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挺巴校園示威:這是盎撒人跟猶太人的反目嗎?
在美國多州高校挺巴勒斯坦校園示威都遭到警方嚴厲清掃之際,這場示威浪潮能否持續,還有待觀察。部份海外輿論看到這場被扣上「反猶太」帽子的運動,也開始用種族主義的框架去作出解讀,認為這可能構成「盎撒人(Anglo-Saxon)同猶太人鬧翻」芸芸。其實這樣的理解框架經不起事實的考驗。
首先,從校園示威的現場可見,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種族膚色多元,並不是傳統來自英格蘭的盎撒白人可足代表。反而,日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動攻擊挺巴示威營區的以色列支持者,似乎更多以白人為主。
以色列遊說集團實力依舊
同時,美國政壇精英依然與「以色列遊說集團」站在同一陣線。國會眾議院5月1日就以320對91的壓倒性差距通過了一項大幅擴張聯邦「反猶太」定義的立法,採用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IHRA)的標準,連將當代以色列政策和納粹作比較、質疑以色列國家的存在是種族主義也被視為反猶,特別要求教育部可以此為據中斷對於包容此等言行的學術機構的經費。
此法由共和、民主兩黨議員提出,得到兩黨過半議員支持,可見挺以依然是政界主流,不存在盎撒人與猶太人鬧翻的現象。
當然對猶太人的過度保護,在基督保守派當中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例如眾議院的共和黨激進派議員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蓋茨(Matt Gaetz)等都反對上述立法,認為這樣會導致聖經也變成反猶。
不過,此等觀點實屬極少數。出名言必上帝、姓氏也是典型盎撒來源的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就一直以來明確無誤地站在支持以色列的立場,更曾親訪哥倫比亞大學與猶太學生見面,要求哥大強力清掃挺巴示威。
說到底,以色列的政治遊說力量依然強大。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據POLITICO報道本年將會花費高達1億美元去打擊那些被視為支持以色列不夠熱切的進步派候選人。雖然美國猶太選民通常傾向支持民主黨,但共和黨也需要向樂於投資政治的猶太資本家籌集經費,例如特朗普據報就正在努力爭取其2020年競選最大捐款人、挺以立場明確的猶太裔富豪艾德爾森(Miriam Adelson)支持。
從共和黨幾乎一致的挺以立場,以至代表民主黨建制的拜登(Joe Biden)當局至今依然不惜放棄美國國際權威和聲譽也不肯決心同以色列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割席,我們都可以看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2007年在《以色列遊說集團與美國對外政策》(The Israel Lobby and U.S. Foreign Policy)一書中所闡述的以色列遊說集團對於華府外交政策的巨大影響並沒有任何動搖。
(以下:共和黨猶太裔金主艾德爾森去年12月在德州一場商會會議上就以色列-哈馬斯問題發表演說的影片)
挺以民意根深蒂固
而且,根據部份分析,美國在冷戰框架之中已結下了根深蒂固的親以色列主流意見,在親以色列團體的努力之下,支持巴勒斯坦的論述長期被壓迫在極左社群之中。因此,挺巴論述很多時候就變成了一種直接反對以色列國家存在的極端主義,脫離至今依然是美國民意多數支持的兩國方案主流。
根據一項哈佛民調,高達80%的美國登記選民在今天的加沙戰爭中更為支持以色列,只有20%更為支持哈馬斯。另一項蓋洛普民調亦顯示,雖然過去20年,更為同情以色列的美國民意有所下降,但直到今天也以51%之數,遠遠超越更為同情巴勒斯坦的27%。
當然,在34歲或以下的年輕人當中,同情巴勒斯坦的比例稍高於同情以色列的比例(45%對37%)。但這種世代交替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有可能變成美國政治的主流。
猶太人也有反以的
而且,在此民情之中,區隔線也不在種族--美國年輕猶太人也較為傾向對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行為持有批評意見,例如一項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就顯示,高達42%的18至34歲猶太裔美國人認為以色列對哈馬斯10月7日襲擊的回應「不可接受」,相較之下,在50歲以上的同一群體中,此數不足三成。
在不少美國外部的討論中,提起美國猶太人,人們通常想及的就是猶太資本家、他們利用財權建立起來的龐大政治影響力,以至此等影響力對以色列政府任何政策的一面倒支持。
然而,美國內部依然有不少理性批判以色列和美國親以政策的猶大聲音,例如以猶太裔美國人為主體的華府遊說團體J Street,就支持拜登當局承認巴勒斯坦國、支持美國制裁以軍當中侵犯人權的部隊。在挺巴校園示威的問題上,J Street雖然有批評示威者反對部份反猶言論不夠明確,卻同樣批判大學院校召來警方武力打壓和平反戰示威。
而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今天在民主黨政壇中反對以色列加沙戰爭行為立場最明確的政治領袖之一、左翼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本身也是猶太人。他不只不斷反對拜登當局繼續向以色列政府輸出武器,日前更直接以「種族清洗」來形容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可以說,美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大熔爐國家,不同政治立場,很多時候都不能夠簡單以種族背景作劃分。今天美國大學校園中挺巴示威的熱烈,更多是出自一種與所有被壓迫者站在一起的自由派左翼思潮,而非某一種族與另一種族的反目和對立。
【專題】校園反戰示威喚起「1968回憶」 美國覺醒運動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