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英國工黨世界觀+外交觀 施紀賢政府對華政策怎麼走?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本文將介紹新任英國工黨政府的外交政治世界觀,比較分析美西方的政治趨勢,以及對國際社會及中英關係的影響。

英國工黨在新一輪選舉里取得壓倒性勝利,工黨領袖施紀賢(Keir Starmer,又譯施凱爾或斯塔默)成為新首相,內閣也已組建完成,拉米(David Lammy)將擔任新的外相。

我們知道,工黨是一個左翼政黨,施紀賢年輕時對馬克思主義非常感興趣,也一直自稱「社會主義者」。工黨上台,說明在過去14年裹經歷保守黨(右翼)統治,一舉實現脫歐的英國在集體向左轉。

英國大選:圖為2024年7月5日,英國倫敦,新任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在選舉結果公布後離開唐寧街10號首相府。(Reuters)

但也要看到,英國的左轉與歐盟國家的右轉有所不同:英國已經通過脫歐大部份解決移民問題,工黨表示後面還要加碼管控移民,而歐盟國家仍然陷在移民問題的泥潭裏

應該看到,實際上整個歐洲(包括英國)在經濟、社會問題上都是左傾的。只要移民問題得到解決(「攘外」),就有可能在國內問題上回歸左翼(「安內」)。

英國大選:圖為2024年7月5日,英國倫敦,新任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在選舉結果公布後離開唐寧街首相府。(Reuters)

作為中國人,最關心的問題是,新的英國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是否會發生調整轉向呢?對世界和中國會有什麼影響?

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看工黨政府自己是怎麼說的,這裏可以參考施紀賢的講話,以及英國新任外相拉米不久前發表在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系統闡釋工黨政府的外交思路。拉米將工黨的外交思路稱為「進步現實主義」(progressive realism)。

先說兩句拉米。他是黑人,來自於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成長於倫敦的托特納姆(Tottenham) 。父母是圭亞那第一代移民,兄弟姐妹四人由母親一手帶大。出身平凡的他上的都是普通中產學校,取得的成績都靠自己的一路奮鬥。他對自己身份的定位是:「非洲裔、非裔加勒比人、英國人、英格蘭人、倫敦人和歐洲人」。他始終把自己非洲黑人的身份放在第一,與英國保守黨精英來自完全不同的世界,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觀,這也有助於幫助我們了解他的左翼世界觀。

英國大選:2024年7月5日,英國工黨黨魁施紀賢(Keir Starmer,又譯斯塔默)在慶祝該黨選舉勝利的招待會發表勝選宣言。(Reuters)

以下將概括拉米描述的英國工黨外交觀:

他基本標籤是「進步現實主義」(progressive realism),西方的國際關係思想及理論一般分為兩大譜系,一個是自由主義(liberalism),嚮往用進步的價值觀團結並改造世界,屬於左翼譜系;一個是現實主義(realism),認為所有國家都在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理想主義是幼稚的,國際關係的語言和思維應該是權力制衡。現實主義屬於右翼譜系。

所謂「進步主義」,其實就是「自由主義」換個說法;這裏所謂的「自由主義」,其實就是中國大眾理解的「白左」一套。

拉米認為現在英國應該在外交上推行進步現實主義,「進步現實主義」其實就是「第三條道路」,說成是「現實進步主義」其實也不可,因為現實主義和進步主義同等重要的,可以相互修飾。究其本質,就是在方法論和重大問題的研判上要有現實主義維度,在追求的目標、價值觀方面又有進步主義維度。

英國大選:2024年7月5日,即將就任的英國首相的工黨領袖施紀賢(Keir Starmer,又譯施凱爾或斯塔默)在選舉結果公布後在唐寧街首相府外發表講話。(Reuters)

具體觀點:

1)擺正英國自己的位置,英國已不是超級大國,沒有那麼多的實力,只能發揮利用一下英聯邦國家,然後斡旋於歐洲、美國、中國及各種全球南方國家之間。英國最大的優勢是軟實力,最擅長辦的是做聯繫紐帶,和各方都搞好關係,否則是不可能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正能量。

2)搞國內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經濟基礎則一切都白搭。所以工黨在國內專注於搞經濟,在未來十年把經濟搞起來,復興英國,尤其是要發展代表未來的關鍵領域(先進技術、綠色科技等)。而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外國人的投資,因此工黨非常渴望吸引外國人來投資。而這也需要跟各國搞好關係。

3)關心全球性問題:國際問題方面。工黨的底色是自由主義、理想主義、進步主義,關心的都是典型的全球性問題,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大流行病、AI安全挑戰等。他們認為,要應對這些問題是絕對離不開全球合作的,其中中國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有和中國合作,才有可能推動這些議程。

英國工黨影子外相拉米(David Lammy)7月1日在倫敦出席外國記者協會的活動時見記者。(x@DavidLammy)

4)氣候變化問題排第一:在所有問題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氣候變化,這才是工黨在國際上最核心的議程。工黨要搞的是「氣候外交」。他們真心地認為氣候問題會導致全球混亂、世界滅亡,是非常複雜同時已經極為緊迫、必須解決的議題。

5)與全球南方國家密切合作:推動氣候外交就必須獲得各國的支持——除中國的支持外,還有各種全球南方國家的支持。工黨認為全球南方國家是他們主要的合作對象(其中非洲特別重要,因為非洲的人口多,將來佔比會更多)。而南方國家未必都認可氣候變化議程,而且能源轉型是有經濟成本的。所以英國要幫助貧困國家發展經濟。

這裹引出英國的另一個目標,即在發展領域成為超級大國。大意是:南方國家希望尋求經濟發展時,都能想到英國,並總能從英國身上獲得支持,而英國工黨的角度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幫助落後的國家富起來。

6)對美國歷史做法提出批評,對未來持觀望態度:拉米明確批評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等的做法,認為削弱國際主義、自由主義議程。施紀賢和拉米都是堅決反對伊拉克戰爭的,而當年的工黨布萊爾(Tony Blair)曾迎合美國共和黨小布殊(George W. Bush)的議程。

但拉米止於對美國現行的外交政策提出太多評價,因為美國現在完全撕裂,共和黨和民主黨的路線完全不同,所以拉米選擇的是謹慎批評美國的歷史行為。施紀賢/工黨表示會後續堅定地維護和美國的特殊關係,但這些是必須要說的正確話,如果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政府堅決反對氣候變化議題的話怎麼辦呢?所以實際上對美問題工黨政府也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7)支持烏克蘭。兩方面的考慮,現實主義導向是歐洲大陸的安全,以及團結歐洲大陸國家;理想主義/進步主義考慮是維護任何國家的主權獨立,維護國際秩序。

圖為2024年7月5日英國舉行大選當天,國會大樓所在的西敏宮上有一面英國國旗隨風飄揚。(Reuters)

8)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現實主義導向是,工黨也會對以色列表示支持,各打五十大板,因為畢竟要照顧美國的顏面關係,但同時,也要照顧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的感受。理想主義/進步主義導向是,難以接受加沙的人道主義危機,同情、聲援、支持巴勒斯坦。施紀賢和拉米已經明確表示將承認巴勒斯坦國家身份。在以巴問題上,英國工黨將表現出與美國政府(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不同。

9)反對西方反民主(illiberal)的右翼民粹主義:美/西方世界現在的民粹主義趨勢是懷疑西方民主體制,容忍甚至鼓勵進一步破壞已有的民主體制,向權威主義價值與體制轉向。工黨的底層邏輯是西方主流左翼、自由主義的,還是捍衛西方體制,反對突破自由主義底線的任何極端主義。

工黨國際路線和美國政治的關係:

1)與拜登民主黨有一定的共同語言,只不過工黨比拜登更加左翼,更加進步。

2)與美國特朗普「MAGA」的議程可以說是完全相反,南轅北轍,毫無交集,而且可能是相互對立。

3)幾個趨勢性概括:

英國向左,美國向右;英國走向外向(outward),美國走向內向(inward); 英國走向國際主義,美國走向孤立主義;英國走向多級主義,美國(進一步)走向霸權主義。

圖為2023年3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和時任英國首相的辛偉誠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洛馬角海軍基地舉行三邊會議後就澳英美聯盟(AUKUS) 夥伴關係發表演說。(Reuters)

4 )英國和美國的同與不同:

a) 同:文化上、民族上、種族上最終都是保守的,擔心移民和外來影響問題。所有的國家都一樣,包括那些本以為最自由的北歐國家和中歐國家。

b) 不同:解決移民問題後,可以再看看誰在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上左,誰在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上右。英國和歐洲一樣,底色是「左傾」的——否則這個國家就不會有NHS(國民保健制度)等福利國家遺產;美國的底色則是右傾,崇尚市場主義和資本主義。

5) 以上也使得,在中國問題上,取決於美國大選的結果,英國將在中美兩國關係中極為艱難的博弈(「走鋼絲」) 。

從工黨的國際路線進一步看歐洲和美國政治

1) 歐洲政治,左翼與右翼的某種交融合流:

可以樸素的理解,美/西方的右翼政黨負責解決移民問題(右翼政治問題);左翼政黨則負責最終解決本國經濟社會問題(左翼政治問題)。但我們看到,在歐洲(含英國),左翼右翼已經合流,即英國左翼工黨在移民問題上是右傾的,法國極右翼「國民聯盟」(RN)在經濟問題上是左傾。

圖為法國「國民聯盟」(RN)領袖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及黨主席巴德拉(Jordan Bardella)2024年6月2日在巴黎出席歐洲國會選舉的造勢集會。(REUTERS)

2) 美國政治,因為震盪無法交融合流而進一步撕裂:

因為只有兩個黨,兩極分化兩極對立,無法實現關鍵議題的左、右翼的合流,所以美國還會繼續撕裂。

英國工黨路線和中國的關係

主義和理念問題:

大的方面可以看出來,英國工黨的進步現實主義和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有很多相似、交集的地方。

主義和理念相似的地方:

都關心各種真正關乎人類長期發展命運的大問題,首當其衝是氣候問題,雙方有極大的共識;相信國際社會應該聯合起來,有所作為;相信未來是且應該是一個多級化的世界;相信全球南方是未來極為重要的力量;相信需要幫助全球南方/貧困國家發展經濟;無意改變其他文明體系國家的政治形態。

主義和理念不同的地方:

英國工黨的底色是西方主流自由主義,或更左一點點,歐洲主流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中國底色則是中國特色的政治道路(包含中國/東方文明傳統價值及政治秩序)。

2017年1月18日,一列由中國義烏出發、駛入英國巴金(Barking )鐵路貨運站的列車到達,一名婦女手持英國和中國國旗在場歡迎。(Getty)

具體影響:對於國際問題

1) 在許多議題上有共同語言,可以廣泛、深入對話與合作,取得成績。舉例,雙方都極其關注氣候變化問題,希望實打實的投入。

2) 在一些地緣政治問題上有共同願景,例如巴以問題,工黨希望幫助巴勒斯坦。

3) 英國是幫助連接中國與歐洲的一道特殊橋梁。

4) 如果美國特朗普上台,中國與英國的關係更加「微妙」,雙方會發現,在許多問題上有共鳴,有更大的共同利益。

5) 在聯繫、聯合、發展全球南方國家的問題上,英國與中國將形成一定的競爭與合作的關係,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影響力、主導作用、歷史地位等。英國預計會更多依託英聯邦的平台,利用英國傳統的軟實力;中國則依賴金磚國家(BRICS)、上海合作組織及其他既有的多邊/雙邊關係。

6) 在俄羅斯問題上,英國一定希望把中國拉向天平西方/歐洲的一側。

7) 但無論如何,雙方大的方向是更加趨同,共識部份超過非共識部份。

8) 總體而言,如果工黨政府能夠持續,則英國的歷史作用是推動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弱化美國的霸權,對中國是個好事,好處大於壞處。英國希望「用好」中國因素,中國也需要「用好」英國因素。

中英關係:圖為2015年10月19日,為迎接習近平訪英,在倫敦掛起的中國國旗與英國國旗。(Getty)

具體影響:對於中英雙邊關係

1) 英國工黨已經承諾在上任一百天後重新「評估」(audit)與中國的關係。從它的世界觀看來,方向是不能更清晰:工黨一定會重新接觸親近中國,與中國對話合作。

2) 英國要發展經濟,一定會希望增加英國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特別是鼓勵中國企業到英國進行直接投資。英國已經脫歐,和歐洲還有一些競爭關係。

3) 工黨希望重新提振英國的軟文化。教育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產業。預計英國也會加大吸引中國學生到英國留學,以及以各種形式豐富兩國的教育文化交流。

4) 工黨政府是不可能脫離美/西方的話語體系的,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將與中國嚴格保持距離;在一些重點問題(包括香港問題)上會「說正確的話」;對中國的政治體制、秩序、價值會提出批評。

應當這麼理解:把中國「標籤」為安全挑戰、安全威脅、意識形態挑戰、意識形態威脅,不時放話批評中國,既是英國工黨政府的底線,也是與中國接觸、對話、合作甚至形成某種親近的前提條件,必須準確理解這一點。

本文獲微信公眾號兔主席/tuzhuxi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