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報獨家精選|中美金融戰火不斷 香港角色何在?
3月8日,再鼎醫藥、百勝中國、盛美半導體、百濟神州、和黃醫藥五間中概股公司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預摘牌名單」。事件標誌美國SEC對中概股的監管正式邁入法律執行階段。此後三個月內,SEC至今合共發布八批「預摘牌名單」,涉及149間企業。本港中資和美資銀行分析師接受《香港01》訪問時都預估,可能所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都將進入這一名單。
中美角力,香港顯然無法獨善其身。3月份港股承壓,恒生科技指數一度低見3,400點,恒生指數低見18,415點。打工仔積蓄亦受制裁風波牽連,今年首季強積金錄得762億元虧損,為兩年內最差季績,人均虧損上萬元。但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卻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機會,因為制裁驅使在美上市中概股加速回流香港,以抵禦摘牌風險。不過,市場也擔憂中概股質量、投資者信心和港股流動性,香港必須做好準備。
系列報道:
強化避風港、築橋者角色 香港可彰「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新定位
取消強積金對沖 被偷走的二十年
立法會上周四(6月9日)終於以72票贊成、5票反對、12票棄權三讀通過《2022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抵銷安排)(修訂)條例草案》,確認香港從2025年起將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這項拖延近二十年、歷經三屆政府任期的法案最終獲得通過,代表着全港380萬打工仔終於在可見的將來見證這剝削制度壽終正寢,無數打工仔的強積金供款不會再被僱主用作抵銷他們支付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的開支,總算是糾正了多年來的問題。
請按此閱讀全文。
歷史文化地標 莫待最後關頭才搶救
近月本地有一連串與保育相關的議題,有喜亦有憂。喜的是雷生春、香港大會堂和回教清真禮拜堂成為法定古蹟;憂的是珍寶海鮮舫要離港而且用途未明,香港或失去文化地標,而三級歷史建築彌敦道190號戰前洋樓(下稱洋樓)面臨清拆,有保育團體爭取保育。洋樓和海鮮舫兩例令人勾起過往不少特色的私人建築和地標要在存亡之際才惹社會關注,重覆上演保育、發展和私有產權之爭。香港可否逃出怪圈,找出共存之路?
請按此閱讀全文。
小事變大事 李佳琦事件考驗中國治理彈性
6月3日晚間9時左右,內地「帶貨一哥」李佳琦在直播間宣傳聯合利華(Unilever)生產的英國品牌雪糕Viennetta。其間,助手端出一個「坦克造型蛋糕」,兩人表情輕鬆,可直播訊號旋即被中斷。自此之後,李佳琦再未有公開露面,但在淘寶輸入「李佳琦」,仍可以顯示其早前推薦的產品,作為宣傳之用的個人頭像等亦有不少商舖在沿用。很多知曉「李佳琦到底怎麼了」背後故事的群體,尤其是深諳中國政治紅線的人,已經給出基於以往經驗的判斷:李佳琦基本上「涼涼」了。另一部份不明就裏的年輕人,尤其是李佳琦的粉絲們,則仍在試圖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請按此閱讀全文。
國際種業之戰:誰主宰人類糧食供應?
疫情及俄烏戰爭導致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急促惡化,部份國家更陸續祭出糧食保護主義,禁止或限制特定種類的糧食出口。農產資源成為戰略重心,而種子作為農業產業鏈的起點,種業(即種子栽培、推廣與銷售)自然成為大國必爭之地。美國是領跑數十年的「種業強國」,在商品種子範疇起步較遲的中國急起直追。然而在巨頭壟斷、基因改造種子廣泛使用的今天,中國要做到「種業翻身」乃至「糧食自主」,前路並不輕易。
請按此閱讀全文。
敬請留意2022年6月13日出版的第321期《香港01》電子周報。你亦可按此試閱電子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