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改革黨異軍突起 保守黨面臨「亡黨」之災?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繼承英國獨立黨(UKIP)、脫歐黨(Brexit Party)的英國改革黨(Reform UK)6月17日公布競選政綱。兩周前才決定參選並重任黨魁的英國右翼疑歐派元老法拉奇(Nigel Farage)將自己打造成未來的反對派領袖,聲言這場選舉的目標是要在國會下議院建立一個橋頭堡,到2029年再問鼎相位。

在工黨必勝、保守黨形勢壞之下,改革的異軍突起會否扭轉英國長久以來的兩黨制?

英國民調機構Savanta為《星期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h)在6月12至14日期間進行的民調顯示,工黨全國支持度以46%領先保守黨的21%,是為「最短命首相」卓慧思(Liz Truss)領政以來的最大差距,可見競選期間醜事連連的現任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已回天乏術。Savanta的政治研究主管更以「選舉滅亡」(electoral extinction)來形容民調反映出來的保守黨選情。

Savanta的民調,並不是單一事件。另一民調機構Survation根據5月31日至6月13日民意調查結果所作的議席推算顯示,在650席的國會下議院中,工黨將獲得456席,而保守黨則只有72席。同類議席推算的最佳結果則出自4月9日至5月29日的More in Common調查,其中顯示工黨將獲得382席,保守黨得180席--但180席這個數字已經是保守黨2019年大選所得議席的減半。

6月6日,英國外相卡梅倫、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和美國總統拜登出席諾曼第登陸80周年紀念。英國首相辛偉誠竟然先行離開法國回國拍攝預錄訪問節目,引來全國朝野包括保守黨人的猛烈批評。(Reuters)

更值得明知必敗的保守黨擔心的,當然是法拉奇的英國改革黨。6月12日至13日進行的一個YouGov民調顯示英國改革黨支持度為19%,首次超越保守黨的18%。在英國單議席單票領先者勝的制度當中,英國改革黨候選人要真的奪得議席有極大困難,但改革黨卻可能從保守黨候選人身上拆票,導致其工黨或自民黨(Lib Dem)對手勝選,增加保守黨遭遇滅頂大敗的可能。

法拉奇親自到英格蘭東岸選區克拉克頓(Clacton)參選,亦引起了人們關注這位歷年來多次參選都無法進入國會的脫歐領袖,會否終於有機會晉身國會。

根據Electoral Calculus的預估,法拉奇在這個脫歐重鎮有高達72%的勝算,保守黨只有11%,工黨則有17%。該機構估計法拉奇將會獲得39%的選票,工黨和保守黨則分別得27.6%和25.3%。

對此,工黨甚至已經開始呼籲克拉克頓的保守黨選民策略性投票進行「棄保」,希望他們能支持工黨,去阻止法拉奇進入國會。

6月17日,法拉奇公布英國改革黨競選政綱。(Reuters)

法拉奇如果能晉身國會下議院的話,另一個問題就是大敗之後的保守黨會否同英國改革黨有所整合。

從今天的民調來看,如果保守黨加上改革黨,民意支持將達至35%左右,可以組成右翼大聯盟來抗擊工黨。雖然今天大選各派局面已定,但未來兩派依然有可能構成英國政壇的大洗牌。事實上,在2019年保守黨黨魁約翰遜(Boris Johnson)以「搞定脫歐」為題的大選當中,英國改革黨的前身脫歐黨就曾經和保守黨形成了一種非正式合作,不派人去跟保守黨候選人分票。

素來被視為辛偉誠黨內挑戰者的前內政部長柏斐文(Suella Braverman),早前已公開呼籲法拉奇未來加入保守黨,認為保守黨同改革黨沒有重大政策分別。而法拉奇本人也公開表示他樂意領導一個由保守黨和改革黨合併而成的政黨,只表明不滿現時的保守黨,現時也不會加入保守黨。他也多次提到自己當上反對派領袖的意願。

6月17日,工黨黨魁施紀賢(Keir Starmer)出席選舉活動。選情懸殊之下,他已經算得上是候任首相。(Reuters)

不同民調表明,多數保守黨選民對於法拉奇有好感。一項《獨立報》民調也顯示,22%的2019年保守黨選民認為法拉奇應該接替辛偉誠領導保守黨,比其他潛在黨魁人選都要高。正如2022年保守黨黨魁選舉中基層黨員選出卓慧思而放棄辛偉誠一般,保守黨內部民意一直有右傾的特徵。這種特徵對法拉奇將來以外人身份「吞併」保守黨將會有重大影響。

目前,不少分析已開始將此刻的英國保守黨與1993年的加拿大進步保守黨(PC)相提並論。當時,進步保守黨執政近十年,總理穆羅尼(Brian Mulroney)兩次有關魁北克省問題的公投失敗,加上經濟管理不善等各種問題民望大挫,繼而將總理之位交給國防部長坎貝爾(Kim Campbell)。後者作為加拿大首位女總理的身份一度為進步保守黨重燃希望,但數個月後的大選卻為進步保守黨帶來大敗,其議席從原來的156席跌至2席,構成了這個英國保守黨在加拿大的姊妹政黨的滅頂之災。

除了辛偉誠有幾分坎貝爾為己黨重燃一線生機的影子之外,當時加拿大進步保守黨也因為改革黨(Reform Party)在西部產油省份崛起,以至魁北克省的魁人政團(Bloc Québécois)興起而大失支持,正如英國保守黨之右有英國改革黨挑戰,其左則有工黨和自民黨挑戰一般。

6月15日,在瑞士烏克蘭和平峰會上,辛偉誠與澤連斯基合照。英國政界輿論經常嘲笑保守黨首相每當在國內遇上政治問題,就會訪問一下烏克蘭,跟澤連斯基拍拍合照。(Reuters)

最終,加拿大改革黨改名「加拿大聯盟」(Canadian Alliance),希望打破其只代表西部省份利益的形象,並在2003年同進步保守黨合併變成了今天的加拿大保守黨,並由原該於改革黨的哈珀(Stephen Harper)領導,最終在2006年的合併後第二次大選中勝出。哈珀更一連執政了9年多。

7月4日的英國大選中,如果保守黨真的連三位數字的議席也守不住的話,法拉奇成為「哈珀2.0」、吞併或入主保守黨的機會將大大增加。這一個自許為「天然執政黨」的老牌政黨,可能就此為自己的歷史寫完最後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