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美國國會演說:「向唱詩班傳教」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7月2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第四次向美國國會兩院發表演說,打破此前他與二戰英國首相邱吉爾「三次平手」的歷史紀錄。

平衡兩黨

跟2015年對時任民主黨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不留情面、力批「伊朗核協議」的演說不同,這次內塔尼亞胡盡力平衡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一方面,他大讚拜登(Joe Biden)半個世紀以來對以色列的支持,特別是在哈馬斯襲擊後派出兩艘航空母艦來到中東,以至其在以色列「最黑暗的時刻」親身訪問以色列。「我想感謝他……作為一個驕傲的愛爾蘭裔美國錫安主義者。」

另一方面,內塔尼亞胡也感謝特朗普(Donald Trump)首屆任內承認耶路撒冷作為以色列首都、將美國大使館搬至耶路撒冷、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主權,以至促成以色列同多個阿拉伯國家建交的《阿伯拉罕協定》。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發表講話,SpaceX 和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官馬斯克(Elon Musk)也為席上客。(Reuters)

很明顯,內塔尼亞胡並不希望將美以關係變成美國兩黨爭鬥的議題,試圖保持在過去數十年來支持以色列的兩黨共識地位。他把以色列的安全包裝成美國的安全,引述黎巴嫩真主黨人的說法,稱以色列只是伊朗用來對抗美國的「工具」,「主要的戰爭、真正的戰爭,是跟美國打的。」

「當以色列以行動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我們不只是在保護我們自由,我們還是在保護你們。」

「要讓文明的力量勝利,美國和以色列必需站在一起,因為當我們站在一起,很簡單的事情就會出現:我們會勝,他們會輸。」此句發言,引來美國國會兩院多數在場議員多次站立鼓掌歡呼。

破紀錄的杯葛

問題是,人們很難不注意到的是,相較於2015年只有58名民主黨國會議員杯葛內塔尼亞胡的國會演說,這次有近一半民主黨國會議員,包括近百位眾議員、近30位參議員,選擇不出席演說。缺席者有: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前多數黨黨鞭克萊伯恩(James Clyburn)、多名民主黨的猶太裔資深眾議員、民主黨新世代進步派代表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等。

唯一一名巴勒斯坦裔國會議員特萊布(Rashida Tlaib)則出席抗議,全場在頸上戴着象徵巴勒斯坦反抗運動的Keffiyeh頭巾,不時舉起寫着「種族滅絕有罪」和「戰爭罪犯」的紙牌。

現在亦有以色列人質家屬穿上大字寫着「馬上達成協議」(按:指人質/停火協議)的黃色T恤、故意站立吸引注意,最終只少有3人被移走。

內塔尼亞胡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講話時,美國巴勒斯坦裔眾議員特萊布(Rashida Tlaib)舉著標語寫着「種族滅絕有罪」。(Reuters)

同時,在拜登退選後已成為民主黨預定總統候選人的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也沒有履行其參議院議長的禮儀職務,與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一同主持內塔尼亞胡的演說,而是以早有選舉活動安排作推搪缺席。

雖然這次演說本來是約翰遜和共和黨人用來突顯民主黨對以色列支持不夠堅定的政治攻勢,但在特朗普遇刺、拜登退選的政治風暴之中,內塔尼亞胡國會演說的象徵性意義大減,有政界中人甚至表示有些議員已經忘記了內塔尼亞胡要來演講的事實。

而且,更稱得讓內塔尼亞胡擔心的是,口中一味親以,認為支持以色列跟支持烏克蘭不一樣、對美國國防和國家安全有利的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俄亥俄州參議員萬斯(J.D. Vance),也同樣因為選舉活動為由,而缺席了內塔尼亞胡的國會演說。

7月24日,賀錦麗到印地安納州出席選舉活動。(Reuters)

美以漸行漸遠 兩黨差別不大

萬斯代表了共和黨新世代的孤立主義傾向。如今共和黨還要依靠熱切支持以色列的福音派基督徒選票,以至像Miriam Adelson等身家超過340億美元的超級猶太巨富支持(按:她一個人就花費1億美元支持本年特朗普的選舉),萬斯當然要在口頭上全力為以色列的加沙戰爭背書。然而,孤立主義與美國一年超過30億美元的對以軍援,有着本質上的矛盾。萬斯的缺席,讓人質疑這種矛盾還能持續多久。

在國會大廈之外,當然少不了數千名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聚集。內塔尼亞胡在演說中也沒有忘記要嘲笑他們,把他們稱為「伊朗的有用白痴(useful idiots)」,還特別把「同性戀支持加沙」(Gays for Gaza)的標語比作「雞仔支持肯德基」(Chickens for KFC)一樣可笑。

不能忽視的是,示威者中也有一部份是美國猶太人,其中一些甚至舉起反對錫安主義(也即時猶太立國主義)的標語,直接質疑以色列建國的合法性。

2024年7月2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發表講話,親巴勒斯坦示威者焚燒美國國旗和內塔尼亞胡的肖像模型。(Reuters)

美國年輕世代愈來愈同情巴勒斯坦多於以色列(在18至29歲美國人當中,較同情巴勒斯坦的有33%,較同情以色列的有14%,兩者一樣同情有21%;在65歲以上美國人中,三個字數分別為9%、47%和27%)。同樣地,美國猶太裔年輕世代也愈來愈對以色列政府的政策感到不滿(在18至29歲的年齡層中,不滿以色列對哈馬斯襲擊的回應的比例為42%;此數在65歲以上的年齡層中為29%)。

很明顯,美國人隨着時間推移,對於以色列的支持將愈來愈低。這在拜登和賀錦麗對於以色列的態度上面也可以看到:前者心目中的以色列還是二戰後剛剛立國、百廢待興、四面環敵的弱者;後者心目中的以色列則是90年代以來愈來愈自信、愈來愈變成壓迫者的強國。

短視的政治宣傳

內塔尼亞胡的這場演說,並沒有為加沙停火作出任何嶄新的表態。雖然他否定了以色列有重新殖民加沙的意圖,卻依然堅持加沙需要去軍事化、去激進化,而以色列未來必需對加沙有安全管制,將行政管理的責任推到一個不知意指為何的巴勒斯坦機構身上(按:內塔尼亞胡要消滅哈馬斯,又反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重返加沙)。在出發美國之前,以色列國會更通過了將巴勒斯坦建國定義為對以色列的存亡威脅的立法。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華盛頓國會發表講話前,先與屬於福音派的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會面。(Reuters)

用英文的比喻來說,內塔尼亞胡的國會演說,就是「向唱詩班傳教」(preaching to the choir),雖然沒有進一步挑動民主、共和兩黨的矛盾,但也沒有任何挽回美以漸行漸遠趨勢的嘗試。在民主黨一方,人們愈來愈傾向支持巴勒斯坦;在共和黨一方,人們則愈來愈靠向孤立主義。

對於內塔尼亞胡而言,這次演說的受眾大概不是美國政客或民眾,而是以色列國民,目標是要讓他們看到即使內塔尼亞胡在10月7日的哈馬斯越境襲擊下犯下大錯,卻依然是得到以色列最重要盟友尊重和愛戴的政治領袖--除他一人別無他選。

不過,今天的以色列卻還是在國難當前的困境之中。加沙的爛攤子不知道如何收拾,國內反政府示威持續不斷,與黎巴嫩真主黨的邊境交戰隨時擦槍走火,在國際層面被孤立,區內阿拉伯國家已不願再同以色列改善關係。

7月19日,特拉維夫一座建築物受胡塞無人機襲擊,造成一死。(Reuters)

在軍事上,無論是真主黨還是也門胡塞組織,近來都以無人機成功進入以色列作出偵察或發動襲擊,穿透以色列的嚴密空防。

在政治上,內塔尼亞胡依賴極右政客的支持執政,也持續激化宗教衝突--極右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24日就聲稱猶太人可以到穆斯林第三聖所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所在的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祈禱,打破數十年的禁制。

7月25日,內塔尼亞胡將會到白宮同拜登和賀錦麗分別會面,26日則會飛往佛羅里達州到海湖莊園(Mar-a-Lago)會見特朗普。這一趟美國之行,有其表面上的歷史性意義,但內塔尼亞胡卻只把這個機會自私且短視地當成個人的政治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