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北溪爆炸案對庫爾斯克之戰有何啟示?|俄烏戰爭
正當俄烏戰爭觀察者的目光都聚焦到烏克蘭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Kursk)持續超過一周的侵入之際,多個分別來自瑞典和德國的媒體8月14日爆出消息,稱德國早在6月向一個當時身在波蘭、名為「 Volodymyr Zhuravlov」的烏克蘭籍男子發出拘捕令,指他涉嫌與其他一男一女烏克蘭籍疑犯參與2022年9月破壞北溪(Nord Stream)一號和二號俄德天然氣管道的行動。
波蘭當局確認有關說法,但波方卻沒有即時執行拘捕,如今則稱Zhuravlov在7月初已越境回到烏克蘭。由於烏克蘭海事能力有限,人們看到這裏就不禁懷疑北溪破壞行動是一直對北溪管道深痛欲絕的波蘭所為。
然而,美國東岸時間14日晚上9時,《華爾街日報》刊登獨家報道,引述多國知情人士消息將北溪破壞行動指向烏克蘭。該文稱破壞北溪的構想原生於2022年5月一個烏克蘭軍人和商人之間的飲酒聚會,計劃很快來到時任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Valery Zaluzhny)和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面前,得到後者首肯。
但該計劃被荷蘭情報當局發現,馬上警告美國中情局(CIA),後者要求扎盧日內停止行動,澤連斯基也命令扎盧日內停止行動,但扎盧日內卻沒有理會,期後更稱破壞行動就像魚雷一樣,一發射了就不能收拾。扎盧日內在烏克蘭民望極高,被視為澤連斯基政敵,本年初被換掉,如今則改任烏克蘭駐英國大使。
假設這個故事大體屬實,有兩個特點值得留意。一是烏克蘭的冒進在西方陣營內部似乎得到對俄鷹派國家的通力合作。在北溪破壞行動中,租借負責放炸藥的遊艇的是一家波蘭旅行社,波蘭邊檢部門對一度被舉報的烏克蘭特工予以放行,波蘭當局起初也拒絕協助德國警方的調查,最終德方要求的港口閉路電視片段更例行性地被刪去……
二是烏克蘭的越界行為在事後也似乎會得到其西方盟友「捱義氣」接受。《華爾街日報》所引述的一名高層德國官員就把事情說得清楚:「這個規模的攻擊是引起北約聯防條款的充份理由,但我們的關鍵基建卻是由一個我們以大量武器輸送和數十億現金支持的國家炸毁。」
8月14日清晨,烏克蘭對多個俄羅斯空軍基地發動無人機攻擊:
早在2022年10月,荷蘭已經美國中情局向德國情報部門交送了一份有關北溪破壞行動的詳細報告,但德國情報部門卻依據情報分享規則而不將該報告交給德國警方,只告訴他們有此報告存在,導致德國警方要花費極長時間自行查證,到本年才有足夠向法院申訴拘捕令的證據。
如果烏克蘭的參與在2022年就爆出,當時飽受能源價格高企之苦的歐洲民意可能會扭轉援烏之情(按:爆炸之前,北溪一號輸氣已無限期暫停,北溪二號則在俄烏開戰前夕被叫停),至少引爆一場政治大風暴。但今天事過景遷,北溪早已不是新聞焦點,歐洲大體上已從對俄能源依賴之中脫身,現在才揭出烏克蘭破壞北溪的事實,已經沒有太大的政治影響。
回到庫爾斯克的前線。烏克蘭8月6日突然發動越境攻擊,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一個入侵俄羅斯的國家(按:諷刺的是二戰時在庫爾斯克擊退德軍的主力是烏克蘭人),明顯是一個踐踏俄羅斯紅線的冒進行動。其運用西方坦克、裝甲隊進入俄羅斯境內發動攻擊的做法,也明顯越過了美國、德國等國家原有的武器運用原則。
然而,眼見烏克蘭的一時之成,美國、德國都放寬規範,接受烏克蘭以西方武器作主動地面入侵。
目前,隨着俄羅斯援軍趕至,而且開始在庫爾斯克前線較後地區挖掘戰壕阻止烏克蘭推進,烏克蘭的庫爾斯克突擊最終很有可能變成與俄烏其他前線一樣的膠着對峙或死傷慘重、進展緩慢的消耗戰。
除非烏克蘭主動從庫爾斯克撤出,否則烏克蘭最終必然會由攻轉守,同時要面對本年以來對烏克蘭前線造成嚴重破壞的滑翔炸彈。
烏克蘭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繼續冒進,不顧美、英、法等國的禁制,動用它們提供的長程導彈直接打擊離邊境可高達300公里的俄羅斯境內軍事目標,如彈藥庫、空軍基地、物流樞紐等,先發制人地破壞俄軍後勤。
庫爾斯克攻勢無疑為烏克蘭軍民打下了一支強心針,但要維持戰果,升級攻勢是不二法門。由於俄羅斯的核武威脅幾乎只能用於「同歸於盡」的境況之中,烏克蘭還有非常大的升級空間。此刻的庫爾斯克攻勢也證明了直接攻佔俄羅斯領土也不會觸及普京的核紅線。
唯一的阻力,就只有西方給烏克蘭設下的各種局限。正如北溪破壞行動所顯示的一般,只要烏克蘭敢作敢為,西方國家也只能接受對抗俄羅斯還是主旨的政治現實。因此,如果烏克蘭下定決心要在庫爾斯克打出戰略性的變局,未來這道前線上的戰事升級還會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