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封口費案罪成 前總統變刑事犯 只是個「空心漢堡」?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經過兩日集體審議之後,美國紐約曼哈頓法院中的12位陪審員5月30日一致裁定其「豔星封口費案」34項商業文件造假罪名成立,在庭上聽到判決後閉目搖頭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正式成為美國立國兩百多年以來首個變成「刑事犯」的前/現任總統。特朗普還能選下去嗎?

紐約曼哈頓地方檢察官布拉格(Alvin Bragg)聲言他將會尋求法院判決特朗普入獄。法院將會在7月11日進行量刑聽證。

商業文件造假在紐約州本來只是輕罪,不過布拉格的檢控史無前例地將其造假意圖指認為聯邦層面的選舉欺詐,才使之變成重罪。

「德蘭修女也不能擊退這些指控」

此案案情也是美國人大概都耳熟能詳的:在特朗普首次競選總統之時,他同一位出版商和其時任私人律師科恩(Michael Cohen)有收買起負面故事的計劃;2016年10月,大選投票日1個月前,特朗普聲稱可以隨意抓女人下體的錄音流出,被視為當年的「十月驚奇」;以往同特朗普疑似「有一腿」的豔星丹尼爾斯(Stormy Daniels)看準時機開始兜售其故事;科恩疑受特朗普指使先行出資13萬美元買起她的故事,避免此宗特朗普性醜聞在大選前爆出;入主白宮後,特朗普似乎為掩藏此事,將給予科恩的還款列為法律開支,而非實際上的選舉支出。

5月30日,紐約市內一個霍士新聞台顯示幕大字顯示特朗普被判有罪。(Reuters)

由於相關商業文件共有34份,因此就構成了此刻的34項控罪。

特朗普方面一直否定丹尼爾斯與其有染的故事,並指其收買故事是為保護家人而非選舉,且就算是為了影響選情也不是犯法行為,而無論是科恩先行出資買起故事,還是特朗普當選後給他還款的事情,特朗普都不是主使人。

由於丹尼爾斯和科恩都是以此案兜售故事謀利的人物,後者更曾因作假證入獄,質疑這兩位控方主要證人的證供也是特朗普最主要的辯護論點。

不過,在審訊過程當中,各方普遍認為控方證據充分,辯方反而進退失據。曾聲言會作供自辯的特朗普也決定保持緘默,日前甚至聲稱「德蘭修女也不能擊退這些指控」。最後,作為民主黨大本營的紐約州陪審團一致裁定特朗普罪成。

5月30日,在封口費判決公布後,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外有特朗普支持者聚集。(Reuters)

案件還未終結

雖然商業文件造假重罪有可能會讓特朗普被判入獄,不過特朗普現年77歲,而且是首次犯下非暴力刑事罪,加上他是前總統的身份,法官很可能不會將他判處入獄,而是讓特朗普得以罰款或面對一定程度的自由限制了事。

無論入獄與否,刑事案底在法律上也不阻礙特朗普參選、勝選或就職總統。美國憲法並沒有禁止刑事犯當總統,事實上,以後也有過在獄人士參選的事例。

對此判決,特朗普顯然將會上訴到底。布拉格在州法院以牽涉到聯邦刑罪的紐約州商業文件造假罪來起訴特朗普,一直引來州法院有無法律管轄權的質疑。在審訊期間丹尼爾斯作供時把她和特朗普的性相遇描述得太過仔細,與商業文件造假案並無直接關係,也有可能會變成特朗普上訴所依據的法律觀點。

丹尼爾斯本來不必露骨地在庭上作供描述其同特朗普的性行為,然而,由於特朗普堅決質疑丹尼爾斯的說法,控方就有理由讓她作供,以向陪審團證明其可信性。(Reuters)

到了其上訴有結果之後,2024年大選結果大概已經塵埃落定。不過,由於這案是紐約州的刑事罪,就算特朗普當選了總統,如果判決未能被推翻的話,特朗普也不能特赦自己。到時候,他將會是美國史上第一個刑事犯總統。

在11月5日的選舉日前,這次判決法律後果有限,對於特朗普只會有政治影響。

此案是特朗普正在面對的四宗刑事官司之一,也是四宗官司之中案情最輕的一宗,最具「政治壓迫」的味道。其餘三宗分別是正在佛羅里達州聯邦法院處理的「機密文件案」、在佐治亞州州法院處理的「推翻選舉案」,以及在華盛頓聯邦法院處理的另一宗出自司法部的「推翻選舉案」。

紐約市街頭有人舉起寫上「永不投降」的特朗普大頭照。(Reuters)

不過,佛羅里達州的主審法官由特朗普委任,案件進展非常緩慢;佐治亞州檢察官則身陷倫理爭議;而華盛頓的案件也因為美國最高法院尚未就總統免罪權等法律問題作出裁決而受到拖延。因此,「豔星封口費案」大概是特朗普在大選日前唯一要面對判決的刑事審訊。

拜登可以慶祝了嗎?

在判決出爐之後,特朗普的捐款網站疑似因為大多人登入而一度受阻,拜登(Joe Biden)及其他民主黨政客也馬上以特朗普被判有罪的消息來募捐。同一件事,引起了美國兩黨民眾完全不同的反應。

根據一項4月的ABC News民調,有16%自稱特朗普支持者的受訪人士表示,如果特朗普被判罪成,他們有可能「重新考慮」他們的投票意向,而明確表示不會繼續支持特朗普的則只有4%。

另一項5月上旬進行的馬凱特法學院(Marquette Law School)民調則顯示:在特朗普封口費案罪名成立的假設之下,拜登領先特朗普4個百分點;在特朗普罪名不成立的假設之下,特朗普則領先拜登6個百分點。

過去半年來多個有問過類似的比較性問題的民調,無論是針對關鍵搖擺州的,還是全國性的,都顯示出在特朗普刑事案罪成的前提下,民意將會往對拜登有利的方向走。

《紐約時報》對於特朗普封口費案罪成大張旗鼓的大字報道。(網站截圖)

雖然民調如此,不過美國的政論界眼見美國政治的兩極化,以至特朗普一直成功為自己建立起來的「反對派」形象,大多都認為封口費案只會是一個所謂的「空心漢堡」(nothing burger),就是一件看起來很有份量、很重要的事,但事實卻非如此。

也就是說,今天媒體加鹽加醋的去報道特朗普豔星封口費案、大舉以大字標題報道、掛上「首個罪犯總統」的標籤,就像是一個加上了五花百門各式配菜醫料的漢堡一樣,但打開來,裏面是沒有作為漢堡靈魂的那一塊簡單的牛肉。

民調與輿論分析的落差,其實不太讓人驚訝。畢竟,美國總統選舉誰勝誰負,就只決定於幾個搖擺州裏面幾萬名選民的意向,此等輕微差距,任何民調、任何預測也難以預知。要知道封口費案是否一個「空心漢堡」,要到11月5日那一天大家才能打開看看裏面到底有沒有牛肉。

不過,如果我們放開選舉考慮,民主黨人對於一個卸任共和黨總統的各式刑事追責,恐怕會為美國的政治制度立下了一個極其負面的先例,構成掌權一黨用盡權力打擊失勢一黨的局面。從民主體制的長遠角度來看,這次判決並不是一個「空心漢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