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溫|新冠病患盼重返職場,「新冠後遺症」緣何仍謎團重重?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爆發逾兩年,目前各國正因應疫情升溫作出部署,香港剛迎來第五波疫情大爆發。當全球仍然為每日追蹤確診個案而疲於奔命,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的種種謎團卻仍然未解。為什麼會有後遺症?Omicron變種有何嚴重影響?疫苗可否避免後遺症?尚有什麼潛在治療方法?隨着Omicron肆虐,疫情再步入新階段,或許是時候正視這些謎團。

新冠後遺症的成因至今仍然未明,不少診所只能提供復健和心理支援。圖為一名後遺症病人進行物理治療。(Getty Images)

「我從未想過超過一年沒有踢足球。」前英格蘭甲組聯賽球隊溫布頓(AFC Wimbledon)足球員Finlay MacNab談及新冠後遺症時感嘆疫症對其健康和職業的影響,「即使只是上樓梯也疲累得像踢完一場90分鐘球賽。」難怪他對足球生涯感到憂慮。新冠後遺症可以嚴重影響病患的日常生活,不少患者連下床、沐浴等日常動作也甚為吃力,遑論重返職場。自疫情爆發以來,科學界對於新冠後遺症成因有多個假說;新變種Omicron出現會否構成新的後遺症,也有待時間觀察。

有專家指出,各國仍專注於追蹤重症病人入院和死亡數字,卻忽略新冠後遺症的危機。在漫長的疫情期間,資源都集中在急性病例,例如感染、住院和死亡個案,卻忽略慢性病患的情況,例如後遺症的個案和轉介。全球對於新冠後遺症的監測嚴重不足,很多患者都在家中,醫療團隊難以聽到他們的聲音。

隨着Omicron變種肆虐,新冠肺炎後遺症的病情和疫苗預防成效更添疑問。新冠後遺症的症狀繁雜,常見如疲倦、呼吸急促、記憶及專注力失常等情況,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疫情謎團未解之下,如何治療新冠後遺症也十分困難。有專家甚至呼籲,各國應把注意力集中到這方面的研究,以及這些病人身上,否則未來日子,全球經濟將會承受嚴重後果……

隨着Omicron變種肆虐,新冠後遺症的病情和疫苗預防成效更添疑問。圖為病癒後復健的媽媽抱起初生嬰兒。(Getty Images)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01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1月24日)《疫情兩年未解謎題 是時候重視新冠後遺症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301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窮人的命也是命 別讓社會不公剝奪健康公平

1992年,鄧小平為暫停的改革按下了快進鍵

勞福局改組要添上理念靈魂

住屋邏輯不改 問題不解

拜登首年:有扶大廈於將傾之志 無挽狂瀾於既倒之力

看朝核變化 勾勒新全球多極核戰略秩序

多面馬斯克:從瘋癲企業家到世界首富

疫情兩年未解謎題 是時候重視新冠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