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情的自言自語(二)上帝那種愛是怎樣的|曾瑞明
作者|曾瑞明
柏拉圖由欲愛(eros)上升至神性,似乎頗符合基督教歌頌的大愛。柏拉圖式的愛(Platonic love,柏拉圖當然自己沒有用這字)沒有任何欲望,與性無關。但是別忘記,欲愛是希臘的產物,而神愛(agape)則是原初基督教的概念。柏拉圖筆下的欲愛就算上升至追求美,那仍是自我在追求大美、大善——與神無關。
欲愛和神愛不可混淆
欲愛和神愛之間的對比與箇中關係,一直有學者研究。瑞典信義宗(Lundensian School of Theology)神學家虞格仁(Anders Nygren),1924年起於 Lund Univiersity 擔任系統神學教授,他著名的作品《神愛與欲愛》(Agape and Eros,已被譯成多國文字)就指出欲愛和神愛不可混為一談。欲愛(就算是 heavenly eros 也一樣!)是自我中心的,而且是獲取性的(acquisitive)。無性欲不等於無欲,不等於無個人利益;沒有條件,完完全全是自我犧牲,就只有上帝對其各種創造物無條件的神愛。
如果我們要愛上帝,就不能按柏拉圖那愛的階梯去追尋,而應以神愛為標準。《新約聖經・約翰一書》(First Letter of John)這樣說︰「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神不用去愛,神就是愛。祂創造就是出於愛。創造者並不缺乏,我們只是被創造者,是不完全的,故此我們只能學習、模仿神的愛。「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祂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這樣、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祂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God is love, and love, Agape, is God.」上帝是愛,我們跟祂的方式去愛,才是最了解祂的方法。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就受到這觀念影響,他指出當我們說愛,並不只是指一些情感、情緒。當然路德・金亦不會叫我們真的帶著感情去「愛」壓迫者,但他仍說我們要愛我們的敵人。這種愛就是 agape:理解,善心對所有人。這是一種並不需要回報的大愛,我們借著這愛的觀念,向我們敵人溫柔地說:你錯了。
虞格仁在他的書中則追溯至奧古斯丁(St. Augustine),指出 agape 被 eros 的概念稀釋了。我們視對上帝的愛為一種德性,博愛(charity,拉丁文為 caritas),但 agape 不是德性,它是從上帝那裡來的。(話說回來,奧古斯丁有幾個指涉「愛」的字︰caritas、amor、bona voluntas)
愛是恒久忍耐?
虞格仁並沒有否定婚姻或男女之愛,對此他基本上是存而不論。他只想根本地指出基督教正統的愛是甚麼。可是,帶著這種神愛的觀念,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其他愛的現象?我們又會不會在《聖經》引述有關愛的篇章時,引喻失義?
比如每當有人分享夫妻不和、男女不合的情景;或在喜氣洋洋的婚禮,總有人走出來,引述《哥林多前書》大家都熟悉的句子︰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問題在於這種「愛」是否適用於凡人?《哥林多前書》中的愛,說的到底是不是「神愛」——那種無條件、無動機的愛?那就不會是男女之間愛的秘方!
請教過一位讀神學的朋友,他打趣說牧師當今喜歡隨意解經。這更激發筆者自行研習,爭取調查權、發言權。調查之下,知道《哥林多前書》是二千多年前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哥林多是羅馬的一個貿易大城市,非常富裕,所謂「有錢就任性」,城市人的心的確很難純樸。哥林多正是「一個醜聲遠播、奢華淫逸的城市,是東西方罪惡的淵藪」。她出名沒有性道德,性事業暢旺。在羅馬,男人除了妻子,不能跟比自己地位高的女人睡覺,比自己地位低的則可以。因此奴隸、妓女就成了男人婚姻外的性對象。保羅對此很有意見,他提出婚姻外不應有性,婚姻內則不能無性。將性跟婚姻掛上勾,可說是保羅重要的一筆。
男女共處不是沒有條件的,往往是受情慾驅使,它令人神魂顛倒,朝思暮想,也是如此。但它也是具體的,你只能愛某一個人而不能愛「所有人」。它當中有沒有道德可說,我們倒可以以後詳談。
話說回來,保羅在此仍有神愛的傾向。愛比恩賜重要,比恩賜更恒久。根據《新約》研究的專家 Craig Keener《1-2 Corinthians(New Cambridge Bible Commentary)》一書,保羅是將愛的德性跟恩賜比較。恩賜是指「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但愛仍是比恩賜重要,「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樣」、「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沒有愛,這些奧秘、知識甚麼都不是。
哥林多人著重神的恩賜,但卻不重視愛。保羅叫哥林多人改變自己的行為,可以想像他們的愛就是「不」後的所有特質。
在保羅的系統裡,愛佔有最高的地位。「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這種愛必然不是男女之間的欲愛,而是彰顯上帝大功的神愛。男女之愛怎能沒有嫉妒、自誇、張狂和害羞的事?真理、正義跟男女之情有甚麼關係?是沒有的,但這卻跟神有關。
基督教中神的愛是不需要動機的,愛的也不會是某一個人,而是所有人。不是因為你值得愛才愛你,反而是你是罪人才去愛。你是誰也不重要,你是上帝的創造物。凡人不是神,但可以模仿這種方式去大愛,去賜予。
愛你的仇敵,愛罪人,都是依著這種大愛,它令我們克服自愛,更重要的是彰顯神聖。但你若用這觀念來對待你的情人,恐怕就嗚呼哀哉。而且,這種愛就值得歌頌嗎?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