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為何突然劍指中國? 俄烏戰爭正面臨兩種危險升級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日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突然現身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來到亞洲地區「喧賓奪主」期間,在會上多次發表了針對中國的言論,先是指責中國變成普京(Vladimir Putin)手中的工具,幫助俄羅斯施壓其他國家不要出席6月15、16日在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其後更暗批習近平不守信用,稱習曾對他承諾中方不會以武器支持俄羅斯,但如今俄羅斯武器的一些組成部份卻來自中國。

澤連斯基對於各國領袖和政府時而「目中無人」的態度,這兩年多戰爭以來,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去年7月,時任英國防相華禮仕(Ben Wallace)就曾經批評澤連斯基對外國援助不夠「感恩」。

到了最近,對於拜登出席6月13至15日在意大利舉行的G7峰會,卻不多花一天順道「賞面」到瑞士支持澤連斯基的和平峰會,澤連斯基也公開批評這「不是一個有力的決定」,只會為他贏得「普京的站立鼓掌」--大家不要忘記,澤連斯基說出此言之時,拜登才剛簽署了610億美元的烏克蘭撥款一個月左右。

拜登和澤連斯基可能會在意大利G7峰會的場合簽署美烏雙邊安全協議,大約參照烏克蘭本年來同一眾北約國家分別簽署的做法。(Reuters)

但對於習近平,澤連斯基往往頗為尊重,在國際舞台上也沒有站隊美國來針對中國--最明確的例子就是在2022年10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針對討論新疆人權問題的投票上。當時,西方國家只差兩票,但烏克蘭卻選擇棄權。在香格里拉對話之前,澤連斯基也曾將拜登同習近平並列,公開邀請他們出席俄羅斯不獲邀參與的瑞士烏克蘭和平峰會。

(按:最終中方表示不會出席,而美國則決定只派副總統賀錦麗。)

在這場戰爭之中,中國沒有參與制裁俄羅斯,繼續同俄羅斯發展和深化關係,是俄羅斯能夠無限期打下去的必要支撐。澤連斯基沒有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因此,在中美競爭大局難改的背景之下,烏克蘭一直沒有明確加入美國的陣營,為的就是要盡力拉攏中國,不要讓它真的「上不封頂」地支持俄羅斯,而且為未來一旦真的要同俄羅斯談判留下一個可借力向俄方爭取更佳停火條件的夥伴。

為何澤連斯基會選擇在香格里拉對話的場合突然批評起中國來?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024年6月3日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在馬尼拉舉行會談。(Reuters)

在此次香格里拉對話之上,台海和南海問題已使中美防長首次會面充滿火藥味。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在會上也嚴詞警告,如果一個菲律賓公民被蓄意的行動殺害,這將會非常接近戰爭行動,暗示中菲南海衝突有可能引發中美一戰。同時,《海峽時報》亦報道,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會上明確否定中國防長董軍有關北約擴張引起烏克蘭戰爭的描述時,場內「不少觀眾」(many in the audience)即席鼓掌,也間接顯示出中國至少在俄烏戰爭的立場上正在印太地區面對一定程度的外交逆風。

澤連斯基選擇在這個場合、這種背景之下發表對中國的批評言論,是一個非常高調的表態。

這種表態的背後是一個外交趨向和兩個可能性。

俄烏戰爭變成陣營對壘?

這個外交趨向是,美國以至部份西方國家正在企圖更進一步的利用俄烏戰爭來把中美競爭推向陣營對壘的層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無論是在4月19日的G7外長會場合上、4月26日訪問北京期間,還是在5月31日的布拉格北約外長會,都不斷重覆了同一言論:中國不能一方面支持冷戰以來對歐洲安全的最大威脅,另一方面卻期望能改善跟歐洲的關係。

圖為2024年5月31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與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捷克切爾寧宮(Czernin Palace)出席北約外交部長會前出席記者會。(Reuters)

而近月不少西方的外交輿論已開始以不同方式將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定義為一個反對西方的軸心。

配合起針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行動和批評--拜登此前已宣布加徵關稅;而歐盟6月將須決定是否要向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可能會在歐洲議會選舉之後宣布,中方的警告中也提到了「貿易戰」一詞--俄烏戰爭明顯是美國某些人員試圖建立中美對抗陣營的工具。

澤連斯基的表態明確配合了這個外交趨向。這裏有兩個可能性:一是澤連斯基看到了這個趨向,而主動配合;二是澤連斯基受到其他勢力指使而作出配合。但無論是哪一個情況,如果俄烏戰爭上升到全球陣營對壘的層級,即使質疑援烏的特朗普(Donald Trump)2025年果真重新上台,也將難以「拋棄」烏克蘭。這對於依靠美國支持才能堅持打下去的澤連斯基而言當然非常有利。

除了這種將俄烏戰爭升級到陣營對壘的企圖之外,俄烏戰爭本身最近也靜悄悄地加劇了對抗,已經發展到有可能讓俄羅斯和歐洲國家陷入正面衝突的局面。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024年6月2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發表演說。(Reuters)

烏克蘭戰場之外的隱性升級

一方面,拜登5月31日經過長久的遲疑之後,終於決定讓烏克蘭使用美國武器有限度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不過只限於在俄羅斯境內集結準備向烏克蘭發動攻擊的目標,特別是在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Belgorod)5月初開始向烏克蘭東北哈爾科夫州(Kharkiv Oblast)打開新戰線的俄軍。但美國依然不容許烏克蘭使用射程可達300公里的ATACMS地對地飛彈打擊俄羅斯境內其他目標。

其實,歐洲不少國家此對一早就沒有設限。而拜登的決定明顯出於歐洲主張之後。英國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5月初已表明烏克蘭可用英國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作自衛用途;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在拜登作出決定之前幾日也作出了同類表態(按:德國在拜登當局公布決定的同一天才正式作出確認)。

回顧2022年6月,當時美國決定向烏克蘭供應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炮,已經被視為驚天動地的升級,但今天由海馬斯打出的炮彈已經首次落入俄羅斯境內。

在俄烏邊境上的烏克蘭哈爾科夫州小城沃夫昌斯克(Vovchansk),如今是俄烏直接地面交火的主要戰場之一。(Reuters)

這種升級,某程度上是對俄羅斯升級的回應。除了戰爭初期的一個月,俄烏地面交戰主要集中在烏克蘭領土上的前線,因此,烏克蘭盡可以利用西方武器打擊俄佔區的俄羅斯目標。2022年9月退出哈爾科夫之後,俄羅斯一直避免從其領土直接向烏克蘭發動地面攻擊。這就構成了一種「不升級」的平衡:俄羅斯不藉機從烏克蘭北方邊境進攻,讓烏克蘭可以集中兵力在東北、東面和南面同俄軍作戰;西方主要國家也禁止烏克蘭用西方武器打擊俄羅斯領土。

然而,由於烏克蘭自製的無人機愈來愈能有效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加上拉長戰線確實有利人力充足的俄軍,於是俄羅斯就在5月打破了這個「不升級」的平衡。

同時,對於烏克蘭以自製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這背後顯然有西方的暗中支持。同時針對着本年以來馬克龍帶頭發起的「不排除派兵」主張,俄羅斯似乎也加大了對歐洲本土的暗中破壞行動:

6月2日,微軟發表報告,稱俄羅斯的行動者去年以來不斷發布鼓吹本年巴黎奧運可能會出現暴力事件的假新聞;6月1日,巴黎鐵塔下出現5個蓋上法國國旗的棺材,寫上「在烏克蘭的法國軍人」字樣,被懷疑是俄羅斯方面所為;5月,德國柏林市郊一家生產爆炸用化學品的工廠、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一家宜家家俬、波蘭華沙一個購物中心,都先後發生火災,包括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在內的不同人物都放風指懷疑是俄羅斯所為;5月14日,巴黎的納粹大屠殺紀念館牆上出現血掌,法媒引述消息指官方懷疑是俄羅斯所為,與去年10月巴黎街頭出現納粹曾用來標記猶太人的大衛之星的情況類似。

英國《衛報》有關華沙購物中心大火的相關報道。(網站截圖)

除此之外,英國最近也就一座烏克蘭公司的倉庫縱火案起訴了多名男子,被指與俄羅斯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有關;德國亦逮捕了兩名德俄雙重國籍人士,指他們正為俄羅斯特工機構向美國軍事基地和其他目標策劃攻擊;3月時,英國防長乘坐英國空軍飛機也曾在接近俄羅斯波羅的海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之時GPS訊號受到干擾。

如何應對此等「灰色地帶行動」已經提升到歐盟和北約的日程。

對於俄烏戰爭的升級,人們一直關注來自俄羅斯的核武威脅。針對西方容許烏克蘭以其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和北約國家派軍人到烏克蘭的勢頭,俄方最近就在烏克蘭邊境附近啟動了使用戰術性核武的演練(按:並沒有真的用上核武器);俄羅斯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多次威脅對西方國家使用核武;一個嚴肅的莫斯科智庫最近也建議普京應該試爆戰術性核武來震懾西方。

5月21日,俄羅斯國防部在接近烏克蘭的南部軍區啟動核軍事演練。(Reuters)

不過,根據研究俄羅斯安全問題的英國政治學者Mark Galeotti的推斷,俄羅斯真正的升級可能就是在針對歐洲國家的暗中破壞行動之中,而這對於克里姆林宮而言,則是對於西方主使烏克蘭攻擊俄羅斯本土這種升級的回應。

除了用西方武器直接打擊俄羅斯本土之外,歐洲部份國家也正準備派出軍人到烏克蘭為烏軍提供訓練(按:相對於以往由烏克蘭派軍人到西方國家接受訓練的做法)。日前,有希臘媒體報道指,希臘已經派出人員到烏克蘭進行有關操作F-16戰鬥機的訓練;法國總統馬克龍預計也會在澤連斯基趁諾曼第登陸紀念日(6月6日)訪法之際宣布派出軍事訓練人員到烏克蘭。

可以想像,如果北約國家有軍人在烏克蘭被殺,又或者疑似是俄羅斯發動的「灰色地帶行動」在歐洲意外造成人命傷亡又被揭發,俄烏戰爭並非沒有擴展到烏克蘭以外的風險。

今天,在紛亂四起的世局當中,留心俄烏戰爭的人愈來愈少。但我們絕不能忽視俄烏戰爭演變成中美為首陣營對壘的外交操作,以至俄、歐雙方在烏克蘭戰場或歐洲國家土地上的擦槍走火所可能引發的嚴重戰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