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香港藝術節】不能隻眼開隻眼閉的《沒有大象》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大象從來都是我們用來比喻事物的象(!)徵。而內地編舞家常肖妮2017年獲得培青計劃委約創作,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首演的《沒有大象》,就以大象這意符作為創作的主要象徵。她把西諺「Elephant in the Room」(舞作英文名字)推得更盡——你說的是裝作看不見,常肖妮要講的是:大象象徵了無窮盡的孤寂或人心裡不敢碰觸的真實或真相,「牠」被巨大的沉默,又或者無垠的時間所掩蓋,於是久而久之,彷彿真的從沒存在過。

記得看過她的訪問,她說創作素材都是由表演的舞者而來。通過排練及工作坊,找出各人內心深處的記憶與傷痛、喜悅與憂愁、快樂與苦悶,合成強而有力的內心拼圖,令觀眾反照自身。記得當天在北京看首演時,舞者以肢體的動作呈現意象,而自己是深深被舞者透露著的無聲迴避和否認所感動。

編舞家常肖妮藉着今年的香港藝術節將《沒有大象》帶到香港。

近年開始積極為本地編舞及舞者提供交流創作機會的香港藝術節,也許因此看到作品的潛質。於是邀請常肖妮來港,創作全新的演出,遂有了這一屆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的《沒有大象》香港版。

在北京公演時大獲好評的《沒有大象》,將加入全新元素,給予香港觀眾不一樣的啟思。

港版的《沒有大象》正式登場

常肖妮於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及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電影學院畢業,曾創作多個獨舞作品,並於內地或海外的不同舞蹈比賽獲獎。近年舞而優則編,群舞《沒有大象》在北京首演時也獲相當好評。

是次演出陣容找來專業舞者,也有剛畢業的新面孔,換來不一樣的火花。

由於是要尋找真實的故事和情感,這次在港創作,常肖妮挑選舞者時,不太著重是否有舞蹈背景,反而追求多元。在這次香港演出的公開遴選名單中,她選了包括一位來自甘肅和五位香港本地的表演者。六位舞者中,有受過專業訓練的編舞或演員,也有職業跟藝術風馬牛不相及的表演者,有相當演出經驗的,也有畢業不久的年輕新面孔。通過個多月的排練,大家一起成就這個在香港發生的《沒有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