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任期內未實現訪華 能否彌補這個缺憾?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近4年的時間裏,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元首沒能實現正式互訪,這是比較罕見的。近日拜登(Joe Biden)又開始放風試探,距離美國總統換屆還有半年的時間,拜登能否彌補這個缺憾?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可兩個大國卻在近4年的時間裏沒有實現元首正式互訪,這是近幾十年來非常罕見的外交事件。實現正式互訪應當是最大的外交課題。不是不想,而是拜登政府總是把習慣性在最後一刻把事情搞砸。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斐羅麗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會談後,拜登親自將習近平送到上車處道別。(新華社)

拜登政府把中國定義為最具挑戰力的大國,也就是意味着把中美關係放在了優先地位。拜登也都親自表達過,無意與中國發生意外的衝突,強調以頂層設計引領中美外交方向,可拜登總是「托大」,總想以「以實力地位」出發來處理雙邊外交關係。

從上任之始,白宮就不斷單方面釋放欲訪華的信息,並為此而組織了數輪高官密集外交互動。儘管拜登和習近平實現了兩次會晤,一次在印尼峇里島(Bali),一次還是在美國的三藩市。通電話的次數就更多了。可每一次,都是在最後時刻出爾反爾破壞了和諧的氣氛。

儘管美國把中國定位為最大的挑戰者,儘管中美這3年多來爭鬥激烈,可既然想建立防衝突護欄,或者說想負責任地管控雙邊關係,通過正式互訪,當面鑼對面鼓地把話說清楚自是最好,才能體現拜登的外交能力。換個角度來說,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的兩個大國近4年的時間一直被中國拒絕正式互訪,這表明了美國一直想極力維護的霸權的極大削弱。即使是又臭又硬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前一任期,也沒有出現如此尷尬的局面。可見拜登政府的外交是多麼失敗。

圖為2019年6月29日,日本大阪,習近平會晤特朗普。(新華社)

目前,美國總統大選選戰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每逢大選「中國牌」都是核心議題,這一次當然更不例外。儘管拜登已經迫於壓力退選,可這並不意味着就會放棄訪問中國的強烈願望,主要的原因有二。

一是不能破了這個總統任期內不能到訪中國的這個紀錄,這是一個重大的缺憾,說明他4年執政期無法「功德圓滿」。二是要為民主黨的選情着想。他畢竟是民主黨的一員,而且餘生還是有重要影響力的一員,在民主黨選情堪憂的情況之下,他必須要做出努力。在不斷釋放訪華信息而一直被拒邀的情況之下,太丟美國的面子,這一事項本身就是外交無能的表現,打不好中國這張王牌,民主黨的選情就會失分。儘管退選,可他還是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因此,他都會強烈爭取在這半年的時間內實現訪華彌補缺憾。

日前,有人問起了拜登有沒有機會訪華的事宜,而白宮發言人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則表示:拜登政府非常慎重對待中美關係,中美元首2023年11月在美國三藩市會晤,雙方高級官員也進行多次互訪,未來這樣的高層互動還將持續。

隨後就立即曝出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要求與中國外長在老撾「會面」的消息。在拜登宣布退選的背景之下布林肯追到老撾與中國外長會面。

預示着拜登政府有可能展開第四輪的密集高級互動。因為近來雙方的關係似乎有惡化之勢,美國的電動汽車關稅將生效。近來又以核擴散的名義對華制裁;中國停止了軍控磋商,同時針對烏克蘭和中東展開了積極的和平外交行動。

圖為2013年12月4日,中國北京,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12月4日至5日訪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人民大會堂內與美國副總統拜登(左)握手。(Getty)

雖然還有半年時間,可努努力還是來得急。努力未必能成行,不努力就只能留下缺憾了。

其實,對於中國來說,當然也會視中美關係為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不論是從避免衝突對抗的角度還是從穩定國際大局出發,不論是從戰略的高度還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也都應當處理好與美國的關係。而處理或維持好雙邊關係頂層設計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可是,拜登政府口口聲聲要防止衝突和避免對抗,實際上卻是在不斷製造對抗。好不容易實現峇里島會晤並達成重要共識,可拜登出爾反爾比特朗普還甚。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才採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面對拜登不斷釋放訪華信號之時不給予積極的回應,或者說是冷處理。

美國之所以如此,一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勢主導地位;二是還想迫使中國主動妥協退讓。同樣,北京的回應反映,一是掌握中美外交的主動權;二就是不軟不硬的回敬美國的強勢,也就是告訴美國,中國不吃這一套。

當然,在拜登政府嚴重出爾反爾的情況之下,甚至是不斷加碼對中國打壓遏制的情況之下,邀請他來華純屬耽誤工夫浪費時間,重要的是讓拜登乾着急。那麼,在拜登退選後,在還有半年的不長時間之中,中國會不會給他這一次機會?

一是拜登已經退選,目前正忙於與共和黨特朗普的內鬥,在對華政策上應當不會有太大的調整,雙方自然也不會達成什麼重要共識。不管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還是賀錦麗(Kamala Harris)接班,對華戰略打法肯定都會作出新的調整,此時與拜登達成的任何共識都有可能被推翻不算數。

二是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嚴密關注美國大選的走勢,可以說美國已經進入了後拜登時代。賀錦麗被確認候選人之後,選情似有逆轉之勢,目前鹿死誰手還真的不一定了。

圖右: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2024年7月24日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出席拉票活動。(Reuters)圖左:2024年7月23日,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一所高中,以總統參選人身份首次發表競選演說。(Reuters)

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來之前進行「站隊」是西方國家的習慣性動作,這關係到與美國的關係。而目前國際局勢相當複雜,世界經濟復蘇前景相當嚴峻。西方各國自然都希望能夠在站隊問題上正確「押寶」。邀請拜登訪華以及元首會晤的過程中,必然是選前最佳的評估局勢機會。相信各國也都在積極關注這一重大的事件,中國顯然沒義務為世界創造這個機會。

當然,如果拜登在最後一刻不拿出「一點誠意」,中國自然不會給他機會。但能否彌補這一缺憾,還是取決於拜登自己。在目前的事態下,拜登大概就會開創任內未能訪華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