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中國企業如何推行「海外本土化」?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隨着逆全球化和地緣政治摩擦加劇,中國企業面臨的發展環境明顯複雜化,這對習慣於傳統全球化模式的中國企業提出了新的發展挑戰。

從企業投資角度看,傳統全球化模式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在全球尋找成本窪地的自由投資;二是在順暢運行的全球供應鏈之下的自由貿易。進入21世紀以來的全球化深化階段,具有多種比較優勢的中國企業,在傳統全球化模式之下獲得了極大發展。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於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可惜的是,傳統全球化之下的好日子不能長期持續。隨着全球化造成的各種問題不斷凸顯,逆全球化浪潮持續高漲。特朗普執政推動逆全球化達到一個高潮,這位商人背景的美國總統堅定地認為:美國是全球化的大輸家,而中國則從中佔了大便宜。從表面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是一種簡單、幼稚的做法,因為最終由美國消費者為高關稅買單。但現在回首中美貿易戰會發現,事情並不簡單。特朗普正是用看似簡單的關稅武器,一下子擊碎了傳統全球化規則體系。這種劍走偏鋒的打法,直接解構了過去建制派遵循的經貿規則,並作為「政策遺產」留給了另一位建制派總統拜登。

2024年5月9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為掩口費案再度於紐約出庭。(Reuters)

頗為諷刺卻又令人深思的是,拜登政府坦然接受了特朗普的全部關稅政策,在整個任期內並未取消任何關稅。不僅如此,拜登政府還利用「小院高牆」策略以及源源不斷的產品與技術輸出禁令,密植了圍堵中國的籬笆,顯著推動了美國與中國的「脱鈎斷鏈」進程。與此同時,拜登遠超特朗普的是,美國還聯合多個盟友,利用各種手段推動了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圍堵與科技隔離。

這就是中國企業在近五、六年來面臨的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從2020年至2022年底的三年新冠疫情管控,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的疏離。這方面的影響我們過去曾多次分析,這裏不再贅述。可以肯定的是,逆全球化浪潮、地緣政治博弈、新冠疫情封控等多種因素疊加,不僅使外資開始重新評價投資中國的地緣政治風險,還使得中國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傳統全球化下,中國企業習慣於「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這與中國彼時的「世界工廠」定位相匹配。但隨着中國的產能持續增加、中國本土生產成本不斷增高,「走出去」成為中國企業重要的生存與發展出路。這一新趨勢因為逆全球化和地緣政治因素而加強,全球供應鏈重構、跨國公司投資轉移,使得全球投資模式發生鉅變。離岸製造開始普遍轉向友岸製造、近岸製造、回岸製造,形成新的「密接生產」模式。投資中國的跨國公司開始普遍採取「中國+1」「中國+N」甚至「中國+中國以外的世界」的投資策略。

2024年5月8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到訪搖擺州威斯康星州(Wisconsin)。(Reuters)

在此背景下,不管願意與否,主動還是被動,中國企業都被捲入了新的全球投資佈局調整大潮之中。根據安邦智庫(ANBOUND)研究人員的觀察,中國企業參與投資調整大致分幾種情況:(1)自主掌控產業鏈的「鏈主型」中國企業,為了獲得市場空間而主動向外拓展,形成企業層面的全球化。(2)在外資控制的產業鏈中擔任供應商的中國企業,因為鏈主企業的要求而被迫跟隨投資國外。(3)一部分過去全球化程度較高的中國企業,在美國推動的地緣政治打壓之下受到較大衝擊,不得不縮小全球化規模,從世界市場向國內市場回歸。

為了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國內政策層面也進行了積極的調整,「國內統一大市場」、「國內大循環」等政策概念的提出,都是應對外部環境鉅變的努力,希望以國內市場的穩定和規模,來對沖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但事實證明,國內外市場存在很大的不同,並不是輕易就能相互替代。在新的環境之下再度「走出去」,成為許多中國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生存與發展之道。在新的背景下,我們注意到,不少中國企業在逆全球化之下已經開始了「海外本土化」的進程。

中國企業的「海外本土化」具有如下特點:(1)從以中國為總部的集中式發展和經營,轉向在世界各地設立獨立機構進行分佈式經營,在海外設立區域總部及製造工廠。(2)從在中國研發和生產、在海外市場銷售,轉向在海外進行研發、生產製造、交付和服務等。(3)海外市場收入在企業整體收入中佔有相當比重,企業的全球收入構成多元化,與企業的全球化程度大致匹配。

正泰電器就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大軍中的一員。2023年,正泰電器加速推進以區域總部和本土化子公司為核心的全球業務架構體系,其中,本土化國家公司累計達30+,本土化率達65%。在渠道方面,正泰在2023年新增40餘個渠道商,全球活躍渠道與項目客戶達2000餘家,實現全球140多個國家業務覆蓋。國際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4.69億元,按年增長16%。其中,大亞太地區收入按年增長12%;大歐洲地區收入按年增長13%;北美地區收入按年增長51%;西亞非地區收入按年增長23%;拉美地區收入與同期持平。

正泰電器就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大軍中的一員。(網上圖片)

在海外本土化佈局中,正泰電器與多類型客戶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與沙特電力局SEC、菲律賓電力局NGCP等電網公司客戶深度合作,提供高效穩定的低壓設備與服務;着力推進與RWE、Greenline Energy等新能源頭部開發商的合作,為客戶提供創新的電器解決方案;與巴西正式簽署「智能製造」諒解備忘錄;正式投入運營建設於羅馬尼亞的新海外倉庫,連接東歐、西歐市場,提升海外供應鏈效率。

類似正泰電器這樣的中國企業還有不少,其中一些行業內的隱形冠軍企業,目前正迫切希望走向國際市場,否則,隨着海外訂單丟失、市場空間萎縮,企業發展將受到很大的削弱,其全球競爭力也會大受打擊。

最終分析結論:

我們必須客觀承認,逆全球化和地緣政治化暫時贏得了勝利,世界正在從傳統全球化模式中倒退。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或主動或被動,已經參與到了「海外本土化」的進程中。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企業重視對外投資超過對內投資,這是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對這種變化,國內需要關注和研究,並考慮在企業需要時給予支持和引導。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中國盡力維持全球化的努力和行動。

本文原載於2024年5月9日的安邦智庫每日經濟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