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趣味串聯(四):現代哲學像春秋戰國,諸侯割據

撰文:黃家光
出版:更新:

於哲學家族的故事,還在繼續,也在不斷改寫。我不過是讀者一名,看看熱鬧,最多還會在茶館說說這段歷史罷了。

西方哲學史趣味串聯(一):整個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注腳?

西方哲學史趣味串聯(二):從希臘時代到中世紀

西方哲學史趣味串聯(三):笛卡兒框定了近代哲學的問題域

10.非理性主義

 

傳統西方哲學基本上是理性主義,但不是說,就沒有非理性主義。其實非理性主義的線索一直在,在古希臘時期,用尼采的術語叫酒神精神。在中世紀表現為信仰與理性之爭。說實話,很難講哪一個壓過另一個。中世紀的時候,信仰似乎還總是在先;理性佔統治地位,那是啓蒙運動之後,所有的事物都要在理性的法庭里考察一番。所以,十八世紀被稱為理性的世紀。即便如此,笛卡兒時代也有帕斯卡、蒙田這樣的神秘主義者。和黑格爾同時代、同樣號稱繼承康德哲學的,還有叔本華。叔本華之後,還有尼采。理性和非理性始終糾纏在一起。十八世紀啓蒙時代開始,人們瘋狂推崇理性,於此同時,反理性的浪漫主義也從康德那裡出發,幽靈一樣在歐洲遊蕩。熟悉法國哲學的人會知道,此後在福柯關於古典時代瘋癲史的研究之中,非理性與理性的糾纏得到了戲劇化呈現。

 

我們現在回頭看哲學史,認為西方哲學是理性主義的,那已經是一種重構。這種說法似乎是有道理的。但這裡的理性主義說的是什麼意思?我想,主要指邏輯、邏各斯。邏各斯的特點,我想起碼有兩個特點,一是相信有一個超越於感性世界之上,並作為感性世界基礎的理性世界。不論是柏拉圖的理念,還是亞里士多德的範疇、康德的先驗邏輯,都是如此。二是,這樣一個理性世界有自身的法則,遵循明確的規則,而這個規則是可以明述的——此前是普通邏輯,現在是形式邏輯、數理邏輯。總體來說,西方是理性主義的。就算是經驗論,也遵循明確規則。

11.語言轉向

 

我們把黑格爾之後的哲學簡單統稱為西方現代哲學。我們常說這個時期發生了語言轉向。這個概念最初由美國學者古斯塔夫•伯格曼提出,由羅蒂編選的《語言轉向》一書而被廣泛傳播和認同。這個詞是the linguistic turn,有人翻譯成語言學轉向,我覺得不恰當,這樣說似乎是通過語言學實現了這個轉向,更妥帖地是翻譯成語言轉向。簡單說就是,我們不能直接去談論世界,我們只能通過語言來談論世界,所以,我們通過研究語言來研究世界,語言的邏輯結構,就是世界的邏輯結構。這個說法,最初是在分析哲學里使用的。伯格曼那裡,似乎指維也納學派,最多到早期維根斯坦。但我們現在的用法中,一般指弗雷格之後整個分析哲學。現在很多人把早期實用主義哲學家皮爾士對符號的研究也看作是語言轉向的起點之一,他甚至早於弗雷格。後來似乎也用來泛指後期海德格爾、伽達默爾等人的詮釋學,認為語言轉向不僅是在英美,也在大陸,因而是整個西方現代哲學的一個轉向。有時候,也把索緒爾的語言學納入進來,語言轉向通過結構主義深刻影響了當代法國哲學。

12西方現代哲學

 

我們可以把黑格爾之前的歷史比作西周,那時候有一個周王,天下大致還是成一統的。現代哲學就是春秋戰國,諸侯割據。我們可以說,在某一個時期,齊國和秦國是最強大的,就像我們說廣義的現象學運動和分析哲學是二十世紀的兩個主要潮流。但各個潮流內部的分歧不見得比兩大潮流之間的分歧小。就像劉放桐在《新編現代西方哲學》的導論里說的那樣,當代西方哲學家,特別是大陸的一些哲學家,故意標新立異,拒絕標籤化,使得很多人都很難歸類。但大致說來,現象學和分析哲學的創始人,胡塞爾和弗雷格都是從數學出發的,還是希望給知識尋找一個確定的、嚴格的基礎。胡塞爾走向了意識研究,研究意向性的結構。

 

弗雷格研究概念文字的結構,沿著羅素、維根斯坦等人的路徑,從維也納學派開始,科學哲學是分析哲學的一個重要向度。胡塞爾的弟子,海德格似乎被尼采纏住,走向了另一條路,研究存在(being\existence)。他們師徒都影響了沙特、梅洛龐蒂等人。結構主義作為存在主義的叛逆,廣義的解構主義作為結構主義的叛逆,而當代法國哲學似乎都重視文學、藝術、歷史和社會批評(也有例外,比如巴迪歐重視數學)。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則具有濃厚的馬克思主義色彩,有一個社會學化的傾向。還有弗洛伊德主義、實用主義,彼此相互交叉。但這一個譜系,就不是這一篇文章能講完的了。

 

關於哲學家族的故事,還在繼續,也在不斷改寫。我不過是讀者一名,看看熱鬧,最多還會在茶館說說這段歷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