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進化到宇宙終結:德日進的生命哲學 (上)丨黃大德
胡境陽編劇、前進進劇場參與製作之《聽搖滾的北京猿人》在十二月中於土瓜灣牛棚劇場上演。劇中以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法國天主教神父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為主角,相當有趣。故事以兩條線索編織構成:一條線索圍繞德日進及其女性朋友露西為心智圈進化理論是否人道合理而爭辯;另一條線索講及年輕的香港女演員在準備遴選參演契訶夫劇作《海鷗》之際,驚遇俄國女鬼魂,又碰上從事自由撰稿員的鄰居為政府宣傳在香港發現北京猿人化石之盛事。兩人回首傘運往事,無奈承受難以逆轉的歷史洪流。劇中只有德日進特立獨行,堅持信念,一貫樂觀,其餘主角一概飽受戰亂或革命摧殘的心靈痛苦,叩問人性美好在悲慘世界中如何可能的現實意義。進化是必然嗎? 意識和世界要走向大同嗎? 難道歷史發展真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回想當年德日進身處亂世,他究竟是天真樂觀相信人性的美好進步,還是借進化論的烏托邦異想來逃避現實的迷茫及失落?的確,德日進的事蹟、思想及著作對香港人頗為陌生。若然讀者對二十世紀的法國哲學及當代西方基督教神學認識不多,也許不會聽過這個名字。聽說《聽搖滾的北京猿人》這套舞台劇是胡境陽去年上演的《荒幕行人》之續篇。兩劇當中均有提及德日進的故事。由於筆者當時不在香港,無緣欣賞上次劇場如何再現德日進的事蹟。不過,德日進對生命進化的思考相當獨特,加上他的樂觀信念,構成了自成一格的生命哲學(源自德文Lebensphilosophie),與西方哲學史上其他生命哲學的形式不同,例如尼采、狄爾泰或柏格森之類。
再現德日進
德日進(1881 - 1955)(資料圖片)
德日進,這位二十世紀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神父、神學家、哲學家、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曾在中國生活和考察二十多年,積極參與北京猿人頭骨考掘工作,是其中一位發現者。他的生平事蹟早於四十年代還在世之時經由他的中國好友楊鍾健在《真理雜誌》上撰文介紹(〈懷地質學家德日進先生〉,1944)。
五十及六十年代台灣的天主教中文期刊,也散見評介德日進神哲學思想的文章。他那本頗為艱深,卻廣為人所傳誦,嘗試整合科學與宗教對進化論解釋的傑作《人的現象》(Le phénomène humain, 1955) 也在1969年首次被譯成中文出版(李貴良譯)。其後,也有另外兩個中文譯本出現(李弘祺譯1983年,范一譯1997年)。
1981年,在紀念德日進誕辰百年之際,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周明鎮及李彥賢出席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巴黎舉辦的研討會。【註1】時任法國總統法蘭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亦在結束大會上致閉幕詞,稱讚德日進一生為樂觀的烏托邦主義奮鬥,反抗絕望,堅信世界大同必定實現。他延續也創新了柏格森的哲學傳統,重塑了行動哲學的新義,與馬克思和布隆德(Maurice Blondel)的貢獻看齊。【註2】
直至九十年代,德日進的其他著作也在中國大陸被翻譯及推介。縱然數量不多,他的名字也開始在論及「科學與宗教就進化論對話」的文章上偶爾可見。另一方面,由於台灣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流行、或是倡議心靈意識革命,以致強調冥想、瑜珈、素食、氣功等宗教靈性復興熱潮,並隨著胡茵夢等人推介美國時髦作者瑪麗琳.弗格森(Marilyn Feguson)一書《寶瓶同謀》(The Aquarian Conspiracy, 1980) 的關係,德日進再次被媒體炒熱,以靈性咕嚕(guru,又譯上師)的面孔出現。
然而,在英美流行的新紀元運動對德日進的挪用通常流於偏讀,甚至誤讀,未曾有過深入探討他的哲學思想,放進法國天主教經院神哲學傳統和現代主義派神學爭辯之張力,以及法國生命哲學、精神主義、人格主義、唯物主義及柏格森主義的脈絡加以理解,可謂尚未把捉到作為一個知識譜系的德日進主義(Teilhardisme)。要理解德日進思想,還是要返回他一生最迫切關注的中心主題:進化。
《人的現象》之思想扼要
“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美籍烏克蘭生物學家費奧多西‧多布然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這句格言絕對適用於瞭解德日進的進化思想。德日進的進化觀,建基於一種嘗試調和科學與神學的矛盾,以及結合宗教創造論和生命進化論兩種解說的辯證式表述。這種辯證進化觀可以三個關鍵詞來表達:分散(divergence)、聚合(convergence)及呈現(émergence)。簡單來說,自然界每個生命界別當中物種的演化,都是由多元紛繁的現象朝向一個中心,在每個類別聚合所有分支的發展。直到各類別最後被提昇為一個超越人類的心靈意識,在全宇宙呈現為止。一切萬有在進化過程中終歸要聚合在一個中心的高峰點上,即是德日進所指的宇宙奧秘之圓滿。
德日進指出,進化的關注點落在人的身上。歸根究底,只有在人身上,意識才會意識到自己本身;也只有在人身上,進化是朝著心智思想的方向發展:人類發現自身就是進化走向自我覺醒的經歷 (L’Homme n’est pas autre chose que l’Évolution devenue consciente d’elle-même)。【註3】 由他離世後所出版的《人的現象》一書可見,德日進從四個歷時的維度探索進化的意義:生命前、生命、思想及超生命。
在生命前的階段,德日進首先假定了一種宇宙創生(cosmogénèse)的過程,其中宇宙質料(étoffe cosmique)在地球形成和生命出現之前已經存在。隨時間流逝,由宇宙質料衍生的物理物質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進化,只可惜科學家未有從其裏面觀察這種現象的變化。德日進對物質採取最為精神主義哲學形式的理解:物質的內裏性(l’intériorité de la matière)。物質的內裏性表現在它的動力發展上。在這種內在動力的驅使下,物質在進化過程中日趨複雜化,並且向前也向上邁進精神層面的轉變。
德日進想要依循一條「複構─意識」的規律(loi de complexité~conscience)來理清意識與物質在生命進化中之聯繫:生命朝向越來越複雜化和意識化的方向進化。換言之,意識強弱的發展與物質結構的複雜排列互相關連。根據「複構─意識」的規律:物之複構是表,物之意識是裏。由此可見,生命不是物質的例外現象。因此,生物也可以被視為高度複構的物體或具備極高排列特性的物理現象。物體的結構越複雜,意識濃度越高,靈長類動物的身體及大腦結構就是一例。相反,一般物質之意識濃度不高,所以不易被科學家察覺。這看法與一般物理學迴異:生命被視為物質的例外現象(épiphénomène),不屬於物理世界的範疇。具有意識的生命與物質世界的研究分割開來,因物理學家重視研究物質的外表而忽視內裏。
心智圈的形成
跟許多科學家相同,德日進認為生命由無機物過度至有機物的轉變中呈現,締造了生物圈(biosphère)。他由細胞分裂,微生物出現,一直談到植物和動物的紛繁演變,及至人類出現,構成一株生命樹,清楚展現生命是朝向一個目的而進化。意識的發展隨著腦袋在靈長動物的變異而得到提昇,心智圈逐漸形成。心智圈(noosphère)泛指一種人類的智力範圍,代表一種心智創生的演化過程。它扭轉了地球及生物界的本來面貌,是宇宙演化史迄今為止的一次大事件:生命和認知構成了宇宙和地球演變的基本特質。這種認知能力在於人類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意識,有別於其他物種。人類出現,經歷由各個猿人群種走向智人 (Homo sapiens) 的階段,形成各種民族及文化中心,促成了人化(hominisation)的實現。這種人化描述了人類意識演化的過程,指向實現一種心智化或人文化的普及現象,出現了以部落為中心的思想。
德日進認為,循著宇宙、地球、生物及至人類演化的經歷,生命進化終歸要走向一種心智趨同的方向,一種向心的進化。進化的一般規律是依照由簡而繁、由生理形態轉向心智層面,從而向前和向上進發。它沒有因為智人在生理形態上成為現代人類的出現而終止。相反,進化的焦點轉至人類,即是人的創生(anthropogénèse),也是宇宙創生的高峰(cosmogénèse)。進化聚焦在人類心靈意識和大腦神經系統的交接發展上繼續進行腦化(céphalisation)作用。意識和大腦發展越複雜,腦化作用便越強,進化也日益腦化。進化沿著腦化的發展繼續推進。言下之意,靈長類動物是哺乳動物在生命樹上最為突出的一個分支,皆因腦化程度在靈長類動物上最為強烈和顯著。
由於思想的出現,生命外在形態的進化返回生命內在意識的進化。隨著腦化作用的日漸擴大和划深,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向單一的心理社會,構成單一的心智體系。人類各個不同民族和文化群體藉著科技使用而實現思想交流,最後演變為一種超越個人層面的心智綜合,達到全人類心智趨同的境界。這種心智的趨同也指向心靈和宇宙間所有物質的趨同,聚焦於一個終結點上。這個終結點是各中心的中心,能夠聯合各中心的力量是一種愛的能量(amour-énergie)。正是由於愛這種能量的聯合作用,促使宇宙所有物質和所有心靈實現一個大聯合,令全宇宙每個角落都得以心智化,由人類社會擴散至整個地球,遠及各個星群和銀河系。一個充滿意識、與人類結合和建立關係的宇宙,就是一個具備人格的宇宙(universel-personnel)。這個終結點正是奧米茄焦點(Oméga),意識在心智上的複雜化達到頂點,將物質完全精神化,是宇宙歷史創生起始阿拉法焦點(Alpha)的終極圓滿。
「奧米茄」這個概念揭示了德日進如何引入基督教神學構造一套帶有終末含意的進化論。德日進相信,上帝除了道成肉身,成為耶穌基督之外,也藉著基督進入物質之中,向宇宙揭示自己。基督在物質之內,指引進化的方向,直到將大地一切萬物一併昇華,和自己聯合,即是使徒保羅所指的上帝在萬有之中成為萬有。這正是宇宙的基督(Christ cosmique)。這個造就一切萬物聚合一起,沒有障礙,結成一體這個圓融 (plérôme)的時刻,正是進化的終結,也是宇宙的完成,是天地之間一切生命個體彼此共融的高峰。為此,描述這個終末時刻又被稱為基督的創生(christogénèse)。
對《人的現象》之批評
《人的現象》2008年再版英文版封面
德日進在《人的現象》中提到這是一本「科學書」,自己在進行科學研究。他在書中描述的進化理論揉合了宗教與科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命哲學。不過,他這套生命哲學大多被從事科學研究者詬病為「宗教味道」過濃,疑似宗教神學多於科學理論。即或不然,他的生命哲學也有泛心主義(panpsychisme)之嫌疑,尤其是對於物質具有「內裏性」意識的肯定。
然而,對於許多宗教研究者來說,德日進的宗教理論建基於對進化論的迷戀,因此不夠正統及傳統。他的神學理論帶有泛神論(panenthéisme)的偏好,略有幾分貌似斯賓諾莎,將宇宙人格化,甚而類同於上帝;也染有靈知主義(gnosticisme)的危險,仿如傳授靈知(gnose)玄學,以此與天地神人萬有合一;又或者與俄羅斯宇宙哲學(cosmisme)相提,宣揚超人類主義、全球化、地球母體、宇宙意識或銀河系星際公民等,例如跟德日進同期的弗拉基米爾‧維爾納茨基(Vladimir Vernadsky)也提出了心智圈概念。
再者,德日進在他的作品中從未提及「惡」和「死」的問題,未能解釋邪惡如何令大量物種在進化史上滅絕及失敗,這點倒令當時的羅馬天主教教廷極為不滿。就在交給教廷《在一個演化的世界裏惡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Quelques remarques sur la place et la part du Mal dans un Monde en Evolution》, 1948)的申辯文中,德日進依循一條傾向自然主義的進路,指出「惡」和「死」在每個自然演化階段中出現,是常見現象,也是自然現象,用作提昇進化的良好效果。
以上幾點對《人的現象》之批評,大多是出於對德日進進化觀能否合理之疑惑。於科學與宗教兩者來說,德日進可謂兩面不討好,與二十世紀初柏格森創造進化論之命途甚為相似。在進化論的哲學思想傳承上,德日進無疑受到柏格森的重要影響。不過,德日進絕不是一個柏格森主義者。他們的分別留待下節討論。
註釋:
【註1】劉東升〈序〉,王海燕編選:《德日進集》。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9: 1頁。
【註2】法國密特朗總統的閉幕詞可參考:Discours de clôture de M. François Mitterrand,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au colloque international consacré à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Paris, UNESCO vendredi 18 septembre 1981 (http://discours.vie-publique.fr/notices/817118800.html).
【註3】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Le phénomène humain, Éditions du Seuil 1955, p.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