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二十大報告 | 重現「不放棄武力」 台灣沒有本錢等閒視之
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一出,有關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以及「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一定能夠實現」等詞語立刻聚焦台灣全體目光。民進黨政府如昔回應反對一國兩制,惟台「國安局長」陳明通喊話北京,「武力攻台沒有贏的可能」,發動攻台勢成「中華民族罪人」話語較為強硬,圍繞台灣內部的兩岸討論,已然從「打與不打」,進一步遁入「誰贏誰輸」的「自我實現的戰局」。
梳理歷屆中共黨代表大會,「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睽違了多年後,再次重現政治報告紙面,儘管台灣官民對於北京不承諾放棄武力選項的說法不陌生,或曰馬耳東風,但見諸二十大政治報告字裡行間,北京在「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文字使用極其小心安放,隱含意義與指涉對象,乃至化為現實的暗示性,都已不容台灣官民等閒視之。
自台灣近年奮不顧身站隊美國,自棄兩岸關係以降,「武統台灣」遂成一道國際間開始懷憂、信以為真,但在台灣雷打不醒的議題;蔡英文政府擁美自重的精神勝利,更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八月訪台期間達到前所未有的顱內高潮。針對台海潛藏的軍事衝突風險,哪怕中美競和態勢猶張,台灣回應的態度反倒具有極端衝突性,更多的是備戰而不是避戰,回應美國隔洋拱火台海,居中利害最甚的台灣,也不見其對華府表明堅定反戰立場,反而加劇台灣實現「武器庫」的激進武裝。
輕視戰爭固然是台灣集體無知的具體表現,但始作心態在於台灣長年浸淫偏安心態不可自拔,從早年豪視台灣海峽構成台灣安全天然屏障,到近年自持佔據全球半導體產業環節以「矽盾」傍身,再到理念相近、民主同盟自我鼓舞,都加大了台灣低估「台海有事」的現實感與急迫性。
台灣集體偏安心跡紋風不動的結果,無疑導致超現實失真解讀北京「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意涵,儘管1997年中共十五大、2002年中共十六大政治報告同樣表述過「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但是將昨日的兩岸視同今日的兩岸延續,無疑是不知魏晉,兩岸二十年前後境況毫無可比性,兩岸政經與軍事發展的現實並不見容台灣在主觀上任性穿越,其中尤以中美博弈下的美國因素是最大變數。
就今次二十大政治報告涉台部份為例,在反獨、促統的基調下,北京加大對「反獨與反外力干涉」鬥爭被視為一大新的亮點,然而在三處提及中,唯有在「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段後,特有反外力干涉為先、反獨為後的次序表述,這便十分彰顯未明言卻指涉性十足的「美國因素」如何起指導作用——縱使台灣在北京宣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後,仍偏安自信未達解放軍武力攻台的一天,但置反外力干涉先於反台獨,無疑是北京向華府表明中國追求統一的核心利益不容美軍挑戰,武力不可能放棄的強烈表態。這既是北京的武線示警,也是北京自信捍衛的宣告。
這一套對美同步治台的思路,在二十大政治報告他處中清晰可見,其處理台灣問題的主軸可謂相當明確,如奉「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為對台政策的最高指導思想,解決台灣問題相當大部分要與國家發展戰略、民族偉大復興相連結,遂可以理解為北京回應台灣問題的思考,自然是鑲嵌在其自身及其回應國際關係發展,順流而下,萬變不離其中;台灣問題之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固然具有特殊性,但此特殊性也必然順應中國發展大局利益同行,而未有違逆。
諸如今屆報告提及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其不以犧牲「國家利益為重」、不牴觸「國內政治優先」、不損及「戰略定力保持」為相伴條件,「新型國際關係」的提出,等同必要關懷中國國家尊嚴與核心利益的並存共茂,箇中也是滿溢「美國因素」,即在美國霸權主義片面的單邊干涉之下,乃至結伴拉起一輪對中國的新冷戰帷幕,其間任何有違中國國家利益、牴觸中國國內政治的干擾,都將不為中國所接受。事實上,中國同步重申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呼告實際上也呼應於此,正如北京表態「不承諾放棄武力」初衷並不在於要打,而在於表明不怕打並嚇阻外力干涉,這不啻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於利益與秩序現狀的積極維護。
反觀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中共二十大前夕交出任內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雖強調拜登的外交團隊是「服務中產階級的外交政策」,實則是將美國外交政策政黨化與選舉化,戰略報告中還強調美國的戰略包括重建被特朗普(Donald Trump)摧毀的美國民主價值,反而顯得東拼西湊,戰略混亂。
相對於不怕打的北京,被台灣寄予民主同盟厚望的華府是否準備好在台灣打一場代理人戰爭,從來沒有人可以給出肯定句,介入台海衝突又是否符合美國整體的戰略利益,業已成為美台不同陣營、每隔一段時間各說各話的鬧劇。這些問題在北京在二十大政治報告重新明示「不承諾放棄武力」與華府拜登空口承諾武力防衛台灣一來一往間,透盡了中美在台灣問題與台海安全的虛與實。
最後,回到二十大政治報告,研判習近平的對台工作會從反獨到促統方向進行,並以「以戰逼談」方式推進,如今已是台灣各界解讀兩岸關係未來五年走向的顯學。但一如台大政治系教授徐斯勤近日提醒台灣社會輕忽的一點,在習近平對軍權的掌握穩固下,當解放軍聽到要統一台灣與統一祖國,解放軍會有「壓力」。「這樣的互動有潛在可能自我增強的作用,讓說與聽的人感到對方都有意願,他們的目標能早日達成。」
結果是,不論是北京對美國強硬表態「不承諾放棄武力」以杜絕外力干涉,還是團結內部對於統一台灣的壓力反射,台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在台灣利害無畏、美國拱火無所謂下,哪怕是「以戰逼談」對於台灣而言恐怕都已是僥倖。一句被台灣人社會遍當成馬耳東風的「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重見天日,敢問台灣人何來的本錢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