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心靈是一塊白板 - EP27
作為經驗主義者,洛克(John Locke)對於抽象的形而上學甚為不滿,主張直面問題本身,不作過多抽象玄思。在著作《人類理解論》(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中,他表示人類在認識事物時,需要先考察自己的能力,看看甚麼事物是可以為我們認識,甚麼事物不可以被認識,他對人類認識能力的限度作出檢討的思想,影響了後來的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白板說
歐洲大陸理性主義者普遍認為人類有天賦觀念(innate idea),人心中存在原始、普遍和必然的觀念,在出時被一併帶到世間。洛克認為人心中沒有天賦觀念,「人心就如一塊白板」(Tabula Rasa),一切知識和觀念都起源於經驗。人們能夠經驗外界事物,並對所觀察的事物加以反省,我們便得到知識。
洛克反駁天賦觀念論者,他認為即使我們大多數人都承認某些思考和實踐原則,但也不能由此推導出那些觀念是上天賦予的。因為所謂的普遍承認原則可以由別的途徑達成,例如人們之間可以彼此協定某些原則。
邏輯學中的同一律和矛盾律呢?同一律是指A為A,如存在者是存在者,存在者永遠和自身等同,存在者在內容上可以不存在,但形式上存在者永遠和自身等同,舉個例子:獨角獸不存在,但獨角獸等於獨角獸是永遠正確。至於矛盾律,即是不能為A又同時為非A,如一物不可能同時存在又不存在,或一物不可能同時為真又為不真,同樣是指形式上正確而不涉及經驗之物。
洛克認為大部分智能障礙人士和兒童根本不具有上述觀念,既然不知道,自然談不上理解及同意。但馬上有人問︰智能障礙人士和兒童不理解這些原則,原因是他們沒有運用理性,只要運用理性,便可以發現它們。洛克認為即使理性能夠發現上述原則,也不能證明那些原則是上天賦予。他以這些觀點去強調經驗的重要性。
認識論
洛克指出人類知識的基礎是感覺經驗,人藉著感官經驗獲得知識。他區分了兩種經驗︰感覺和反省。洛克認為感覺認識是被動的,感覺主要和外界事物打交道,事物通過不同的途徑刺激人類的感覺器官,因此人們能夠獲得簡單的觀念。而「簡單」即是指不可再分,例如甜味和紅色已經是最基本的單位,不可能再細分。
至於反省觀念,洛克認為反省主要是以儲存在心靈的觀念為對象,人們可以對心靈中的素材加以反省、思考、懷疑、推理和組合等等。洛克認為人有三種反省能力,第一,人們能夠把眾多簡單觀念加以組合,形成複雜觀念,第二,把兩個觀念並列起來加以觀察,第三,把眾多觀念自主要觀念之中排斥出去,就是抽象能力。
性質與實體
當洛克解釋人類的認識的起源時,他便不得不探討外界認識對象。洛克對於外界事物作出了著名的區分︰第一性質和第二性質。第一性質是不論事物經歷何種變化,事物永遠保留了那些性質,例如大小、廣延、運動和靜止等等。第二性質是那些不為事物本來所具有的,只是物體藉著第一性質在我們心中留下的觀念的能力,例如聲音、顏色和味道等等。
不過洛克拒絕實體這個概念,洛克認為實體只是眾多的簡單觀念經由人的反省能力組合而成,本身並沒有實在。而且人們會認為實體存在,只是因為人們習慣用一個名詞去命名一個觀念集合體,才產生有一個實體的錯覺。
人格同一性
由於對人類知識的活動的探討,洛克必然要討論人格同一性的問題。如果將一事物在某個地點和時間存在的狀況,跟其事物在另一地點和時間作比較,我們得知這同一事物之前與現在的存在狀況是一樣的,它亦會在時空中延續著。我們透過如此的過程,從經驗中得出同一性這概念。
洛克區分了人的同一性和人格同一性,認為兩者是不同情況。人的同一性一定是在時空延續著的身體及非物質的精神,兩者組合而成。至於人格同一性是指意識的延續性,洛克認為人有思想,思想就是意識,意識就是在不同時間和地點都能夠察覺自己就是自己,在認識時會知道是自己在認識。
由此看來,洛克所指的人格同一性,依靠的是人的記憶。人能夠回憶自己的過去,並且他能回憶自己多久遠的過去,即意味他的人格同一性能達到多遠的廣度。對於洛克而言,人最重要的是能知道上一刻的自己就是現在的自己,如此的人格才是完整的人格。事實上,人格同一性是法律和道德的前提,因為若上一刻的小明不同於下一刻的小明,他就沒必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