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反擊為何不似預期? 內塔尼亞胡吃定了拜登
9月24日,以色列針對黎巴嫩真主黨的攻擊持續,又在首都貝魯特(Beirut)南部市郊地區的民居以空襲擊殺了真主黨火箭和飛彈部門的主管Ibrahim Qubaisi。根據黎巴嫩政府的資訊,同一空襲殺死了6個人、造成15人受傷。跟加沙戰爭一般,以色列的攻擊往往不太將所謂的附帶損害(collateral damage)考慮在內。
同一時間,繼前一天一日就殺死超過600人之後,以軍也繼續針對真主黨的軍火目標收藏地點等目標進行襲擊,其攻擊範圍不只於黎巴嫩南部,最遠的目標已經打到黎巴嫩東北部位於貝卡谷地(Beqaa Valley)內的城市,離以色列國際承認的邊界距離接近超過100公里。
以升級衝突來緩和衝突?
根據以色列空軍的說法,真主黨過去幾十年建立起兩種主要實力,一是精銳拉德萬部隊(Radwan Force),二是高量的火箭、飛彈和無人機。在上周傳呼機、對講機集體爆炸以來的攻擊之下,真主黨大量人員受傷,多名拉德萬部隊領導層在空襲中遇害。以色列空軍表明有決心打擊「所有真主黨的火箭力量」。
對於以方持續不斷的攻勢,真主黨的回應力量非常有限。9月24日,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射了大約300枚火箭,大多被以色列截攔下來。雖然真主黨利用無人機和新型火箭向較為遠離以黎邊境(大約五、六十公里)的一些機場和軍事目標發動多次攻擊,但以色列方面似乎絲毫無損。
根據以色列的數據,真主黨有高量的武器可以用來打擊以色列,計有400枚長程火箭、數百枚精準導彈、4,800枚中程火箭、6.5萬枚短程火箭,以及14萬枚迫擊炮彈頭。但從目前已知的資訊來看,真主黨並沒有使用其有能力攻擊以色列心臟地帶的武器。
在向外界說明以色列升級黎巴嫩戰線的決定之時,不少以色列的支持者都會以「用升級來降級」(escalate to de-escalate)作為其行動的理由。其邏輯很簡單:要持續11個月的以黎邊境交火停止,就是要升級武力打到真主黨屈服,而願意停火並撤出黎巴嫩南部。
從真主黨至今的回應來看,以色列的升級並沒有帶來降級,但也沒有帶來真主黨的升級。
伊朗在猶疑?
此中的可能原因有三:一是真主黨的軍事指揮系統和架構真的像以色列描述那樣被大幅破壞了,因此真主黨暫時沒有整合武裝以升級行動報復的餘力;二是出於黎巴嫩經濟民生考慮和地緣政治大局着想,真主黨還是採取忍讓的政策,希望避免升級;三是真主黨背後的支持者伊朗依然不想在這個時候跟以色列大打一場,花費掉用以長期威脅以色列的真主黨武力。
根據美國新聞網站Axios引述以色列和美國官員消息的報道,真主黨曾經尋求伊朗介入打擊以色列,希望後者適時對7月31日哈馬斯領袖哈尼亞(Ismail Haniyeh)進行報復(按:伊朗聲言會報復,但到近兩個月後的今天也未見行動),但伊朗則以其新任溫和改革派總統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正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為由而稱時機尚未到。
在其24日的聯合國大會發言中,佩澤希齊揚雖然直稱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國家恐怖主義」不能不得到回應,卻將責任置於國際社會,而非伊朗。在其早前的CNN訪問中,佩澤希齊揚亦呼籲國際社會不能讓黎巴嫩變成另一個加沙。
同一時間,佩澤希齊揚也表明伊朗已經準備好同全球強國及伊朗的鄰國在平等的基礎上發展有意義的經濟、社會、政治和安全關係,並特別提到伊朗願意同伊朗核協議(JCPOA,特朗普時代美國單方面退出)的簽署方進行接觸。佩澤希齊揚這次紐約行帶了好幾位伊朗核協議的前談判代表,他們也在紐約同歐洲官員進行了會晤。2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Grossi)亦表示伊朗在核計劃上有重新同該機構接觸的意願,在紐約與伊朗官員見面之後,他希望能在10月訪問德黑蘭。
雖然伊朗的外交政策最終還是由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話事,但伊朗內部改革派的民意往往有反對伊朗花費國家資源在加沙、黎巴嫩等外地的傾向,認為伊朗當局應該搞好國內的民生經濟。在11月的美國大選後,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民主黨政府或許能夠繼續執政,伊朗當局似乎也不想完全跟美國撕破臉,為雙方關係趨和留下一些政治空間。
因此,雖然伊朗依然有向俄羅斯提供導彈,且據報正在為也門胡塞武裝組織爭取俄方供應反艦導彈,但此時向以色列發動比本年4月更大規模的攻擊,只為了以支持真主黨,或許不是伊朗的首要政策選項。
內塔尼亞胡起死回生
在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朗似乎也拿以色列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沒有辦法之際,內塔尼亞胡以及其利庫德集團(Likud)的民望近幾個月以來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恢復。雖然現時的執政同盟如果馬上面對國會選舉也不能在國會取得過半數,但其政治形勢已經從10月7日之後的低谷恢復過來。
一度被視為內塔尼亞胡最大政敵的前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在民調中開始落後內塔尼亞胡。而內塔尼亞胡更有一些成功拉攏其他在野議員入閣的迹象。可以說,在最遲要在2026年10月前舉行的以色列大選中,內塔尼亞胡的捲土重來今天已不是痴人說夢。
以色列之所以敢對黎巴嫩真主黨升級戰爭、真主黨和伊朗之所以暫時避免升級對以色列的攻擊,背後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美國。
對於內塔尼亞胡的鷹派作風,拜登(Joe Biden)當然不同意,美國也多次表明反對以色列的武力升級,拜登自己在24日最後一次以總統身份進行的聯合國大會發言中也表明「全面戰爭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外交解方依然可能」,可是拜登卻深信美國始終要支持中東盟友以色列,只有以色列有美國靠山帶來的安全感才不會威脅到地區安全,因此一直不願意以美國對以軍援為全力施壓內塔尼亞胡的籌碼(拜登曾經試過扣起重型炸藥的輸送施壓內塔尼亞胡不要進攻加沙南部城市拉法,最終以軍也是照樣入侵了拉法)。
美國民主黨政府被反客為主
到了離美國大選只有40餘天的今日,拜登更是已經失去了對內塔尼亞胡施壓的空間。如果拜登決定以美國軍援向內塔尼亞胡施壓,民主黨將失去美國內部力挺以色列的民意支持,有可能會讓賀錦麗輸掉選舉。因此,為了中東不出大變局,在內塔尼亞胡升級黎巴嫩軍事行動之後,拜登還是決定增兵中東去阻嚇真主黨和伊朗,希望他們不要有過大的反應。
如果以色列周邊的戰爭局勢沒有太大轉變的話,向來不關心外交事務的美國選民根本不會關注中東局勢,後者也不會成為能夠左右選情的議題。問題是,如果內塔尼亞胡主動出擊導致中東戰局日日登上美國媒體頭條的話,外交就可能成為一時影響選民投票意向或意欲的因素。
由於民主黨既不能得失以色列的支持者,也不能讓阿拉伯裔選民太過離心離德,加沙和黎巴嫩的局勢在大選期間最好就是沒有人關注。但偏偏有沒有人關注的決定權卻握在內塔尼亞胡的手上。可以說,如今內塔尼亞胡已經反客為主,可以左右選情的「十月驚奇」將有可能出自內塔尼亞胡之手。
在賀錦麗和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間,內塔尼亞胡無庸置疑是希望特朗普勝選的。拜登過去大半年來的不敢作為,到了今天,不只縱容了以色列為所欲為、讓中東陷入戰爭邊緣,還把主動權交給了內塔尼亞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