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恩:集合論 (08/04)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今天要介紹的一位哲學家:約翰.維恩 (John Venn),今天是他182歲誕辰紀念,他發明了我們在課本裡常見的維氏圖(Venn diagram,又稱溫氏圖、文氏圖)——透過三個圓圈重疊,就能知道每個群組之間的聯繫。

 

維恩1834年今天出生於英國,在20歲時入讀劍橋大學數學系,在畢業之後他沒有立即踏上學術之途,而是因著他基督教背景而成為了一名基督教牧師。直到他28歲那年,他回到母校劍橋大學教授道德科學(moral sciences),這是當時一門以科學方式如心理學、大腦科學來講解倫理、道德的哲學課程,現在已易名。在那時候,他也著手編寫關於數學邏輯的著作,於1866年﹐32歲的他發表了他人生第一篇數學邏輯著作,名為《機運上的邏輯》(The Logic Of Chance)。


維氏圖

 

1880年7月,維恩發表了論文《論命題和推理的圖象化及機械化再現》(On the Diagrammatic and Mechanical Representation of Propositions and Reasonings),裡面介紹了他自創的集合歸類方式,維氏圖也是這論文中首次出現。


維氏圖看似跟哲學無關,其實不然。將複雜的思想設計成維氏圖這個簡易模型,這個蘊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哲學。簡單至我們想要學習邏輯學,維氏圖能幫我們以圖像的方式,清楚表達與整理出例如三段論等的邏輯命題。溫氏圖跟後來數學上的「集合論」(set theory),處理的是相同的問題。維氏圖裡三個圓圈,就代表了集合論中的三個集(set,或類),讓我們知道各類之間的邏輯關係是怎樣、一個元素或類在某一個特定位置會有甚麼結果等。數學和哲學在許多情況裡也有相似地方,例如笛卡兒本來就身兼數學家、幾何學家與哲學家等多重身份;現在仍然相當活躍的法國哲學家巴迪歐(Alain Badiou),更是非常大膽地以數學來建構自己一套全新的存有論,當中巴迪歐所使用的數學工具就是集合論,以討論存有與存有所包含的存有者之間的種種問題,而這些都跟維氏圖有關連。


另外,維氏圖與另一種圖類很像,叫「尤拉圖」(Euler diagram),也是以三個圈表現展示類之間的關係,兩者的分別就在於尤拉圖表現的是各類之間的特定的組合關係;而維氏圖則表示了類之間的所有可能組合。

 

紀念

 

維恩對於邏輯學有很大的貢獻,除了發明了「維氏圖」外,他更修正及補充過去一些含混的邏輯概念。1923年他於劍橋去世,赫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ull)在1928年搭建了一棟以他為名的建築物,而他母校劍橋大學凱斯學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也把餐館換上「維氏圖」的花窗以紀念維恩。在2014年的今日,Google Doodle以「維氏圖」作為主題,利用動畫作出各種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