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7年志業「一朝喪」 法國的三種「意大利化」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7月7日,法國將舉行國民議會選舉的次輪投票。無論結果如何,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時代也將正式告終。

6月30日首輪投票結束後,馬克龍所屬的中間派「一起」(ENSENBLE)全國得票只有21%,排行第三。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領導的極右國民聯盟(RN)及其極右盟友得票33%,排行第一;由極左、共產黨、綠黨、社會黨組成的左翼同盟「新人民陣線」(NFP),則得票28%,排行第三。

雖然選舉結束要到7月7日的次輪投票之後才能作實,但馬克龍中間派預計有可能只會在577席的國民議會中取得稍多於100席,遠遠少於其現有的249席。繼2022年大選失去國會過半數的挫敗之後,馬克龍這次解散國會的「豪賭」,最終為其中間派帶來了滅頂之災。

2017年,以「不左不右」中間派清新形象入主愛麗舍宮的馬克龍,從一開始就以擊敗極右國民陣線(FN,國民聯盟舊稱)為目標,警告如果法國不進行改革,極右在5年、10年就會掌權,而他的任務就是要盡一切努力,讓選民再沒有投票給極端力量的理由。

從這個標準來看,這次極右得票從2017年的13%、2022年的18%升至33%,馬克龍7年總統志業可以說已經命喪於2024年6月30日這一天,7月7日的投票只是正式確認這一結果而已。

6月30日,馬克龍與夫人到票站投票。(Reuters)

「退選」之爭修成正果

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實行單議席單票兩輪投票制,如果沒有候選人首輪過半勝出的話,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再加上任何得票超過登記選票總數12.5%的候選人將進入次輪選舉,次輪選舉中得票最多者勝。

由於這次選舉呈現出三大派領先的情況,全國306個選區都出現「三分天下」之勢,即是說極右、左翼同中間派都有候選人晉身次輪投票(按:二對二則有190個、四分天下則有5個)。由於極右國民聯盟的候選人在當中總大部份選區中的得票排名第一,如果左翼同中間派各不相讓而互相拆票,國民聯盟候選人幾乎必勝。

6月30日,馬林勒龐得知投票初步結果後見記者。(Reuters)

三分天下的形勢之中,馬克龍的中間派,以及左翼聯盟,都擺出了傳統聯手反對極右的所謂「防疫封鎖線」(cordon sanitaire)陣勢,要求各自得票排名第三的候選人「退選」,希望阻止極右取得國會多數。

馬克龍本人呼籲各派要在第二輪投票中組成明顯支持民主及共和體制的「大聯盟」。上任才剛半年的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也呼籲在選區中排名第三的候選人要退出讓保衛共和國價值的候選人擊敗國民聯盟。

左翼「新人民陣線」各派領袖,從極左「法國不屈」(LFI)領袖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到社會黨領袖富爾(Olivier Faure),都對各自的候選人作出了同一呼籲。得票6.5%的傳統中間右翼共和黨則決定不退選。

極左「法國不屈」(LFI)領袖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6月30日呼籲排名第三的黨友退選。(Reuters)

問題是,馬克龍的中間派向來不只反對極右,也同時反對極左。無論是馬克龍個人的表態,以至阿塔爾的表態,都沒有明顯一刀切要求排名第三的中間派候選人退選,而是以「支持民主」、「支持共和」等模糊標準作為條件。一些馬克龍同屬一黨的政府官員,以至近年同馬克龍保持距離的前總理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2017至2020年在任),都表明不要向極左(也即是「法國不屈」)的候選人讓位。

雖然馬克龍的中間派對向極左退選有所卻步,但到7月2日,中間派和左翼在雙方競爭的一共超過200個選區退選,讓位給對方。雖然國民聯盟在297個選區在首輪投票後都排名第一,但在這種反極右的「防疫封鎖線」之下,國民聯盟雖然很可能會成為第一大黨,但要單獨奪得半數已極為困難。

根據7月3至4日的Elabe議席預估,國民聯盟將獲得200至230席,離289席的過半數門檻甚遠,而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預計將獲得165至190席,馬克龍的中間派120至140席,傳統右翼共和黨35至50席。換言之,如果此預估準確,就算傳統右翼共和黨同國民盟聯合作,也很可能不能籌足過半數。

但就算極右不能執政,極右成為主流的局面也將會變成事實。

「後法西斯」的去妖魔化

跟正在執政的意大利兄弟黨(FdI)一般,國民聯盟也是所謂的「後法西斯政黨」。其前身「國民陣線」的創辦人之一曾是二戰期間納粹黨衛隊法國分部的成員;馬林勒龐的父親老勒龐(Jean-Marie Le Pen)也曾聲稱納粹大屠殺只是歷史上的一個「小細節」。不過,2011年馬林勒龐「繼承父業」當上國民陣線主席之後,她就全力為該黨執行所謂的「去妖魔化」(dédiabolisation)政策,2015年甚至不惜將老勒龐趕出黨,2018年換上「國民聯盟」的新招牌。

2024年6月30日,法國極右翼國民聯盟(RN)黨魁巴德拉(Jordan Bardella)稱已準備好出任總理。(Reuters)

如今,國民聯盟年僅28歲的總理人選巴德拉(Jordan Bardella),本身也是外來移民後裔(意大利),形象清新,衣著一絲不苟,善用社交媒體,更沒有「勒龐」一名的歷史包袱,可算是「去妖魔化」的極致。

不過,由於沒有人預料到馬克龍會在6月初歐洲議會選舉失敗之後解散國會重選,國民聯盟的政策主張還充滿着激進在野黨的色彩,當中包括反移民和反穆斯林政策(修憲取消在法國出生者可獲法國國籍的條款、禁止在公開場所戴穆斯林頭巾等)、反歐盟政策(重建神根公約國家之間的邊境檢查去審查非神根國家公民、削減法國的歐盟預算開支等),再加上一系列的民粹福利政策(降低退休年齡、大減能源和燃料增值稅等)。

如果國會集會真的在次輪投票中取得國會多數,法國可能會陷入長期的不穩之中:街頭反極右示威、總統和總理之間的府院之爭、法國和歐盟之間的政策衝突。

6月30日晚,巴黎街頭出現反極右國民聯盟的集會。巴黎是中間派和左翼的大本營。(Reuters)

雖然馬克龍已表示不會因為選舉結束而請辭,而國防和外交權力依然是總統的憲法權力,但馬林勒龐已公開對此表示質疑,稱總統作為武裝部隊總司令的身份只是「名譽職位」。

在7月7日的次輪選舉之後,法國將有可能以三種不同方式變成另一個「意大利」。

(一)技術官僚政府

從目前形勢看來,對於馬克龍最有利的結果,是極右國民聯盟成為最大黨卻無法取得國會多數,傳統中間右翼共和黨又拒絕與國民聯盟合作。由於國會非極右黨派林立,無法組成聯合政府,馬克龍就與他們達成協議,去支持一個去政治化的技術官僚政府執政,情況就像2011至2013年歐債危機後意大利的技術官僚總理蒙蒂(Mario Monti),又或者新冠疫情期間的德拉吉(Mario Draghi)政府一般。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4月在法蘭克福出席記者會。她是最有可能返回法國領導技術官僚政府的人選。(Reuters)

這樣的話,技術官僚政府沒有政治授權去推動大分闊斧的政策轉向,馬克龍過去7年任期所推動的稅務、勞工、退休金改革,也暫時會得到保留,其國內政治遺產不會因為這次選舉豪賭已被抹去。

(按:其改革使法國失業率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位;巴黎漸有取代法蘭克福成為歐洲金融中心之勢;法國也成為了初創企業的集中地,如今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方面更有像Mistral AI等代表性企業。)

(二)「第四共和」般的亂局

第二種可能是,如果國會各黨都沒有多數,又不能籌組大家能接受的技術官僚政府的話,法國將會陷入至少一年的失治時期。按照傳統,馬克龍將會委任最大黨國民聯盟的巴德拉作為總理,但由於國會有反極右的多數,巴德拉很可能從一開始就被不信任票趕下台。

由於各黨無法合作,而馬克龍在一年時間內也不能再解散國會重選,穩定的政府將難以存在--情況就像1946至1958年的法國「第四共和」一般(12年間換了21個政府)。

這其實就是意大利二戰以來的常態:1946年以來,意大利就一共有過70個政府。

跟技術官僚政府一般,這種政治不穩局面,至少不會破壞馬克龍留下的改革,但日常管治將會遇到重大困難。對馬克龍而言,此為次優選項。

法國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2024年6月30日在國會選舉第一輪投票部份結果出爐後,於巴黎總理府發表講話。(Reuters)

(三)極右執政

第三種可能,就是國民聯盟及其右翼盟友取得國會多數,巴德拉穩定成為新政府總理。這種情況就像今天意大利極右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的執政一般。

國民聯盟上台後會否按照其激進政綱行事,尚屬未知之數。在這次國會選舉之前,以往被視為親俄的國民聯盟已經收回了其與俄羅斯改善關係的外交政策主張,表明支持軍援烏克蘭,只是將法國的底線定於派兵和輸送可供打擊俄羅斯領土的長程武器兩個層面。

同樣地,無論是在降低退休年齡這種民粹經濟政策,還是全面禁止穆斯林頭巾的文化戰爭政策上面,國民聯盟在選舉前都表達了保留,並不會一上台就執行。

如果法國極右執政只會變成法國版的「梅洛尼」政府的話,馬克龍的豪賭失敗,最終很可能只會是他個人的失敗。但如果這個極右政黨的「去妖魔化」其實只在表面而不及根本的話,馬克龍的這次豪賭將會鑄成像英國脫歐一般的歷史性大錯,也為他自己有力執政的時代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