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7取消3.5mm插口/科技中的基建政治
上星期,蘋果終於正式公布了iPhone 7的詳情。一如傳聞所言,新iPhone不再設有3.5mm插口,亦即是我們沿用已久的耳機標準插口。取消的原因眾說紛紜,官方有說法,坊間也有一套解釋,但原因不外乎是「減薄厚度」,或者「增設立體聲喇叭」。當然,蘋果由喬布斯時代已經對厚度有一份執著,總之就是越薄越好。但是大家都過份著重於討論「犧牲耳機插口騰出空間後有何影響」,卻未免忽視了「犧牲耳機插口對於耳機本身有何影響」。改變iPhone的配置單單為了美觀?未免過份天真。
對於蘋果放棄作為耳機標準的3.5mm插口,諸位不必驚訝。翻看歷史,逆潮流而行根本是蘋果的特徵。例如在播放媒體的格式上,無論iPhone抑或iPad都不支援當時流行的Flash,而是採用了另一個格式html5(所以用蘋果機的男生們都沒有辦法直接看某個亞洲熱門網站)。又例如當年MacBook Air也沒有CD-Rom,也是令人震驚。由此可見,蘋果除了對薄有執著,對於「標準格式」都有份執著。假如純粹從美觀、功能出發,或許能夠說明個別情況,卻要解釋一系列的改動難免有些吃力。要深入了解蘋果拆掉3.5mm插口的動機,必須將這些事件串連起來查究。而我認為,其中一個關鍵乃是在於「基建」。
科技中的基建政治
如一個月前,我在〈奧運後的反思:拉丁美洲與奧運的宿命重疊之處〉一文中所言,基建是權力關係或者資本流動的重要樞紐,而這些樞紐如何配置,則涉及權力問題,這我稱之為基建政治。但「基建」又何止於高速公路。在耶魯大學建築系任教的學者依絲達玲(Keller Easterling,筆者暫譯)在《Extrastatecraft: The Power of Infrastructure Space》一書中就指出基建來到科技發達的時代,並不單指橋樑公路火車軌,更加指向如格式一類的「規格標準」。
書中強調,無論是信用卡的厚度,螺絲的長度,出版物的ISBN,紙張的尺寸,貨櫃的大小,所有度量衡都是全球地標準化。所以我們在香港申請的信用卡可以到歐洲使用,於美國印刷的書本其ISBN在香港都同樣適用。而制定些標準的機構就是1947年成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亦即依絲達玲所指,超越國家的「extrastatecraft」,一種超越國家的管治,將聯合國的標準推廣到全世界。
掌控了公路橋樑,就掌控了經濟分配權。而掌控了這些規格標準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如當該規格標準的版權是由私人公司擁有。例如Flash的版權就由Adobe所擁有,那麼當Flash成為了「通用標準」後,每逢有新電腦、新電話、新媒體播放程式上架,都必須經過Adobe一關,Adobe就變相掌控了整個網絡世界的媒體播放權,掌控了媒體的流通。它可能會收費,可能會藉升級之名套取客戶資料,甚至可能控制甚麼可以播,甚麼不可以播。標準格式,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是一種「基建」。所以當年喬布斯說甚麼Flash耗電,效率低可能是不支援Flash的原因之一,但絕不是主因。主因是喬布斯想要奪回網絡媒體流通的控制權,於是採用了公開的html5格式。
所以蘋果屢次逆潮流而捨格式,並不單是為了「美觀」、「功能」,而是要重奪配置基建的權力。放棄Flash,放棄3.5mm插口,都是 「基建政治」的操作。
Lightning決戰3.5mm插口
將「標準」的所有權由廠商回歸大眾,似乎很美好。但是很抱歉,蘋果公司也是一間上市公司,和我們親愛的港鐵一樣向股東負責。所以深諳「基建政治」的蘋果今次嘗試了一次「逆向操作」。3.5mm插口的版權是公開的,並不像Flash一樣主動權落在某些私營廠商手上,按道理沒有「解放」的必要。然而蘋果依然要逆世界而行,強迫其用戶以Lightning接駁耳機。其關鍵在於,Lightning的版權在蘋果手上。用iPhone者眾,耳機廠商若要從中分一杯羹,就必須生產以Lightning作接駁口的耳機,亦即要向版權持有人蘋果申請。
如此一來,蘋果就能從控制耳機標準中牟利,例如向生產商徵費(假使沒有人生產也沒所謂,反正著名耳機廠商Beats一早已被蘋果收購,現有的Lightning耳機均是由Beats生產)。蘋果的營利方式不再是單單向大眾售賣電子產品,單單一種「B2C」(Business-to-Costumer)的營商模式;而是跨向一種「B2B」的營運模式(Business-to-Business),以其龐大的用戶群作餌引其他商業機構上釣。還有另一例子:在iOS平台上,其實有一個叫Newsstand的應用程式,負責處理雜誌期刊的訂閱與儲存。蘋果也是以此統一格式,從雜誌發行商身上牟利。更進一步,蘋果的App Store也是按照同樣的邏輯運行。雖然iPhone7仍舊配備了「Lightning-3.5mm」轉插器,但這只是因為蘋果不急於一時。想當年「Flash vs. html5」,蘋果也是步步逼近,最終連Google旗下的瀏覽器Chrome都轉用了html5,Youtube也以後者作默認播放格式。
當世界的經濟規模如此龐大,流動就成了關鍵;當流動成了關鍵,關鍵中的關鍵就是維持流動順暢,而這就依賴標準化的基建。所以,蘋果真是為了用戶感受而「放棄」3.5mm插口嗎?不,這只不過是壯士斷臂,謀求更大商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