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格拉底:自然時期 - EP08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開學的鐘聲已經敲響了,我們的無睡意哲學系列也將迎來新一季。這次主題我們將會從轉移哲學史發展,呈獻給大家。小編深知,每一個剛接觸哲學的朋友最頭痛的事情就是要牢牢記住歷史發展的順序,千萬不可搞錯。所以我們這次的無睡意哲學課系列,不僅希望能為大家普及哲學知識,也希望能帶給正在哲學系含辛茹苦的同學們溫故知新的機會。

當然啦,這次的哲學史系列對於深埋在哲學書裡的小編們來說,又是另外一個殺死腦細胞的挑戰。簡單概括一下未來「無睡意哲學課」的內容,小編會從西方哲學的源頭開始,一直講到當代的哲學思想,用大概橫跨十四週的時間闡述整個西方哲學史的變遷及發展。而在具體形式方面,小編會按哲學史順序書寫,每週挑選一個哲學家或一個派別的哲學思想較為詳細地討論。

因為這次的工作量較為龐大,所以如果小編出現任何內容或是文字上的問題,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正。我們絕對歡迎您的哲學意見。這星期我們就會從古希臘的哲學起源開始講起,由前蘇格拉底時期到三哲,也即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亞里士多德為止。

自然哲學的興起

現今學界的基本共識是以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為分割點,繼而把西方哲學的起源歸結到古希臘時期,前蘇格拉底時期(Pre-Socratic)的不同學派。其中時間最為久遠的就是米利都學派(Miletus School),他們的築基點是宇宙萬物的創生本源。換言之,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這即是米利都學派探索的基本問題。而在尋求答案時,米利都學派的代表人物泰利斯(Thales)提出了萬物由「水」構成的理論。他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則認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是一種沒有固定形態或性質的「無定形」(apeiron);還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以無所不在的「氣」去解釋宇宙起源。雖然米利都學派各人的答案都有所差異,但他們都希望通過尋找一種「本原」(arche)去解釋宇宙如何起源的問題,而且他們的答案都是在自然世界中所探尋而來的。故此,我們可以說哲學的起源是對自然的研究,即是「自然哲學」(natural philosophy);而哲學初始的討論不在於研究人的思想,而在於研究宇宙萬物,也即是「宇宙論」(cosmology)的問題。

邏各斯

米利都學派之後,宇宙論的問題也被艾菲斯(Ephesus)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傳承了下來。但這位哲學家除了以「火」去解釋世界原質的問題的起源,還特別關心自然世界的秩序問題,他以「邏各斯」(Logos)來意指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而邏各斯本身也具有客觀性、公共性、共同性以及普遍性,從而能從一始終地永恆存在。

在宇宙起源的問題上,還有扎根在古希臘殖民地,現在意大利南部地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ism),他們通過對音樂和數學的研究,並提出音樂與數的和諧說。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皆數,數是萬物的原型,萬物都是數的摹本,而數的原則就宇宙萬物的邏各斯。位處同一地區的艾利亞學派(Elea School)則有著不同的看法,該傳統最主要代表的是巴門尼德(Parmenides)和他的「存有」概念。他堅信「非有」不能存在,並進而設想「存有」不能涉及過去、未來、運動,從而形成了「不來、不去、不動、不多」的「太一」(One)學說,並認為若要了解宇宙起源的真理,其實就是要認清「太一」的真實存在。

原子論

自艾利亞學派之後,古希臘的哲學家們似乎開始傾向於用不止單一,而是多元的原質去解釋宇宙的起源。比如有阿克拉喀城邦(Accura)的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他提出以物質的元素解釋宇宙萬物,而這種元素是——土、水、火、氣四者合一的;以及恩培多克勒之後的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他也是「原子論」(atomism)的創始人。德氏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atom),即是一種最後的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而構成萬物的基本答案就是數量無限的原子。而且由於原子本身能運動,所以原子能結合或分離,從而形成宇宙萬物。

除了上述數個著名派別之外,前蘇格拉底時期還有其他不同形式內容的學說,比如克塞諾芬尼(Xenophanes)、芝諾(Zeno)、伊壁鳩魯(Epicurus)等。但總結而言,主流哲學界會把這段時期稱為「自然哲學」,或說「前蘇格拉底」時期,而希臘也有把哲學家(Philosopher)稱為生理學家(Phusiologoi)的傳統,所以前蘇格拉底時期希臘人談的「哲學」,是保有一定神秘性而又與人息息相關的自然與宇宙。但到了蘇格拉底時期,希臘人除了對自然的秩序有興趣的同時,又希望於自然中找到人與人共同相處的秩序。為何會有這樣從自然到人本的哲學史轉變呢?這就要留待明天開始的無睡意哲學課第二課,蘇格拉底與智者哲學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