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拜登、澤連斯基簽十年防衛協議 其實是配合特朗普上台?
一連三日的G7國家領袖峰會6月13日在意大利東南部「鞋跟」所在的普利亞(Puglia)召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在峰會之前就以「六隻『跛腳鴨』,一個梅洛尼」(6 lame ducks and Giorgia Meloni)的文章標題「贈慶」,嘲笑美、加、英、法、德、日六國領袖都在國內面臨倒台或敗選之危,只有剛剛在歐洲議會選舉大勝而歸的極右意大利兄弟黨(FdI)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緊握權力,成為G7國家當中最穩定的政府。
該文標題所言不差: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支持度持續落後特朗普(Donald Trump),未見回天之力;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的自由黨民望大幅落後保守黨,最遲下年舉行的選舉中幾乎必敗;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面對7月4日的英國大選,選情毫無起息,近日更有民調顯示保守黨支持已被法拉奇(Nigel Farage)的英國改革黨(Reform UK)追過;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歐洲議會選舉大敗後「豪賭」解散國會重選,民調顯示他的中間派幾乎未選先敗,可能由現時國會不過半數的最大黨變成一個邊緣小黨;
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的社民黨(SPD)剛剛遇上創黨150年以來的最低得票比例,其三黨聯盟政府大概熬不過來年大選;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內閣支持度跌至21%的上任以來新低,9月就要面對自民黨總裁選舉的挑戰。
峰會的第一天,談的是俄烏戰爭,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也獲邀出席。在G7國家只得一個國家有穩定政局之時,如何維持西方陣營的援烏陣線就變得尤其重要。其中,英國、德國的潛在政府更替明顯不會阻礙兩國一貫對烏克蘭的支持。加拿大和日本也一直是「跟大隊」的國家,對於整體援烏方向沒有決定性影響。
值得擔心的是法國和美國。其中,最為關鍵的當然是承諾24小時內搞定俄烏戰爭的特朗普重新上台的問題。(按:馬克龍去年以來雖然變成了援烏鷹派,而法國外交、國防政策又緊緊握在總統手上,但如果國會落入較為親俄的極右手中,國會不撥款,馬克龍未來也大概只能靠嘴巴援烏。)
援烏方案接踵而至
單純從峰會首日的成果來看,G7各國確實為未來繼續穩定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佔侵作出了幾乎全方位的準備。
首先,拜登同澤連斯基在峰會周邊簽署了十年期的雙邊防衛協議,是為烏克蘭與西方國家的第16個同類協議,其目的主要是以條約方式成文化這些國家對烏克蘭國防能力的長遠支持,被視為烏克蘭尚未能加入北約之前的一種安全保證。
其次,在拜登當局的積極遊說之下,G7國家也同意以俄羅斯在西方被凍結的資產所生成的利息為基礎(每年大約30億歐元),來為烏克蘭舉債500億美元,期望在本年內完成,再分項供給烏克蘭,用於軍事、政府財政、重建等用途。此計劃的各國風險分配等細節還待確定,在歐盟層面亦需要多數國家背書。不過,這次G7達成政治協議之後,其具體落實該無阻礙。
配合本年4月美國國會通過的610億美元援烏撥款、歐盟2024至2027年的500億歐元援助,再加上歐洲國家對於烏克蘭的雙邊援助(例如本年德國大約71億歐元、法國大約30億歐元、英國大約30億英鎊的軍援)等不同來源的支援--澤連斯基和岸田也簽了十年安全協議,日本承諾本年為烏克蘭提供45億美元的各式援助--烏克蘭繼續戰鬥到2025年下半年也不會遇到外援層面上的局限。
同時,根據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和華府官員的說法,在7月的華盛頓北約峰會之上,各國將會在援助烏克蘭一事上有重大宣示。斯托爾滕貝格特別點明包括訓練在內的軍援、財政援助,以及對烏克蘭未來加入北約的明確用詞等三個項目。他日前訪問匈牙利期間亦與立場親俄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達成協議,後者不會參與北約援烏,卻不會阻止北約這樣做。
在短期的軍援層面,隨着美國4月底通過國會撥款後的軍備陸續送至,而烏克蘭也獲准使用美製武器對俄羅斯境內目標作有限度攻擊,烏克蘭的前線也確實有了一點起息。俄軍5月拉開的哈爾科夫(Kharkiv)前線漸見穩定,烏軍有了一些反攻迹象,而烏克蘭對於俄羅斯導彈、無人機遠程攻擊的攔截成功率近日也有明顯回升。
因應烏克蘭方面急需空防,拜登13日表明正往烏克蘭多送5套愛國者(Patriot)導彈防衛系統,德國此前在柏林烏克蘭復甦會議上亦表示會多送一套。目前,烏克蘭據估計已有4套愛國者。澤連斯基稱7套愛國者將足夠防守烏克蘭最關鍵的基建,而防衛全國則需要25套。
而在烏克蘭利用美國ATACMS地對地飛彈的助力之下,烏克蘭似乎有意集中打擊俄羅斯空防系統,為本年稍後F-16送至作準備。在烏克蘭近來多次成功打擊克里米亞目標之後,俄軍據報也被迫從其他地區調來防空系統填補。
而在戰場之外,美國近日也大幅擴大了對俄羅斯實體的制裁,當中包括莫斯科股票交易所等。
上述的全方位援烏動作,在西方的觀察者看來,都是為了特朗普上台有可能拋棄烏克蘭的長遠打算,目標是讓特朗普也不能破壞西方陣營長遠援助烏克蘭抗擊俄羅斯的政策路向,例如將對烏撥助成文化、由歐洲國家扮演更重要的援烏角色、將西方援烏的統籌工作從美國交到北約建制手上等等。
這種看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可能不是事實的全部。
特朗普迫和俄烏的前設?
從此刻的戰爭形勢來看,俄烏雙方都陷入了進展甚微的消耗戰之中。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日前聲言烏軍每月死亡人數高達2.5萬時,就似乎透露出俄軍每月死亡人數也有5000(按:俄烏雙方都有誘因公開高估對方損失和低估己方損失)。因此,大家都知道戰爭必須以談判方式達成某種妥協告終。若非如此,澤連斯基也不會大費周章的於6月15、16日在瑞士招開和平峰會,希望在國際社會中凝聚出一個對烏克蘭更有利的停火共識。
問題是,西方國家領袖只談堅持支持烏克蘭到底,卻從來沒有公開討論過何等妥協是可以接受的停火條件。這也非常容易理解:畢竟任何妥協都牽涉到要求烏克蘭以某種方式割地求和,因此任何有關接受妥協的討論也是政治不正確的。這對西方領袖而言如是,對澤連斯基而言亦如是。
但以政治不正確為其招牌的特朗普,相較於主要西方國家的領袖而言,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此刻繼續堅持長期援助烏克蘭,一方面固然是為了支持烏克蘭抗擊俄羅斯入侵,但另一方面也同時是為特朗普日後要求俄烏雙方妥協創造條件的行動。
4月在美國國會通過援烏撥款之前,英國外長卡梅倫(David Cameron)曾到佛羅里達州遊說特朗普。其後,特朗普果真沒有阻撓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撥款。到5月中旬,有英媒引述消息報道,當時卡梅倫遊說特朗普的主要論點,就是特朗普上台後要施壓俄烏協議停火,最佳的條件就是雙方都守住了前線、雙方都不斷為此付出代價,因此特朗普應當容許拜登通過援烏撥款。(按:其意思就是說,如果任何一方處於明顯優勢,正如美國通過新一輪撥助之前的俄羅斯一般,這一方接受妥協停火的意願將大大減少。)
這一次拜登同澤連斯基簽署的十年國防協議,也為日後迫使烏克蘭談判的可能留下了伏筆--協議訂明了任何一方都可以退出,經書面通知對方後6個月即可生效。
G7峰會首日一連串堅定不移支持烏克蘭的宣示和行動,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會演變成特朗普拋開政治正確考慮、直接施壓俄烏雙方妥協停火的前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