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一日半越過提名門檻 民主黨「維穩」正在重覆犯錯?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東時間7月22日晚上,拜登(Joe Biden)才剛宣布退選不到36個小時,近七成的民主黨黨代表所屬的州組織已表明支持賀錦麗(Kamala Harris)獲得總統候選人提名,幾乎確定了賀錦麗「無競爭當選」之局。

雖然奧巴馬(Barack Obama),以至民主黨國會兩院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和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都未正式表態為賀錦麗背書,但在「換登」運動中功不可沒的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22日已公布支持賀錦麗,迅速放棄了其原本對於民主黨應該搞一場「小型初選」的主張。

這也是為勢所迫。

自拜登6月27日的總統辯論災難之後,民主黨眼見拜登堅持不退,士氣低落,7月13日特朗普(Donald Trump)避過刺殺之險又在共和黨大會上以上帝加持姿態重歸舞台,更讓民主黨支持者民心跌至低谷。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又譯哈里斯)2024年7月22日在她位於特拉華州威爾明頓(Wilmington)的總統競選總部發表演說,她的丈夫任德龍(Douglas Emhoff)陪同在側。(Erin Schaff/Pool via REUTERS)

希望重燃

7月21日,拜登一公布退選,熄滅了24日的希望再之重燃。在短短24小時之內,民主黨就籌得一共8,100萬美元的小額捐款,來自88萬個不同捐款人,比拜登參選後首兩個月的總和還要多,其中六成人更是在此輪選舉中未曾捐獻過的人。

同時,在黨機構外主要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之一「Future Forward」,此前曾扣起9,000萬美元,用以迫退拜登。在拜登退選後,該委員會一天內已獲得6,000萬美元來自巨額捐款人的捐款承諾。

所有賀錦麗的黨內潛在對手,從加州州長到密歇州州長,從交通部長到商務部長,全都先後表態支持賀錦麗。連稍微有一些可能挑戰賀錦麗的西維珍尼亞州(West Virginia)中間派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一度傳出有意投身民主黨總統初選之後,都公開澄清他無意參與。

到22日傍晚,民主黨國會議員加上各州州長,已經有接近九成人公開表態支持賀錦麗。

《華盛頓郵報》的統計:263個民主黨國會議員和23個民主黨州長中已經有252人表態支持賀錦麗。(網站截圖)

「小型初選」落空

如佩洛西、奧巴馬等盛傳希望搞一場「小型初選」的黨內元老,在黨內無人敢面挑戰獲拜登背書的賀錦麗、全黨政客幾乎一面倒為賀錦麗背書的情勢之中,也不得不「隨波逐流」。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已決定會提前在8月1至7日在網上完成各州黨代表的點票程序,在8月19日芝加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DNC)開幕之前提早確認賀錦麗的總統提名。

此舉原意是要用來配合共和黨控制的俄亥俄州選舉法例。然而,該州6月初已修法讓民主黨不必提早確認提名,但民主黨卻以避免法律風險為由繼續推行網上投票。

賀錦麗本人22日也到了特拉華州的原拜登競選總部,一邊留任拜登的競選團隊領袖,另一邊則發表了她作為總統候選人的第一場演講,大讚拜登政績在美國現代史中無人能比,也罕有地強調她自己作為加州檢控官的出身,聲言她自己遇過各個種類的犯案者,有侵犯女性的、詐騙的,「我很清楚特朗普的類型」。

2024年7月22日,美國威爾明頓,賀錦麗在競選總部發表演講。(Reuters)

「檢控官vs刑事罪犯」大概是賀錦麗針對特朗普的競選宣傳軸心之一。

從捐款到政客表態,都可以看到民主黨全面團結在賀錦麗之下的勢頭,這是否民主黨人的「重覆犯錯」?

兩大敗選歷史夢魘

自從拜登2023年初決定角逐連任以來,民主黨人一直被兩大敗選歷史夢魘所困。一是1980年民望低落的卡特(Jimmy Carter)總統爭取連任,黨內竟遇上愛德華甘迺迪(Ted Kennedy)的挑戰,後者在各州初選落敗,卻試圖策動黨代表在黨大會上棄投卡特。最後甘迺迪雖然失敗,但黨內分裂卻被視為卡特最終敗於列根(Ronald Reagan)之手的一大原因。

於是,同樣民主低落的拜登,雖然在黨內面對不少對他年紀、競選能力的質疑聲音,但當他決意角逐連任之後,也沒有有力的黨內政客敢出來挑戰他。

確診新冠之後,拜登上車都有困難:

二是1968年民主黨黨內民主化改制前最後一次的開放式黨大會,當時同樣民望低落的詹森(Lyndon Johnson)在反越戰民情之中卻被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挑戰,到3月才退選,推其副總統Hubert Humphrey出來接任,甘迺迪6月遇刺身亡,黨內有關越戰的分歧白熱化。

同年在芝加哥舉行的黨大會亂成一團,場外充滿着反戰示威和警方鎮壓的畫面(最後造成11死),場內則有有關越戰政策的黨代表鬥爭。最終,Humphrey在當時三分之二由黨內大老選出的黨代表票中勝出,但在大選中卻將政權交了給共和黨的尼克遜(Richard Nixon)。

其後,民主黨改制將絕大部份黨代表的選舉交由各州選民初選決定,而黨代表也沒有自由投票的空間,迴避了黨大會上才出現黨內鬥爭的風險。

於是,到了拜登成為實際上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之後,民主黨政客幾乎一致全力壓止任何呼籲拜登考慮退選的輿論,為了避免的就是黨代表能在黨大會上自由投票,造成1968年內鬥後敗選的歷史重演。

圖為2024年7月4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出席獨立日慶祝活動。(Reuters)

到了今天,在總統辯論後掙扎了24天的拜登宣布退選,同時又即時為賀錦麗背書,其中一個重要考量就是要盡量避免黨大會上的內鬥再次出現,一派維穩作風。

重蹈覆轍?

但正如此前黨人對拜登年紀問題的擔心一般,此刻的民主黨內部大概沒有人敢說賀錦麗是一個能擊敗特朗普的強勢候選人,但為了團結、為了避免衝突,最終大多數人也選擇了「維穩」路線。

拜登的退選,給了2023年對於拜登參選一直採取「維穩」策略的民主黨一個「改過」的機會;但他對於賀錦麗的即時背書,卻又把黨人推向另一條「維穩」道路。雖然黨內有舉行小型初選、不讓賀錦麗自動當選的「改過」主張,但大多數政客也決定了跟大隊走,有能力挑戰賀錦麗的人都選擇了穩定。一日半之後,民主黨又再次回到「維穩」的路上。

客觀而言,至少能夠靈活走動、把兩個句子串連起來的賀錦麗,確實有比拜登更高的勝算。但她能否有力挑戰形勢大好的特朗普卻是個重大疑問。

如今,準確的民調還沒有出現。不過,根據RealClearPolitcs收集回來的大選賭盤數據來看,美國的群眾智慧只給賀錦麗大約三分之一的勝算,比起拜登「6-27總統辯論災難」之前的數字還要低一些。

民主黨此刻重燃希望,卻重新走回「維穩」道路,恐怕很快又會陷入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