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保守主義之父;社會的秩序與穩定 源於以往傳統智慧的累積
說到保守主義,你會想起甚麼?愚昧無知?落後?墨守成規?死抱祖宗家法?事實上保守主義作為一個近代才出現的政治思想,它並不全然如上述那樣頑固和抱殘守缺。深受自由主義熏陶的現代人,或許會對「保守主義」這個詞抱有一點負面的印象。然而直至今天,保守主義仍然是政治思想中的主流之一,在各國的政治舞台上,都跟自由主義分庭抗禮,甚至可以說,哪裡有自由主義,哪裡就有保守主義,反之亦然。兩者之間的對壘,構成了一幕幕政治爭論和交鋒的主線。
保守主義產生於18世紀的英國,一般認為創始人是英國政治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伯克生於愛爾蘭一個天主教家庭,他一生都保留著對宗教的同情心(詳見下文)。他曾當國會議員,極力主張政治改革,他批評國會支持北美獨立,亦口誅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橫暴斂財。乍看之下,伯克更像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而不是保守主義者。
保守主義的誕生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震驚全世界。伯克思索良久,認為大革命發展下去,最終會對整個歐洲文明和秩序構成威脅。1790年11月日,伯克終於按捺不住,寫下《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一書,正式標誌保守主義作為一股政治思潮,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舞台登場。
那麼具體而言,保守主義是甚麼呢?首先,保守主義極其尊重傳統。在保守主義者看來,秩序與穩定源於以往傳統智慧的累積,是經過歲月考驗與實踐的智慧結晶,能夠留下來、為大多數人所遵行的傳統,一定有其合理性和優勝之處。伯克指出英格蘭的人民很清楚,繼承觀念這個原則,絲毫不排斥革新原則,它讓人們自由地獲得新的東西,也讓人們守住已取得的東西。
其次,保守主義甚為重視宗教的作用,伯克甚至認為宗教本是人的天性。他指出,人類是宗教的動物,無神論與人的理性和天性相違背,不可能長久。他的意思可能是,宗教為人類提供動力和希望,作為穩固的生活指導,能夠使人安份守己地活下去。
第三,相比理性,保守主義更推崇一個社群中的成見和權威。伯克不相信人的理性是萬能的,而且人們在大多數時候甚少使用自己的理性,更多以感性、習俗、權威等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伯克認為,聰明的管治者不會打破流行於社會的種種成見和權威,而是合理地運用之,達到穩定管治的效果。
儘管如此,伯克並不反對社會之中要有一定的變革,但他希望盡可能縮小變革的幅度。由於成見與權威愈舊即愈有價值,所以即使要進行變革,也必須以保留傳統為前提。因此可以說,伯克並不反對變革,反而力主改良,只是同時要避免激進。
伯克的敵手
在法國大革命那個年頭,不少人視大革命為是一次壯麗的日出,甚至遠在萊茵河彼岸的德意志地區,一眾思想家也為大革命歡呼叫好。可是伯克突然拋出這本保守氣息濃厚的著作,肯定惹來不少人猛烈的批評。伯克的曾經好友,美國開國元勛(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nited States)之一,並以小冊子《常識》(Common Sense)聞名於後世的思想家潘恩(Thomas Paine),便忍不住撰文駁斥伯克反對法國大革命,是野蠻和無知的表現。潘恩為了駁斥伯克,匆匆以三個月時間完成《人權論》(Rights of Man),並在書中批評伯克:「英語中的辱人之語,只有小部分未被伯克先生用在法國人民及其議會身上,那些怨恨、偏見、無知或所謂的智識能夠提示的一切,都傾注在不足四百頁的篇幅之內,伯克先生曾經一度不相信法國會發生革命。現在革命發生了,他就只能通過譴責來尋求退路。」
_________________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