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本人不安,中國錯了嗎?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日本男童在深圳被殺事件近日持續發酵,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9月24日與中共大連市委書記熊茂平舉行會談,要求對方加強大連日本人學校的安全措施。日本外相上川陽子9月23日在聯合國同中國外長王毅會見時要求早日查明包括嫌犯動機在內的事實真相,作出嚴正處罰。同時要求中國儘快取締社交媒體上的反日帖子。為了防範日本民意的反撲,中國駐日使館9月24日提醒赴日旅遊中國公民提高防範意識。

一邊是中國社交媒體網路上洶湧的反日情緒,一邊是日本的官方交涉。在中國經濟形勢嚴峻,急需穩住外資的情況下,一些聲音擔憂中國的反日情緒會加速日本資本撤離中國。不少分析對中國反日情緒高漲做出反思,認為中國官方進行了過多的極端民族主義宣傳,才導致民間反日情緒高漲,很容易走向不受控制的地步。

一時間,中日關係不睦似乎是中國國內的反日情緒造成的。中國人殘忍殺害日本兒童,似乎是惡化中日關係的元兇,對兒童被殺害表示憤慨表達同情佔據了道德高地。

從現代社會治理的視角看,網路上惡意造謠的言論確實需要取締,這是正常的網路管理問題。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兒童都是需要保護的群體,針對兒童的犯罪都不會被原諒。以這些理念為出發點要求中國刪帖,對兒童被殺表示憤慨,可以理解,是正當的。

2024年9月18日,中國深圳,一名學生在前往深圳日本人學校上學途中遭遇持刀襲擊受傷,圖為深圳日本人學校一景。(深圳日本人學校網站)

但人們應該認識到,中日關係並不是簡單的現代意義上的國與國的關係,中日兩國之間有着複雜的民族情感糾葛。在中日關係中,從來就不存在單獨事件。不能單獨從日本男孩被殺事件來討論誰是罪人,誰對誰錯。現代社會的理性要求,冷靜、理性、平和,放在中日關係上是不能夠成立的,同時以民族情感為出發點的宣泄也不能夠獲得完全的認同。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在美國的偏袒庇護下缺乏被徹底清算的經歷。日本從國家到人民都缺乏認罪的心態和行動。這是事實。中國當年對日本的寬宥,是基於當時的國際政治環境做出的決定。中日關係過去幾十年的平靜以及所謂友好是中國官方的政治決定,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基於向前看做出的決定,本質上是在中日兩國的國力不對等下,中國從大局出發的結果,從根本的內心深處中國人從來沒有忘記民族歷史。

二戰後日本迅速發展起來,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即便是如今日本的整體經濟實力也排在世界前列。日本獲得的國際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國家實力獲得的。日本沉浸在國力強大可以遮蓋一切的虛幻當中。認為中國官方還是會像以往一樣為了中日經貿合作的大局管理國內的反日情緒。以往中國人連温飽都沒有實現,涉外民族情緒很難成為社會共識,在官方掌控輿論的情況下,民間對日情緒並沒有發酵為連鎖反應的空間。

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稱,深圳日本人學校在男童遇害後已收到超過1000束來自社會各界的慰問花束。(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微信公眾號)

現如今,當中國日漸崛起,當中國官方不斷向中國人民描繪大國的圖景,一切以大局為重的忍辱負重,都失去了效力。對中日民族情感進行政治管理的空間和基礎已經不復存在。網絡的發展,社交媒體的普及,為更多的普通人提供了廣闊的言論空間,對日負面情緒很容易持續發酵。這不是民粹主義,也不是民族主義,是正常的民族心理創傷沒有得到撫平慰藉下的正常反應。網路放大了這種反應,並不是有意鼓動的結果。

看一看德國戰敗後如何清算納粹主義的就會明白,中國社會現如今的這些反日情緒,算不上極端民族主義,頂多就是憤懣和不滿。

中國並不是一個全面發達的公民社會。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中國五零後、六零後、甚至一部分七零後的群體中,受教育程度確實是不高的。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大都有抗日戰爭的悲慘經歷。他們用情感的視角評價和審視一些中日事件,不應該用法治和法理的工具去評判。當一個祖父母死於日本侵華戰爭的中國人在網路上發表反日言論,很難說他錯了。一代人的流血犧牲,兩代人的情感傷痛,三代人的痛苦記憶,無法就這樣被忽視。

同樣也有中國人寄送獻花到日本駐華使館,哀悼在深圳被殺害的日本男孩,這些人願意超脱民族情感做一個國際公民也是正常的。這才是一個複雜中國,一個立體中國,一個真實的中國。這些中國人的做法沒有誰對誰錯之分。

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2024年9月19日發布通告,包括要求香港政府部門加強日本人學校的保安(網站截圖)

真正錯了的不是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而是沒有徹底反思歷史的日本政府。將民族仇恨上升到人身傷害實屬不該,日本男孩是無辜的,但日本政府絕對罪責難逃。表面上看是中國的反日情緒造成日本兒童被殘忍殺害,根本的原因是日本政府長期在歷史問題上不認罪催生加劇了中國的反日情緒。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日兩國基本的民意基礎是敵對的。歸根結底還是要解決民意問題,不是政治管理以及網絡刪帖可以完成的。

日本必須認識到,過去幾十年沒有得到尊重的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情感,在某個歷史節點會爆發。歷史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認為一個沒有反思歷史的日本仍然可以被接受,這是百年未有大變局之下,日本的錯誤認知。在亞洲,在東亞,美國失去了其世界第一強國的光環,日本失去世界第二大強國的光環,全新的實力平衡已經形成。

中國、東南亞等國家的發展,讓日本沒有了將錯就錯、一錯再錯的空間。真正旗鼓相當的兩國人民,憑藉喜好決定是否同對方交往,日本不會是被優待的對象。

2024年6月28日,中國蘇州日本人學校斬人案的傷者胡友平26日因傷重離世後,日本駐華大使館降半旗,並在微博上發文致哀。(日本駐華大使館微博)

中國民間和網路上正常的反日民意表達不應該被視為洪水猛獸。過去幾十年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都一直存在。日本資本是否撤離中國不是中國出現反日情緒決定的,而是中國市場的表現決定的,是利益決定的。

真正不正常的是日本沒有徹底反思自己,沒有表達出對東亞尤其是中國人的悔意和尊重,反而憑藉強大的經濟地位被接受,被稱之為友好鄰邦。真正不正常的是日本將不對等的國家交往當成是理所當然,當成是自己已經被接受被原諒。真正不正常的是時至今日有一些中國人還在做着以中國需要日本的投資為由來要求中國人儘量不要反日,儘量不要讓日本人不高興的美夢。

中國官方將此事定義為偶然事件,並沒有上升為政治事件,已經非常克制在盡力降低事態。日本不應該再提無理要求,更不應該繼續以實力地位同中國談價碼,借題發揮。從現在起認真思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日本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同東亞各國相處,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