價格幾乎是四年前的三倍,汽車貸款的利率高出50%以上,一些公司正在削減工時。他們認為,特朗普是可以扭轉局勢的候選人。
CBS做的民意調查,現在有六成的人 將美國經濟描述為「相當糟糕」或「非常糟糕」。「經濟學家的樂觀言論與人們的悲觀言論之間的差距從未如此之大。」 只有十分之一的美國人將經濟評為「非常好」。與此同時,蓋洛普在一項新民意調查中發現,約52%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及其家人現在的生活狀況比四年前更糟。
10月,美國消費者訊息指數70.5點,比2022年6月的最低點50點有上升,但仍然遠遠低於特朗普執政期間的95-100點。目前的水平,大概和美國金融危機後的2009-2013年相當。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基本上都在2022年創造了歷史新低,然後緩慢回升。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的宏觀數據「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微觀體感「糟透了」;歐洲的宏觀數據「不怎麼樣」,微觀體感「糟透了」,而美國的宏觀數據「不是小好,是大好」,微觀體感「糟透了」。今天世界各國的經濟,不管宏觀數據如何,似乎大眾的感覺都很糟。
坦白說,這些對經濟「體感糟透了」的美國民眾,看到主流媒體上各種 「經濟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的彩虹屁,對現下的拜登政府的厭惡應該會與日俱增吧。民主黨和親民主黨媒體,明明知道存在宏觀數字和微觀體感之間的温差,卻不願意承認大眾對經濟體感糟糕的事實,也沒有妥善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媒體越是吹噓經濟好,大眾越反感。坦白說, 「經濟不是小好是大好」的媒體報道,和「糟透了」的經濟體感之間的温差,也會直接拉胯賀錦麗的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