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航空公司郵輪撤出中國 業界:供求配套及政治問題
赴華旅客人數持續增加之際,多間西方航空公司過去一個月卻宣布暫停飛往中國的航班,國際郵輪公司也取消一部分中國航線。業內人士分析,需求不足是造成西方企業撤離中國的根本原因。
英國航空公司8月9日宣布,從10月26日起暫停倫敦飛北京航班一年,意味着這條冠病疫情後復航剛滿一年的航線,又將再度停飛。
上個月,英國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航空宣布,在今年夏航季結束後停飛倫敦至上海航線。作為維珍航空飛中國的最後一條客運航線,停飛相當於宣告退出中國市場。
汶萊皇家航空同樣在7月宣布停飛北京;澳洲航空則是早在今年5月就宣布,從7月28日起暫停悉尼飛上海航班。
航空業內人士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成本增加是歐洲航空公司暫停中國航線的主要原因之一。
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互相關閉領空,造成歐洲航空公司的中日韓航線飛行時間變長、成本增加;中國航空公司無須繞飛俄羅斯,因此更具成本優勢,可以通過壓低價格吸引潛在客戶,提升市場佔有率。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歐洲航空公司撤離更關鍵的原因在於市場需求不足。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消息,英航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IAG)財務總監吉百利(Nicholas Cadbury) 上個月在財報會議上指出,公司面臨中國需求疲軟的問題。
汶萊皇家航空宣布停飛時,也表明將繼續密切關注監測市場狀況,並在未來市場情況改善後再恢復航班,顯示需求不足與停飛密切相關。澳航行政總裁華萊士(Cam Wallace)曾指出,澳洲和中國之間的旅行需求並未強勁恢復,一些月份澳航往返上海航班的入座率只有一半。
從統計數據來看,中國民航局官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國際航線的旅客運輸量達535萬人,同比增長111.9%。不過,這一數字仍低於2019年12月的632萬人,表明國際航線旅客量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在入境人數方面,雖然今年以來入境中國的外國人大增,但佔比仍較低。中國國家移民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億8700萬人次出入境中國,其中本國居民和港澳台人士佔比高達九成,外國人僅佔一成。
對遊客數量趨勢有敏銳感知的旅行社,也察覺到赴華遊客需求下降。華運文旅集團董事長助理羅妍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公司去年起接待的境外遊客大增,但2025年的新訂單與今年相比下降兩三成,其中高端行程的降幅更大。
不過,羅妍指出,航線取消目前對於赴華遊客數量的影響還不太顯著,因為國際旅客通常會提前半年到一年預訂,即便取消航線也會提供處理方案,對旅客影響不大。
除了成本和需求的考量,中美航線也受政治因素影響。執飛中美航線的中國航空公司空服人員受訪時說,儘管中美航空公司目前每周可開設50趟航班,但由於兩國關係緊張,美國航空公司僅運營35趟往返航班,中國航班數量雖然更多,但每間航空公司也只能分到一兩條航線,遠低於疫情前。
業者:國際郵輪靠港中國手續繁瑣
國際郵輪公司皇家加勒比、地中海航運公司(MSC)7月以來先後宣布,取消明年由中國母港出發的相關航次,為正在復甦的中國郵輪市場增添變數。
郵輪業資深從業者受訪時指出,國際郵輪不停靠中國港口,很大層面是政治問題。他說,官方雖然聲稱開放,但國際郵輪停靠中國的手續其實十分繁瑣,「財大氣粗的國際郵輪感覺受到刁難,於是乾脆不靠港」。
這名業者說,中國部分港口設施和管理達不到郵輪港標準,無法給郵輪客戶較好的體驗,也降低國際郵輪的靠港意願。
國際郵輪取消航次的同時,今年暑期郵輪市場還出現價格跳水和「劈價速銷」現象,部分航線價格幅度達50%。
受訪業者說,中國郵輪雖然引入歐美郵輪公司的管理體系,但銷售仍採用中國的方式,由旅行社買入一定數量艙位後再轉賣,需求不足時就會出現大劈價。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