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楊秀卿辭世享壽89歲 克服眼疾薪傳歌仔說唱世間知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說唱」保存者楊秀卿前日(17日)凌晨辭世,享壽89歲。台灣文化部長李永得聞訊後深表哀悼,指示文化資產局全力協助家屬治喪事宜,並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台灣總統蔡英文前日下午在臉書表示,「人間國寶」說唱藝術家楊秀卿不僅一生投入台灣說唱表演,更無私奉獻,教導無數學生,致力為台灣保存傳統民間說唱,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蔡英文表示,總統府曾多次邀請楊秀卿藝師,為民眾帶來精采演出,當時感受楊秀卿藝師充滿能量的唸歌表演,令人懷念。

她提到,楊秀卿藝師的熱情,總是能感染許多人,雖然早年曾遇過許多挫折,但因為樂觀的個性以及堅強的性格,不僅克服命運的挑戰,更帶給台灣人歡笑;謝謝楊秀卿藝師為台灣留下許多珍貴文化資產,她的精神「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文化部前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楊秀卿終身奉獻說唱(又稱唸歌仔)藝術的傳承與推廣,作育英才無數。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藝師楊秀卿一生熱心教學、不計報酬,奉獻台灣傳統民間說唱的保存、 傳承,雖溘然離世,但其無私奉獻精神將永為後世所緬懷。

蔡英文表示,「人間國寶」說唱藝術家楊秀卿,一生投入台灣說唱表演,更無私奉獻,教導無數學生,致力為台灣保存傳統民間說唱。謝謝秀卿藝師為台灣留下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她的精神將永留在心中。(中華文化總會)

台灣媒體《中央社》報道,楊秀卿今辭世,消息傳出後台灣傳統藝術界莫不傷感。曾為楊秀卿寫書的吳國禎表示,昔日唸歌維生,晚年唸歌為文化,令人感佩。

台灣影視聽中心董事吳國禎曾經書寫「一款歌百款世:楊秀卿的念唱絕藝與其他」,他表示,人間國寶說唱藝術家楊秀卿從學唱的稚嫩嗓音到豐富的一人多聲與深具表情的口白,至今已成絕響。

吳國禎說,他2001年在「國寶唸歌藝人大匯演」中認識老師,老師從小因病目盲,但卻以耳為窗、以心為目,一字一句、一聲一調的習得流轉於世的歌本故事與琴奏,非常厲害。

他說,楊秀卿一生就是台灣說唱藝術史的縮影,唸歌表演生涯完整,「她從沿路唸歌,踏遍台灣;再經歷唸歌完賣藥的時期,走過商業電台錄音演出,之後走上了傳統藝術的大舞台。」

他表示,過去唸歌都是固定旋律,但是楊秀卿很特別,她20多歲跟著養母的姊姊白天四處走唱,晚上就去台北市圓環聽歌仔戲,無形中吸收了歌仔戲的旋律跟唱念作表,可以任意變化男聲口音與女聲口音,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他說,楊秀卿很早就參加已逝民族音樂大老許常惠舉辦的民間劇場,很早就獲得薪傳獎肯定,到後來唸歌只在文化部或各地文化局藝文活動中才比較看得到演出,「老師就開始做傳藝,不藏私。」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說唱」保存者楊秀卿(前)17日凌晨辭世。曾為楊秀卿寫書的台灣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吳國禎表示,楊秀卿昔日唸歌維生,晚年唸歌為文化,令人感佩。(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微笑唸歌團團長儲見智則說,他有幸成為楊秀卿老師的藝生,從完全不會到現在傳承,「我們是師徒制,老師做人厚道,也很會為對方設想,她就像自己的阿嬤。」

儲見智說,像演出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她總是會安慰我們,是緣分沒有到。」老師也跟一般傳統藝人不一樣,思想很開放。她從2012年開始做電影、動畫等跨界結合,出發點是希望讓唸歌被更多現代的觀眾看見跟聽到,不然以後就看不到唸歌這個傳統藝術。

儲見智表示,之後微笑唸歌團會繼續努力,繼續發揚唸歌藝術。

楊秀卿畢生奉獻於唸歌文化,唸唱風靡台灣超過70年,還得過「國家文藝獎」、藝術薪傳獎,被指定為「國家級」的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楊秀卿藝師1934年出生,因戶口晚報兩年,因此實際年齡比法定年齡多出2歲。自幼因眼疾之故,為謀生而學習說唱表演,迄今逾70年。

楊秀卿13歲時便與師姊蕭腰,展開到處走唱的歌仔先生涯;14歲時因右腳長膿瘡,造成殘疾而不良於行;23歲結婚生子之後,因大環境驟變影響走唱事業,便與夫婿楊再興改行跑江湖賣膏藥,並藉由改良的口白歌仔演唱方式,招徠許多顧客而行遍全台灣。直至1968年才定居,並展開接續20多年的廣播說唱,也從此奠定在民間歌仔界的聲望。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說唱」保存者楊秀卿。(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楊秀卿在1989年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2003年獲文化總會頒終身成就獎,2007年獲得第11屆「國家文藝獎」,2008年經台北縣(今新北市)政府認定為傳統表演藝術「說唱」保存者,2009年經文建會(今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說唱」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2021年獲頒第40屆行政院文化獎。

文化部表示,楊秀卿藝師的前半生雖然坎坷,但憑藉其樂觀天性和堅強毅力,不僅走出了命運的悲情、帶給無數觀眾歡笑,更將台灣說唱藝術的精神與傳承存續。

2009年起楊秀卿配合文化部進行師徒制的說唱傳習計劃至今,無一刻停歇傳藝工作。如今已使說唱藝術枝繁葉茂,徒子徒孫都奉藝師為精神導師,持續將技藝發揚光大,也陸續錄製發行其精華作品,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