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導演侯季然:「文青」的標籤,我避之唯恐不及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陽光和煦的下午最適合慵懶漫談。侯季然談話的語調,讓人輕易便聯想到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裡面那些輕柔舒適的鏡頭。這位生長於台北的導演,或許香港觀眾對他會略感陌生,然而他的新作——台灣民歌紀錄片《四十年》在港台電影節中廣獲好評,《書店裡的影像詩》更可稱得上是開創了全新的「台灣印象」;喜愛台灣文化與電影的讀者,必定不能錯過這位精於詩意敘述與懷舊情調的年輕導演。
要描述侯季然的電影作品的特色,大概不可離開「時間」與「時代」二字,從成名作《有一天》到紀錄片新作《四十年》,導演持續而婉約地詢問著二者的關係。因著對時間的細膩觀察與體悟,侯季然的電影作品常常被報導打上「文青必看」、「小確幸」的標籤。然而,他對這種標籤的反應,竟然是「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