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再次以導彈還擊以色列 內塔尼亞胡「一了百了」的盤算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一周年臨近,以色列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的驚險行動一浪接一浪而來。到了10月1日晚,以色列確認正式啟動對黎巴嫩的地面入侵後不足24小時,一周前還聲言真主黨「自身的能力」已足夠擊敗以色列的伊朗,發動了時隔半年的再一次大規模導彈攻擊,作為對於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日前遇害、哈馬斯領袖哈尼亞(Ismail Haniyeh)7月31日於德黑蘭被殺的報復。

這次攻擊動用了超過180枚導彈,比4月時數量為少,卻來得更為突然。在美國向媒體公布伊朗即將發動彈道導彈攻擊之後數小時,以色列就面臨彈如雨下。以色列及美國最終攔下了九成的導彈,以軍稱中部、南部有地方被擊中,但暫時沒有傷亡。

內塔尼亞胡當然揚言會反擊,不過伊朗依然表示克制,其外長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表明伊朗行動已經結束--除非以色列進一步引來報復。

10月1日,以色列軍隊正式啟動了對黎巴嫩的地面入侵,是為其最新的升級行動。其目的說是為了要讓因為去年10月8日以來受真主黨炮轟而不得回家的6萬以色列北部居民能夠安全回家,以「有限度、局部的和有特定目標的攻擊」作為包裝,但隨着以軍對黎巴嫩民眾的撤離令由利塔尼河(Litani River)往北推至離以黎邊境近60公里阿瓦利河(Awali River),人們不得不懷疑內塔尼亞胡此番攻勢本來就有更大的企圖。

無限升級所為何事?

回顧一個月前,以色列在加沙陷入泥沼。雖然以軍成功殺死了好幾位加沙哈馬斯高層,而且將哈馬斯軍事力量大幅削弱,單是哈馬斯戰士已經被殺了近1.8萬,可是,加沙哈馬斯領袖辛瓦爾(Yahya Sinwar)依然未見影蹤。在以色列7月底於伊朗首都德黑蘭刺殺了哈馬斯政治局主席哈尼亞之後,辛瓦爾更坐正成為了哈馬斯領袖,哈尼亞代表的相對溫和勢力被辛瓦爾的強硬派取代,加沙停火無從談起,戰爭沒有達至消滅哈馬斯的成果,卻也沒完沒了。

同時,最能凝聚整個以色列的人質問題依然困擾內塔尼亞胡。9月初由於6位人質在以軍發現他們之前疑似被哈馬斯成員預先殺害,內塔尼亞胡「武力救人」路線破產,以色列爆發前所未見的大型示威,要求內塔尼亞胡同意達成停火協議,以換回人質為先。由於內塔尼亞胡依靠極右政黨支持執政,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幾乎等同於政治自殺。

2024年10月1日,黎巴嫩Tyre,圖為當地一處村莊看到真主黨與以色列之間的敵對行動冒出濃煙。(Reuters)

但到9月中,黎巴嫩連接出現針對真主黨的傳呼機、對講機集體爆炸,整個真主黨通訊系統大幅破壞,數以千計的真主黨精銳戰士受傷;以色列隨即接二連三大規模空襲黎巴嫩各地,範圍遠超過去近一年以黎持續交火的邊境地區,着意殺害真主黨領導層和破壞其軍火庫存。以方北調軍隊到黎巴嫩前線,揚言以黎交火進入新階段,表明正準備地面入侵。

到9月27日,以色列更在內塔尼亞胡在紐約聯合國大會強硬發言後不久以大量重型炸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南部的真主黨勢力範圍內擊殺了領導真主黨32年的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爆炸威力之大數公里外也感受到,幾座住宅大樓被移平,構成了加沙戰爭爆炸以來前所未見的升級。

隨後以色列並沒有「點到即止」,繼續大規模空襲黎巴嫩,造成上千人死亡,過百萬人被迫離開家園(相當於該國近五分之一人口)。數天之內造成的人員死亡已經及得上2006年對上一次為期34日的以黎戰爭。

2024年10月1日,黎巴嫩西頓的民眾在為以色列襲擊中遇難者舉行的集體葬禮上,一名婦女撫摸着親人遺體痛哭。(Reuters)

同時,在以色列不斷放風將會地面侵入黎巴嫩後,其在10月1日清晨正式確認入侵行動,一天之內,其疏散區域就由2006年聯合國安理會1701號決議建立的利塔尼河以南緩衝區擴展至阿瓦利河以南。以軍呼籲特定區域居民離開的做法,更極有去年地面入侵加沙走廊的影子,最終以軍由北到南幾乎把整個加沙走廊都打了下去,並控制了其關鍵對外口岸和南北交通要道。人們難不猜想內塔尼亞胡有意圖將「加沙模式」複製到黎巴嫩之上。

在傳呼機爆炸之初,人們預計內塔尼亞胡升級黎巴嫩戰線的決定只是其過去近一年「以戰爭保留權力」自保策略的延續--在加沙消滅哈馬斯、拯救人質、保證加沙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三大目標都沒有達成之際,他只能透過在另一戰線擴大衝突來繼續執政--畢竟,由於6萬以色列北部被居被迫離家園良久,已成為了在野反對派對以往有「安全先生」之稱的內塔尼亞胡保護以色列安全不力的政治攻擊主題,而大多以色列猶太人也認同要猛擊黎巴嫩真主黨,讓民眾安全回家。

然而,從內塔尼亞胡其後的不斷升級來看,他的目標已經不只是要維持戰爭狀態來保留權力,而是希望一次過擊敗以伊朗為首的反以色列勢力,「一了百了」地扭轉以色列幾乎多面環敵的長期局面。

2024年9月29日,從社交媒體上的影片截圖可見,以色列襲擊也門荷台達(Hodeidah)後造成大火和濃煙。(Reuters)

給伊朗的兩難式

有分析已將此番升級與1967年的六日戰爭相議並論,當時被視為坐擁強大軍力的埃及聯合約旦等國正準備發動攻勢,以色列先發制人,數日內便結束戰爭,埃及也丟失了西奈半島--埃及被證無力對付以色列,人們將此戰爭視為埃及為首的反以力量瓦解的開端,最終約旦和埃及都接受了以色列的存在,成為最先同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

今天,區內反以力量是由伊朗領導的所謂「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ence),有敘利亞和伊拉克的親伊武裝,有哈馬斯,有也門胡塞武裝組織,有黎巴嫩真主黨。其中,黎巴嫩真主黨更是重中之重,其原坐擁可高達20萬枚的各式火箭、飛彈,被視為伊朗懸在以色列頭上的利劍,在戰略上用以阻嚇以色列直接針對伊朗(特別是其核設施)發動攻擊。

可是,黎巴嫩經濟困局不解,伊朗內部反對伊斯蘭主義政權民情高漲,真主黨和伊朗當局無意配合哈馬斯全力攻擊以色列,只留下了真主黨去年大部份時間在以色列邊境幾公里地帶的「表演式」交火,當中固然有過擦槍走火的狀況,卻一直處於可控範圍之內。

圖為2024年9月24日,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Reuters)

事實上,換上新任溫和改革派總統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之後,伊朗保持了極高度的克制,對7月31日哈尼亞被殺遲遲不作報復,對黎巴嫩傳呼機、對講機爆炸,以至以色列的大規模轟炸,伊朗都明示或暗示自己不會投入戰爭,甚至在納斯魯拉被殺之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的用詞也比以往溫和,沒有明確聲言伊朗會出頭報復,繼續使用「抵抗陣線」一詞含糊以對。

如果沒有以色列地面入侵黎巴嫩,恐怕伊朗依然還在「出口術」。

9月30日,在殺死納斯魯拉、猛烈轟炸也門港口基建之後,內塔尼亞胡也罕有地以英語向伊朗人民發表講話,聲稱以色列與伊朗人民站在一起,批評伊朗政權浪費金錢在中東其他地方的戰爭上,沒有改善人民生活,威脅「中東沒有任何地方是以色列所不能觸及的」--由於也門的港口離以色列比伊朗的主要石油出口港還要遠,這明顯是直接打擊伊朗的恐嚇--更指伊朗政權的倒台會比人們所想還要來得早。

「我們兩個古老的民族,猶太人民和波斯人民,最終將實現和平。我們兩國,以色列和伊朗,將會和平相處。」

伊朗內部的反政府力量,早就有不滿神權政府支持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等不同地方武裝的做法。他們更回溯到伊斯蘭時代以前的伊朗歷史,紀念《聖經》記載讓被流放巴比倫的猶太人回到以色列重建神廟的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伊朗民間的「居魯士大帝日」更曾在2016年引爆恢復王權的大型示威,伊朗當局其後甚至要在這個節日禁止人們到居魯士的墓地聚集。

內塔尼亞胡的演說,正是要借此挑動伊朗政府的神經。

10月1日,火箭飛越以色列特拉維夫上空。(Reuters)

內塔尼亞胡此刻的不斷升級,是給伊朗的一道兩難式。如果伊朗強硬報復以色列,甚或真的發展起核武,以色列將會有藉口拉美國下水去對付伊朗,有可能在軍事上擊敗伊朗,甚至引來政權更替;如果伊朗一直克制,一方面以色列將繼續升級打擊區內親伊力量,客觀地削弱他們,另一方面伊朗反以的權威將持續被質疑,有可能引起內部不穩(按:無論是黎巴嫩還是伊朗內部都有聲音批評哈梅內伊軟弱),也有可能將伊朗長遠推向「埃及化」或者迫使其不得不強硬回應--這又回到了第一個拉美國下水的可能性之上。

內塔尼亞胡最近這一連串行動,得到絕大多數以色列猶太人的支持,其民望也急速反彈,有在野政黨亦趁機加入政府,其坐穩總理之位已不成問題。在這個基礎上,內塔尼亞胡此刻似乎是希望以無限升級的策略最終「一了百了」地解決伊朗對以色列的威脅。這當然有引發中東大戰的可能,以色列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但不冒險就不會有收獲,中東人民的鮮血將會成為內塔尼亞胡戰略豪賭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