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大選|賴清德當選「有衝擊但不多」?北京制台不愁籌碼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台灣總統大選2024/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台灣選舉結果已經出爐,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以40%的得票率當選為少數派總統,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和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分別以33%、26%的得票率落敗。在立法院席次中,國民黨獲得52席,民進黨獲得51席,民眾黨獲得8席,另有2席親藍無黨籍。這意味着國民黨、民進黨議席均不過半,民眾黨在立法院藍綠相爭的政治格局下成為關鍵少數。

2024台灣總統大選專頁: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 中美角力下三角戰

賴清德的獲勝打破了台灣1996年直選總統以來單一政黨最多執政8年的慣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台灣社會整體氛圍的變化。賴清德的40%得票率主要來自民進黨基本盤選民,他的得票率明顯低於2020年蔡英文的得票率。這說明許多台灣選民對民進黨在蔡英文任內的施政並不滿意,這也是台灣過半選民希望政黨輪替的原因。然而在台灣選舉民主機制下,過半選民希望政黨輪替的民意竟然被漠視。

賴清德性格執拗,台獨意識形態強烈,他靠民進黨基本盤選民的支持便能當選,上任後有可能進一步去回饋民進黨基本盤選民的訴求,恐怕會讓蔡英文任內便已惡化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9年前,賴清德在台南市市長任內,以時任議長李全教涉賄案為由,長達200多天不進議會,最近他老宅「違建」爭議沸沸揚揚,他依然堅決不拆。2017年9月,賴清德在台灣立法院自稱「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成為首位在立法院公開主張台獨的行政院院長。2023年6月,他在出席民進黨會議時宣稱自己的兩岸路線與蔡英文一致,「非常清楚、完全沒有模糊」。

2024台灣大選總統辯論會於2023年12月30日下午登場,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左)、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中)、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右)三人交鋒。(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被賴清德忽略的是,蔡英文的兩岸路線正是兩岸關係從馬英九時期的和平穩定狀態倒退回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的冰冷、僵持、對抗狀態的一個關鍵原因。當性格執拗、台獨意識形態強烈的賴清德沿襲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很可能會帶來比蔡英文更大的不確定性。兩岸情勢相比於8年前已大不同,蔡英文是在馬英九時期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基礎上讓兩岸關係日漸惡化下去,賴清德則很有可能會讓本就惡化的兩岸關係越來越糟糕。當大陸社會的民族主義情緒與台灣社會的民粹主義相互刺激,賴清德的執拗性格和台獨意識形態可能會讓兩岸關係的轉圜空間日益縮小。

賴清德在勝選後的國際記者會上說:「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我也有守護台灣的決心。」作為台灣的總統,當然應該守護台灣,但他把大陸稱作中國,把大陸與台灣放在相互對抗的邏輯之中,把希望兩岸和平的大陸對台政策與措施簡單扭曲為文攻武嚇,讓人深深懷疑他會否以對抗邏輯來處理兩岸關係。除非賴清德能以蒼生為念,能儘早釋放善意來改善兩岸關係,不然的話,照他過往表現,他上任後很可能在蔡英文兩岸路線基礎上更進一步「去中國化」、操作「反中」議題、渲染大陸威脅、言語刺激大陸、強化「倚美制陸」戰略。若真是如此,兩岸關係恐怕只會螺旋式下降,台海兩岸會被推向不應有的對決狀態,籠罩在失控的風險之中。

2022年8月,佩洛西訪台事件曾讓台海局勢惡化。(蔡英文IG)

然而,不論賴清德是否以蒼生為念,在正常情況下,靠少數派支持當選的他面對立法院三黨不過半局面,他的政治權力和施政空間會面臨比蔡英文更多的掣肘。本來,在正常選舉民主框架下,民選政治人物都會受到法律、文官體系、黨內派系、在野黨、媒體、社會團體、民眾的多重製衡。而賴清德作為少數派總統,他只有40%的得票率,民意代表性和認受性面臨明顯不足,只要民主監督力量能發揮作用,賴清德自然會受到有力約束。這意味着除非台灣社會氛圍和民意走向進一步發生變化,除非賴清德的支持率能在內外因素作用下大幅上升,不然他縱使有冒進的想法,大概率只能是在言語層面頻繁刺激大陸,或以漸進方式推動隱性台獨。

在實力原則影響的地緣政治格局下,台灣的空間深受台灣與大陸、美國的三角關係支配。蔡英文任內台美關係的強化歸根結底是因為民進黨的「倚美制陸」戰略與美國的「以台制華」戰略各取所需。但美國的「以台制華」戰略在根本上取決於中美關係的走向。畢竟,當年美國與台灣斷交,轉而與大陸建交,便是考慮到中美之間的巨大合作空間,現如今經過建交45年的交流與合作,美國與大陸之間的共同利益遠超美台之間的共同利益。這就決定了美國「以台制華」的戰略會注意分寸,會以不影響美國與大陸之間的巨大共同利益為界限。正因這樣,不論民進黨多麼渲染台美友誼,只要中美關係穩定可控,美國對台灣的介入都將是有限度的,所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才會以「不支持獨立」來回應台灣大選。

總而言之,賴清德當選後兩岸關係的不確定將大幅上升,若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執拗性格和台獨意識形態之中,勢必會讓台海和平經受更多的嚴峻考驗。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都以十分血腥的教訓警醒世人千萬不可讓狹隘激進的聲浪把和平毀於一旦。2022年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事件所引發的危機說明台海局勢已經到了經不起太多衝擊的危險程度,台海兩岸都應盡各自努力去追求和平與安寧。

對於大陸來說,應對賴清德當選後有可能帶來的衝擊,除了要了解台灣社會氛圍與民意走向,學會在台灣選舉民主框架下精準施策,團結更多可以團結的力量之外,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化事業與改善經濟民生,是確保中美關係穩定可控。只要中美關係穩定可控,美國便會與大陸一同約束民進黨和賴清德的台獨衝動。只要現代化事業與經濟民生的改善持續向前,大陸便會有更大的籌碼和綜合實力去為兩岸問題的理想解決創造條件,能展現出更多的吸引力與道德感召力。

正如筆者選前在《台灣大選2024 | 不論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誰贏 大陸都要保持清醒》一文中所寫的:「國家是時間河流上的行船,風物長宜放眼量。只要中美關係穩定可控,只要大陸現代化事業和經濟發展持續向前,不斷追求良政善治,展現吸引力和道德感召力,那麼縱使短期內兩岸關係陰晴不定,台灣社會被『反中』困擾,但終將會有形勢比人強,民心思變,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