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伊三方同台「演戲」 不是誰輸誰贏 而是世道變了
三天前,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的報復性打擊,消息一出,着時驚了世界一把。可伊朗空襲以色列結束後人們又發現,過去三天了,以色列並沒有進行立即回擊,截至目前以色列也還沒有進行回擊。事實上,伊朗在空襲當天就透過駐聯合國代表團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伊朗對以色列的襲擊可以被視為已「結束」。
而據報道,美國總統拜登在通話中對內塔尼亞胡表示,美國政府的評估顯示,伊朗發射的導彈和無人機沒有擊中以色列「有價值的目標」,以色列、美國和該地區其他國家的「聯合防禦」讓伊朗「遭到失敗」。事發三天,原來這是美國以色列與伊朗三方同台演戲,真有點「苦肉計」的意思。也不得不感歎:這個世道真的變了。
之所以說這是三方在同台演戲,是因為,這場報復打擊的過程存在着太多的蹊蹺或不可思議:伊朗為了發動報復打擊,進行大規模的「準備」過程是做在了明面上,更像是直播給美國何以色列來看,這給了以色列美國充足的、有針對性的防禦時間。而伊朗在發動攻擊的第一時間,或者說在無人機、導彈剛發射出去的時候就宣布報復開始,然後,很快發射完後就立刻宣布「結束」,不會有下文。
而美國第一時間就宣布了與英國一道攔截了大部分的攻擊導彈和無人機。有意思的是,伊朗的報復一開始,中東各國就第一時間宣布關閉領空,這個反應太迅速,似乎是在替美國傳遞沒有第三方會介入的訊息。而儘管以色列方面聲稱已經做好了反擊的準備,可從以方迅速地聲稱沒有重大損失,以及隨即就與眾多國家一道宣布開放領空來看,這就是不打算反報復打擊了。
從整個過程來看,這美國以色列與伊朗三方,在這兩周的時間裏明裏暗裏已經是達成了默契,上演一出不那麼逼真的「苦內計」。
伊朗的報復性襲擊發生在以色列轟炸伊朗大使館的兩周之後,如果伊朗真的是強烈的氣憤應當早就或立刻發動報復性襲擊了。局勢非常緊張的時期,難道伊朗沒有早做開戰的打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其實,這兩周重要的是評估美國的態度立場。如果美國真的堅定支持以色列,伊朗恐怕就不敢報復,那意味着就是與美以開戰了。如果美國無意與伊朗現在就開戰,以色列自己也就沒膽量與伊朗開戰,這樣也就增加了伊朗報復性打擊的底氣。
而恰恰美國給伊朗傳遞的訊息是,只要不報復到美國人身上就不會介入伊以之戰。美國人很清楚,以色列轟炸伊朗大使館,就是要把事情鬧大拉美國下水。阿富汗、伊拉克戰戰爭打了20年都失敗了,再與實力更強的伊朗打,就更沒有底氣了。20年前,要是伊朗敢這麼空襲以色列,美國早就幾艘航母派上去空襲伊朗了。現在美國不但不敢自己上去空襲伊朗,連以色列都要去極力安撫,生怕以色列做出過激反應,把美國拖下水。
所以,以色列轟炸伊朗大使館應當也是嚇了美國一跳,第一反應就是與己無過,第二反應就是不要報復美國,第三反應承諾對以色列鐵定的保護的同時,堅定地認為伊朗的報復也是鐵定的。拜登一再發出伊朗鐵定報復打擊以色列的警告,實際上也是在暗示伊朗可以報復打擊,但不是報復美國,因為伊朗指責美國對以色列轟炸大使館負有責任。拜登一句堅定幫助以色列防禦報復打擊,而不是堅定幫助以色列反擊,就說明了態度,這也讓伊朗讀懂了可以報復的訊息。
伊朗自然也是心領神會,儘管美國可以默認伊朗的報復打擊,但如果給以色列帶來的傷害太大,美國不介入以色列也會向伊朗開戰,這一點伊朗人應當清楚。對於伊朗來說,目前剛與沙特聯盟修復了關係,也正是發展繁榮的大好時期。在以哈戰爭亂局中,伊朗在背後獲利極大。如果走上前台,那就有重大損失了,所以伊朗也不得不掂量一下與以色列開戰的後果。
既然美國默許伊朗的報復,既然美國不想被以色列拉下水,就一定會勸說以色列不要進行反報復。當然,前提肯定是報復歸報復,做做樣子了事就足矣。
正因為美國的提前「預警」並對以色列堅定的「防禦承諾」,所以註定了伊朗的報復打擊不會給以色列帶來重大的損失,自然以色列也就只能是默認了事。正如事後拜登在與內塔尼亞胡的通話中所說:美國不支持、也不會參與以色列對伊朗的報復打擊,「你們已經贏了,接受這一勝利」。
伊朗不報復,一是國內輿論或民族情感說不過去,二是也影響伊朗在中東的地位和影響力,特別是胡塞武裝、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以及黎巴嫩境內的親伊武裝在與美以「血戰」的時候,報復是必須的,這也就是美國必須配合伊朗演「苦肉計」的重要原因。
對於以色列來說,目前最難堪的是內塔尼亞胡。以色列目前的行動明顯不符合美國利益,而且美國內包括拜登都釋放出倒內塔尼亞胡的意思,也不能過於忤逆拜登。
伊朗的報復性打擊,實際上是出現了美、以、伊三方共贏的局面,然而,三方共贏實際上卻是美以雙輸的結果。
表面上看,伊朗方面的報復性打擊有些心虛:一是提前預警,給了美以充分的時間進行有效的攔截,二是還沒有計算毀傷效果就已經提前宣布報復「結束」了。給人的感覺是也怕美以開戰,報復的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甚至是有象徵性意思。所以有人說伊朗是虎頭蛇尾,或者說是心中有恐懼。
然而,不管毀傷效果如何,如此大規模的打擊行動,也可以說是展示了發動戰爭的氣勢。實際上伊朗這是藉機展示了自己強大的打擊能力。重要的是,在伊朗大規模報復打擊的同時,以色列還受到也門、伊拉克和黎巴嫩的無人機、導彈和火箭彈攻擊,這表明伊朗完全有能力協調指揮這些反以反美武裝共同行動,這對美以來說可是一個大麻煩。
還有就是,如此大規模的導彈無人機打擊,對美以的攔截能力也是重大的消耗。有利於隨後反以反美武裝不斷襲擾。最關鍵的是,不管伊朗如何,這麼大規模的直接襲擊以色列,被美西方稱之為「前所未有的升級」和「史無前例的行動」。而美國竟然默許,以色列竟然也沒有做出重大反應,這就是最大的勝利。
而伊朗的勝利本身就說明是美國以色列失敗,首先就是美國有失世界霸主的身份,以往動不動就先發制人打擊不見了。連伊朗都搞不定,如何還敢與中俄鬥。這樣世界怎麼看?
對於以色列來說,如果這一次忍了伊朗,首先就是未戰先輸了氣勢,而反以武裝就更有信心打擊以色列了。重要的是,為了應對伊朗的打擊而從加沙完全撤軍,不管之後如何,這都給了哈馬斯武裝以喘息的機會。對於前線的軍人來說,是氣可鼓不可泄,如今這一次從加沙撤軍之後想再進入加沙可就難再有戰鬥力了。如果之後以軍真的進攻拉法,不管是國際社會還是美國也都會向以色列施壓,甚至有可能引發國際社會的制裁。
對美國來說,這一次可真的是膽小怕事了。正如特朗說的那樣:「我們表現出的軟弱令人難以置信」。關鍵是這一次大漲了伊朗的士氣,無論如何都提高了伊朗在中東的地位和影響力,顯然這一次最終還是伊朗的勝利。美國在對待伊朗大規模報復打擊以色列問題上的懦弱立場,顯然會令那些緊跟美國的國家心寒。美國所謂堅定的保護承諾,原來都是帶引號、有條件的,這些國家恐怕是應當進行反思了。
總之,這一次伊朗報復性打擊以色列,竟然是與美國以色列三方同台演戲,總的來說是三方」共贏」,但實際上最後還是伊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美國則成為最丟人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