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通過這項表決 決定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只能做做樣子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自美國對中國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等相關領域發起新一輪的關稅戰後,歐洲是否跟隨,是關注的重點。路透社日前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稱,歐盟將推遲決定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直到6月9日歐洲議會選舉結束之後。事實上,歐盟內部在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調查問題上一直存在明顯分歧。而且,歐盟委員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不僅引起寶馬、大眾等眾多歐洲車企的反對,德國多名政府官員也表態加徵關稅是「錯誤的」。

為了打壓中國新能源經濟,美國推出了一個「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以此為藉口對華發起了關稅戰。美國對中國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等相關領域發起新一輪的關稅戰,同時還把特朗普時期的高關稅商品的關稅豁免大部分取消,可以說這是對華發起了新一輪的貿易戰。美國這麼做的目的主要是基於四點。

一是,電動汽車、光伏產品以及動力電池等相關產品,這是基於新能源的新經濟領域。擁有巨大的商機,而這一商機卻被中國佔先了,讓美國很難接受,所以必須打壓遏制。

中國電動車的突破,使美歐一直領先主導的重要製造業領域優勢極大的削弱。(Reuters)

二是,中國電動汽車的突破,使美歐一直領先主導的重要製造業領域優勢極大的削弱。這可是西方世界的傳統優勢,也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特別是新能源經濟是一個巨大的領域。這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在競爭無望的情況之下,也只能是採取政治打壓手段。

三是,打壓遏制中國戰略的一部分。打壓遏制也好,戰略競爭也罷,目的就是打斷中國的復興強國進程,就是要永久維持美國「一超獨霸」的局面。因此,只要中國科技和新興產業一露頭冒尖,美國就一定要進行強烈打壓或封殺。從5G技術到半導體晶片,再到目前的新能源領域,這都是中國彎道超車的的領域,這就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必須打壓。

四是,利用歐盟對中國新能源車的憂慮,率先對中國發動關稅戰,等於是誘使歐盟也儘快對中國動手。借此可以離間中歐關係,並爭取把歐盟綁上與中國陣營對抗的戰車,或者說建立新的反華聯盟,這可能才是拜登政府新一輪關稅戰的最大動因。

為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財長耶倫是輪番上陣,推銷中國「產能過剩論」。鼓動歐盟儘快對中國發起關稅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期推銷中國「產能過剩論」,冀鼓動歐盟儘快對中國發起關稅戰。(Reuters)

歐盟特別是歐盟的汽車大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取得的重大突破,也確實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也確實是附和美國指責中國「產能過剩」,並已經對中國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儘管如此,但歐洲也非常清醒意識到,對中國新能源和電動汽車動手,可能得不償失。一旦中國進行關稅報復或者說積極應對新貿易混戰,對世界和對歐洲的傷害更大。

或許正因為如此,儘管白宮是費盡了口舌,可歐盟特別是歐洲大國卻還在猶豫不決。連一向緊跟美國反華腳步的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都強調不會與美國步調一致。而法德等歐洲大國高官則明確反對發動新貿易戰。

歐盟最終會做出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應當是大概率事件,可恐怕只是象徵性的。一方面是不能完全不顧美國的臉面,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向中國施壓,三是還要盡力避免刺激中國的報復。

有意思的是,歐盟一邊指責中國電動汽車產能「過剩」,一邊醞釀對華關稅戰,可日前,歐洲議會以340票贊成、279票反對、21票棄權的表決結果,決定自2035年起全面禁止在歐洲銷售燃油車。歐洲不但在技術上嚴重滯後,在成本上同樣是沒有競爭力,動力電池資源方面依賴於中國,在這種情況之下靠自己根本無法實現2035目標,這意味着歐洲不會放棄在相關領域與中國的合作。

如果歐洲不加入美國戰隊,或者說轉而尋求與中國的合作,那麼美國不僅無法建立起「反對之牆」,反有可能把自己圍在了自己建立的「高牆小院」裡。歐洲是汽車發源地,也是汽車業的領頭羊。如果歐洲不積極配合美這一輪的關稅戰,那與中國單打獨鬥的美國可就要吃大虧了,美國就會是在作繭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