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書本馬戲團》:這間性商店如何見證美國同志運動史
Netflix 近日上架紀錄片《書本馬戲團》, 導演 Rachel Mason 講述了自己父母開設的同志色情刊物性商店的起落。從女兒的鏡頭之中,除了可以看到實體性商店的興衰,更看到美國同志平權運動的歷史,母親宗教與現實的矛盾,以及弟弟出櫃的心理掙扎。
不只賣書的「書本馬戲團」
紀錄片講述一家在加州西荷里活和洛杉磯銀湖附近的書店、同志色情商店「書本馬戲團(Circus of Books)」。它於1960年開業,到1982年因經濟問題頂讓給 Barry Mason及其妻子 Karen,這兩位正是紀錄片的中心人物。
Barry 和 Karen 並沒有對自己的子女說這家店究竟賣什麼,只是叫子女進店時看著地板,別四處望,但當然這個「秘密」還是瞞不了多久。結果當他們的孩子被問到父母的職業時,他們的回答總是「開書店」。
更有趣的是,妻子 Karen 是一位虔誠的教徙,但卻開著一個與自己宗教教義有衝突的同志性商店。其後當他們其中一位兒子 Joshua 向他們出櫃時,更引起了「這是否神對自己的懲罰」的想法⋯⋯。
紀錄片雖然近似「家庭紀錄片」,當中導演 Rachel 也擔當了訪問者的角色,時常被媽媽 Karen 吐糟「不知道拍這些有什麼用」,但當中的考察與資料片段十分詳細,而且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店的起落和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和美國同志史連繫。
石牆事件與驕傲遊行的誕生
《書本馬戲團》一片中穿插了幾個重要同志歷史事件,但並未有詳細說明,在此交代一下。
在片的初段提起了「石牆事件」(Stonewall uprising),這個發生在1969的示威衝突,可說是美國及全球同性戀權利運動發跡的關鍵事件。在60年代的美國大部份州份,同性間的性行為是非法的,而酒吧如果服務同性戀者,亦可能被吊銷牌照。這吸引了黑手黨經營一些非法酒吧,讓同性戀者(以及不同的性小眾人士)在晚上聚腳。在當時的日常中,同性戀者難以找到其他同性戀者,所以雖然這些酒吧賣貴酒,而且品質參差,但仍是同性戀社群的聚集地。
在1969年6月28日,因當時市長選舉臨近,所以警察的突擊檢查也變多了,石牆旅店(Stonewall Inn)成了其中之一目標。簡言之,這次突擊檢查使警察和酒吧內的同性戀者起了衝突,並衍生了一連串的示威抗議活動,當中有街頭抗爭,亦有平權遊行(驕傲遊行(Pride Parade)正是事件一年後出現,以紀念事件)。這個事件可說是性小眾群體平權的第一步,地位就如同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女士拒絕讓座給白人,而開始了黑人平權運動一樣。
愛滋病的出現,再衝擊同志圈與色情業
另一段重要歷史,則較為哀傷。1980年代,因為當時未對愛滋病(後天免疫力缺乏症)有很深的認知,結果使愛滋病在色情片行業中爆發,很多色情片演員受感染而死亡(按前演員 Shelley Lubben 指在1985至1992之間有27位),當中有一部份是男同性戀色情片的演員。片中 Barry 和 Karen 講述,他們認識並照顧了其中幾位,可說是那些病者演員最後的依靠。
正因如此,在1998年「成人產業醫療健康關注基金(Adult Industry Medical Healthcare Foundation,簡稱 AIM)」成立,並設立了美國色情電影業的監控系統,並且要求色情電影演員每30天接受一次愛滋檢測。
AIM 系統要求記錄演員的所有性接觸,如果某演員測試結果為陽性,就會聯繫該演員過去三到六個月所有跟他有性接觸的人。雖然此檢測是自願性質,但不做檢測會降低出演機會。但此組織已在2011年關閉,現時檢測的工作就交給了成人行業的非牟利協會 Free Speech Coalition。
在政治方面,亦同時影響了整個色情影片行業,在1980年代,威爾遜・列根(Ronald Reagan)當選總統後,尤其是在《Meese 報告》發表後,執法部門對色情內容進行了嚴厲打擊。根據維基百科,該報告分為五個部分,共35章,詳細介紹了色情行業的多個方面,包括色情片歷史和美國《第一修正案》保護範圍。 該報告還記錄了委員會指出色情內容的有害影響,以及色情行業從業者與有組織犯罪之間的聯繫。 該報告受到了色情行業內外許多人的批評,稱該報告有偏見,不可信且不準確。
Barry 更因此被 FBI 逮捕及起訴, 而他的律師以《第一修正案》作抗辯,最後在公司認罪之下 Barry 被釋放。但按 Barry 和其律師指,他能逃過牢獄之災很大程度與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當選有關,因為該任政府對於淫穢的看法與前兩屆政府不同,所以可以「從輕發落」,可見政治的更替與不同行業的發展有很大關係。
宗教與性向之間的矛盾與掙扎
片中當然有提到互聯網對實體性商店的影響,除了是色情片不需要再買 DVD 外,連同性戀者聚腳點的角色,也被不同的社交 Apps 代替。不過這可說是老生常談,所以筆墨不多。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Barry 與 Karen 的小兒子,也就是導演 Rachel 弟弟訴說當時出櫃的情況。他虔誠的母親 Karen 雖然接受他的員工或者所有其他人是同性戀,卻不知如何面對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經過多返掙扎後,再參與了不同的支援組,才作出改變並接受,現時更是這些支援組的「名星導師」。
而 Joshua 表示自己出櫃前已預備會被趕出家門,這使 Rachel 一度哽咽,因為她並沒想到弟弟居然有過這個打算。她亦問到「我的世界也很同志化,為什麼不想跳入我的世界呢?」
Joshua 回答:
「你的世界太同志化了(Your world is too gay),太藝術化了,我沒同感⋯⋯跟我那時的本質不一樣,也跟我現時的本質不一樣。」
在很多人眼中,同性戀者是一群人,異性戀者是一群人,卻忽視了當中的個體差異之大。雖然《書本馬戲團》以同志為主軸,但它讓我們感受到的,或許是我們認識他人時,應該關注的是作為一個人的她/他,而不是她/他的某一身份。
_________________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