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庫色:學生造反之父 - EP70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馬庫色(Herbert Marcuse)是另一位法蘭克福學派(The Frankfurt School)的重要成員,他曾在佛萊堡大學(Universität Freiburg)學習,曾師從胡塞爾(Edmund Husserl)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並在海德格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黑格爾本體論與歷史性理論的基礎〉(Hegel's Ontology and Theory of Historicity)。但後來和海德格發生政治分歧而離開,以後遇到了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因而加入法蘭克福社會學研究所。納粹上台後,他先後逃亡至日內瓦和美國,戰後仍留在美國執教。


馬庫色的思想有濃厚的黑格爾主義色彩,同時他又是馬克思主義者,所以有人認為他是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在1964年所著的《單向度的人》(One Dimensional Man: Studies in the Ideology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和一系列的著作,對1960年代的西方學生運動產生深遠影響。他因而被認為是學生運動的精神指導,後人普遍稱他為「學生造反之父」

 

單向度的人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有朝一日會被共產主義取代。馬克思指出當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個極點,資本主義會無意中為自己挖好了墳地,因為當它發展到極端,意味它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大大增加,工人的反抗意識就會高漲,因此工人就會起來推翻資本主義者社會,似乎一切都自然而然和順理成章。

 

有人認為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已經是晚期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已經是熟透了,但為甚麼在現代社會中仍缺乏反抗不合理的資本主義的變革力量呢?馬庫色的名著《單向度的人》就是對這個問題給出自己的回答。在他看來,造成社會缺乏變革的原因是︰技術的出現。但首先讓我們了解甚麼是「單向度的人」。

 

「單向度的人」主要是馬庫色研究現代工業社會意識形態時,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向度」(Dimension)可以指「維度」「方面」。馬庫色提出「單向度的人」其實指明了正常的人本來擁有多面向的能力。他認為正常的人擁有兩個向度或方面的能力︰肯定性和否定性。肯定性的面向有助於社會的穩定,亦即對現在社會秩序的肯定;而否定性的面向指通過否定、批判社會,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單向度的人就是指︰人們在政治、思想、語言等多方面都遭到社會的壓抑、麻痺,使自己的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逐漸喪失,而僅剩下肯定現存社會秩序的面向。

 

技術理性

 

馬庫色繼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之後,認為科學技術在現代社會的工業生產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時又履行意識形態的職能。科學技術從來不是價值中立,它有明顯的政治意向,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它在資本主義社會維持穩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科學技術如何履行意識形態的職能呢?馬庫色指出科學技術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所能享受的物品愈來愈多。馬庫色指出追求物質享受從來不是人的本質特徵,因為基本需求和享受是兩碼子事,人可以不享受,但不可以沒有需求,但在現代社會中,享受卻成為人們的主要特徵,難怪有人認為現代社會是消費社會。

 

馬庫色不否認人有基本需求,他區分了兩種需求︰真實需求虛假需求。前者指人們為了自身的生存,必須的需求;而後者指為了特定社會利益、社會穩定,從外部強加給人們的那些需要,換言之,如果把真實需要看成是自然需求的話,那虛假需求則是社會為個人建構出來的需求。馬庫色的洞見是在人們的眾多需求之中,有部份是由社會建構出來的,你可能根本不需要某些物品,但社會的輿論令你覺得你不能不擁有它。例如食物對於人而言是必需品,但潮流玩物在現代人看來,其重要性隨時不下於食物。

 

如果說商品能夠發揮令人不斷追求享受,減少批判社會的功能的話,馬庫色只是重述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Commodity fetishism)。馬庫色看出商品的大量製造,其實歸因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從多方面令人麻木,使人慢慢沉醉於物質享受這一點上,科學技術因而成為了服務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

 

在馬庫色看來,人們起初為了生存,不得不發展科學技術,但後來科學技術卻反過來成為抹殺人類的批判性、甚至奴役人們的怪物。馬庫色指出,人們發展科學技術,卻反過來被科學技術奴役,正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科學技術的異化。所謂異化(Alienation),這個字經常被很多人誤解,人們傾向把外在於自己,並與自己對立和對抗的東西都稱作異化,例如有人可能認為世界充滿不確定性、荒謬無比,所以對於他們而言,世界是異化的世界。但在馬克思主義的語境下,異化正確來說是指由自己的所創造出來的物被製造出來後,它卻成為不受控制,甚至與自己對立、奴役自己的情況。如果一物不是由自己創造,純粹跟自己對立,其實算不上是異化。

 

技術作為意識形態

 

如果是科學技術被人們創造出來後,又反過成為奴役、麻痺人們的變革力量,到底科學技術又是為甚麼人所利用,達到維持社會穩定的效果呢?馬庫色認為正是處於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階段看中了科學技術的肯定性職能,以此來壓抑和麻痺大眾,特別是無產階段的反抗意識。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內含自我否定、自我毀滅的種子,但要產生積極的社會變革,一個必要的前提是工人階段和資本家的階段,生活之間要存在巨大的差距。但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享受方式漸漸趨同。通過大量媒體宣傳、廣告、電影,操縱人們的愛好和需求,現在工人和老闆們也享受相同的電視節目、到一樣的遊樂場遊玩、僱主的女兒和普通職員都有能力打扮得花枝招展、普通職員現在也有能力買到一部性能極好的跑車。

 

如此一來,過去人們以社會分配不公的名義來抗議,但現在又有甚麼理由來反抗呢?既然每個人都有享有一定的物品,倒不如安穩地生活吧。對於他們而言,他們要想享有更多的物品,就要努力工作,但同時亦由於他們的投入,也使他們成為對現存生產關係(資本主義)再肯定的一員。馬庫色指出工人階級和資本家階級的差距好像慢慢收窄,階級之間的界線好像慢慢消失,也就令人覺得階段之間的對立已經不再存在。既然如此,人們就不需要思考社會變革,正是在這點上,科學技術發揮了意識形態的職能。

 

承上文,馬庫色看出工人階級和資本家階級的差距不斷收窄,而且更有不少人藉科學技術帶來的便利,由工人階級上升至中產階級。因此,馬庫色認為工人階段慢慢被納入整個資本主義體系之中,成為「工人和資本主義一體化」。由於科學技術被普遍地運用在各個生產領域,一方面工作好像變得更加舒適,而另一方面,大量工作的性質已經由勞力勞動變為腦力勞動,大量工人階段能夠晉升至管理層、工程師、文員等等。馬庫色觀察到在一些技術型的企業中,有些工人甚至誇耀自己從企業所得到的既得利益。這樣一來,馬庫色認為工人本身作為資本主義的否定性的力量,如今被轉變為肯定性的力量,對資本主義千依百順,甚至為其辯護。

 

科技發展的轉向


馬庫色深刻地揭示出科學技術必然會出現異化,反過來成為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工具,抹殺人們的否定性力量。科學技術製造的物質享受使人們有意無意地擁護資本主義社會,減弱工人階段反抗的鋒芒和力量。馬庫色早年曾投海德格門下研究黑格爾哲學,對於黑格爾和馬克思而言,精神會自我否定而出現異化。因此精神要全面復歸自己的本性,需要對異化再次進行否定,通過否定之否定,異化就可以達到克服。

 

如果科學技術在很多方面都影響人們的生活,甚至服務於社會的當權階級,充當維持穩定的力量。如果要達到社會的變革,就需要改變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技術的轉變,才能達到政治和社會的改變。如果說充當意識形態工具的科學技術是一種功能性的技術,即製造大量商品供人享受,馬庫色期望在將來科學技術能夠轉變為非功利性的技術,不再是變成為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