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共和陣線」反勝極右 馬克龍須放棄「朕即國」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7月7日的法國國民議會(即國會下院)次輪投票,出現於驚人結果。原本預計將會成為第一大黨的極右「國民聯盟」(RN),最終竟然只得143席,排名第三。

根據法國《世界報》引述內政部的選舉結果點算,一個月前才由極多左翼政黨組成的「新人民陣線」(NFP)得182席,排名第一,卻遠遠不足289席的過半數門檻。

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所屬的多黨同盟「一起」(ENS)預計失掉近90席,卻以168席的結果排名第二。

而選前遇上黨內分裂、一部份人投向極右後遺留下來的傳統中間偏右「共和黨」,則有45席,排名第四。

反極右「共和陣線」未破

這樣的結果,反映出法國傳統對抗極右上台的「共和陣線」(front républicain)又或者拒絕同極右合作的「防疫封鎖線」(cordon sanitaire)依然保持得住。民調機構Elabe也表明,在重要的對抗極右選區中,投票率明顯提高。(不過,整體投票率同6月30日的首輪投票相約,處於66%、67%的高水平。)

法國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在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得最多票數,極左翼領袖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2024年7月7日說左翼「已準備好執政」。圖為他6月30日在第一輪投票部份結果公布後在巴黎共和廣場發表講話。(Reuters)

「共和陣線」之所以守得住,是得益於首輪投票之後左翼「新人民陣線」和中間派「一起」的「退選合作」。由於當時在超過300個選區都出現「三分之下」的局面,即極右、中間派、左翼皆能進入領先者勝的次輪選舉,為免中間派和左翼互相拆票,最終就有超過200個兩派候選人主動退出,矛頭一致指向極右「國民聯盟」。

在得知初步選舉結果之後,為國民聯盟洗刷極右臭名居功至偉的年輕(28歲)總理人選巴德拉(Jordan Bardella),批評中間派組成的是一個「不自然聯盟」,聲言極右議員人數「大增一倍」(按:其實不足一倍,只由89席升至143席),今天的結果只是「明日勝利的第一步」,劍指2027年總統選舉。國民聯盟領袖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亦稱,「我們的勝利只是被延遲了。」

左翼「新人民陣線」中極左「法國不屈」(LFI)的領袖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首先就跑出來要求馬克龍任命新人民陣線的人為總理,聲言要落實其左翼政綱,包括最低工資上調14%、重新徵收財富稅、限制能源價格、廢除馬克龍的提高退休年齡政策等。

在得知初步選舉結果之後,國民聯盟總理人選巴德拉(Jordan Bardella),批評中間派組成的是一個「不自然聯盟」,聲言極右議員人數「大增一倍」,今天的結果只是「明日勝利的第一步」。(Reuters)

不過,雖然「新人民陣線」是第一大派系,但其議席遠遠不足國會半數,而且,這個同盟由極左、中間偏左社會黨、綠黨和共產黨多個政黨派別組成,內部分歧嚴重,在選舉期間「臨危團結」做得到,但選舉之後恐怕又重歸分裂,要一致推動政策有重大困難。

三分天下「半天吊」

這次國會選舉的結果,對馬克龍而言,可算是「半天吊」的困局。他在6月初歐洲議會選舉極右跑出、中間派大敗之後決定解散國會重選,其如意算盤是利用當時法國左翼的一盤散沙形勢,迫選民以「共和陣線」的姿態支持馬克龍自己的中間派。豈料左翼迅速組成「新人民陣線」作為選舉聯盟,完全打破了馬克龍的計算。

在首輪投票後,即使中間派和左翼合作退選,民調機構普遍估計極右依然會變成第一大黨,而中間派只排名第三。根據慣例,馬克龍將任命極右「國民聯盟」的巴德拉為總理,但由於極右在國會沒有多數,其國內政策的推行將會遇上重重困難,甚至有可能迅速被不信任投票推翻下台,使整個法國政府陷入持久混亂當中。若然如此,馬克龍則可以撒手不管,坐看極右掌權的大亂,希望人民會看清極右執政的不濟,到2027年他下台不能再角逐連任之時,就不會投票給此刻的下任總統大熱馬林勒龐。

國民聯盟未能成為國會最大黨,定將繼續以在野黨派身份批評政府執政,馬林勒龐依然有志角逐2027年總統選舉。(Reuters)

但今天的結果,卻是左翼和中間派都排在極右之前,整個國會呈現出「三分之下」之勢,沒有任何一派有明顯可以構成國會多數的可能。

多黨林立的新形勢

這,對於法國而言,可算是一種歷史性的巨變。以往法國的政治常態是總統和國會多數都屬於同一個政黨,讓政策能順利推行。雖然偶有總統和國會多數支持的總理屬不同政黨的「共治」(cohabitation),但這並非常態,而在過去法國政治由中間偏右、中間偏左兩大溫和派系主導之時,合作也較為容易。

而即使總統所屬政黨不得國會多數,像2022年選舉後一般,憲法也給予總統權力在國會不發動不信任投票推翻政府的前提之下直接通過部份法案,因此,落實政策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馬克龍的退休年齡改革正是如此通過的)。

但今天的情況同2022年選舉之後不同。當時,馬克龍的中間派即使沒有國會多數,也明顯是國會第一大黨,非常接近過半數門檻(577席中有近250席),執政雖有困難,卻依然能夠在有幾十席的共和黨支持下落實部份政策。如今,左翼、中間派和極右離過半數都尚欠超過100席,新人民陣線即使是第一大黨,卻只是一個虛名。

法國總統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聯盟「在一起」(Ensemble pour la République)候選人、法國總理阿塔爾2024年7月7日在總理府馬提翁宮就國會選舉第二輪投票部份結果公布發表講話。(Reuters)

法國今天的國會權力分布,已變成了像其他比例代表制歐洲國家一樣,呈現出政黨林立,沒有一黨獨大,沒有兩黨制的局面。例如在德國,政黨組成聯合政府是常態,今天的政府也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政治理念分歧甚大的政黨組成,但法國卻沒有這種政黨聯盟執政的政治傳統,各派系往往以對立式宣傳的方式爭勝--比如說,在這次選舉之中,馬克龍的中間派就一邊反極右,一邊將投票給左翼聯盟等同於支持極左。

「L'État, c'est moi」不再

面對此等前所未見的選舉結果,馬克龍的態度暫時是「極觀其變」,希望左翼聯盟將會在選後分裂。馬克龍中間派的多位代表人物,都表明不會同極左合作,明顯是希望能同社會黨、綠黨,以至其他溫和派政黨組成「溫和派政府」。但由於各派政策主張南轅北轍,這種嘗試將會遇上極大困難。而且,願意組成這種大聯盟政府的各個黨派加起來也未必能湊足過半數,導致馬克龍的新總理任命有被不信任投票推翻之危。

目前,現任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將會在法國時間7月8日請辭,不過由於巴黎奧運在即,新一屆政府組成方式不明,阿塔爾很大可能會以過渡總理身份繼續執政,暫時維持法國政府運作,直至政治局面進一步明朗化為止。

7月7日國會選舉結束部份公布後,巴黎街頭出現一如所料的縱火示威。(Reuters)

除了試圖籌組大聯盟政府之外,馬克龍還可以嘗試以技術官僚政府領政,維持日常公務,待一年後再發動大選,又或者擁抱少數派政府的不穩定性,嘗試在不同具體立法中尋求不同黨派支持,不過,由於中間派議席大跌,這種做法比選舉之前將遇到更大阻礙。

自2017年上台以來,馬克龍一直以「法國國王」的方式執政,充滿「朕即國」(L'État, c'est moi,法王路易十四名言)的意味,聲言法國總統要像希臘羅馬眾神之首朱比特(Jupiter)一樣強勢,他甚至曾直稱法國民主本身有所不足,而這個不足就是要「國王的存在」來填補。他直指:「我不認為法國人從根本上想國王死掉。」

無論是2022年中間派失去國會多數的選舉結果、本年歐洲議會選舉的大敗,還是這次國民議會選舉後的「三分之下」之局,法國選民都表達了(至少是針對馬克龍而言)他們「想國王死掉」的意願,因此不斷透過選票削弱馬克龍的權力。

今天,馬克龍的總統權力已到了其7年執政的最弱境地,但「共和陣線」擊敗極右的形勢下,法國選民依然給予了馬克龍執政的主動性,而非直接將馬克龍變成「跛腳鴨」,可算了給了馬克龍一個「改過」的機會。

要在剩下3年的任期內繼續有所作為,馬克龍必需放下「朱比特總統」的身段,同各派溝通妥協,不能用盡憲法權力硬推政策,否則將總統變成「跛腳鴨」、將法國推向失治的,將不會是選民和國會,而是馬克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